韩城大禹庙

韩城大禹庙

共 2083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00

历史沿革

韩城大禹庙创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
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
清顺治、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年间曾进行过重修、扩建、增建。
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曾被占用,其中寝殿曾作为生产队粮仓使用,西道房在文革期间曾作为学校教室使用。
1996年,占用单位搬出。为了加强保护和利用,成立了韩城市大禹庙文物管理所。
1998年,大禹庙修复工程作为韩城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破土动工,先后修建了道路、照壁、大门,维修了献殿、寝殿及壁画,并于1998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韩城大禹庙,南向而居,沿中轴线纵深形成二进式院落,占地6500平方米。从大门至山门为第一院。院中有祭祀大道,经山门进入第二院落。大门是仿古三联牌坊。门前建一照墙。入山门为第二院,即古庙院。现存建筑8座,共25间,总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山门、献殿和正殿各三间。两殿西侧是一主祀佛爷的小院,有角门一间,西厢五间,佛殿三间。献殿前东西两侧原有对称的戏楼,东毁于火灾,西人为拆除。仅存西戏楼北侧与戏楼连通的三间楼房。靠东戏楼北侧的楼房和东道院、三义庙等均已无存。
韩城大禹庙

主要建筑

山门

山门,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当心间开门。门额木刻楷书蓝字“大禹庙"。上下款分别题记“嘉庆岁次乙亥(1815年)桐月吉旦”“中西六社重修”。

献殿

献殿,平面长方形,长11.14米,宽6.00米。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四椽袱。折举平缓,前后檐柱头各置一根通长的柱额代替普拍枋。用减柱法将当心间两柱向左右移置,减去梢间各一柱,使5间的屋梁不在柱头之上,形成屋梁当心间内两根、次间内各一根,使面阔由5间变为3间,俗称明三暗五间。各间面阔几乎相等,当心间面阔3.80米,略大于次间0.13米。无斗拱铺作,屋梁直接架于柱额之上,梁头外露,次间梁尾作婴头,屋梁之上施檐桁,是古建中少见的实例。前檐当心间两柱为八菱石柱,东柱内侧上部镌刻着创建大禹庙的年代。

正殿

正殿面阔11.2米,进深6.76米,面阔3间,进深2间,五架梁,四橡袱,单檐悬山灰陶板瓦顶。前檐挑檐桁斗拱为三铺作,梁头伸出外露,无补间铺作。现房檐破烂,洞槽漏雨。
禹王坐像
正殿内有砖基木作神龛。通九间,分3组,每组三间。这样使三间殿变为九间殿。3组是按殿的间数而分,即每间1组。分为3组是因一殿多神之故。神龛每间柱雕饰有垂花,龛檐柱间装饰或浮雕或透雕额枋,饰以双龙戏珠,全部油漆彩绘。龛顶作藻井,出檐为1排,龛内5排,每排28格,全为彩色绘画,共计168幅。内容为花鸟人物。龛内有3组彩塑神像。主神像是禹王坐像,居龛中央。头戴垂帘皇冠,端庄威严,高2.50米。两旁侍者2尊,各通高1.67米。龛外左右侍臣2尊,现存右1尊。头戴官帽,神态和平,通高2.05米。殿左是三头六臂驾云腾雾神像,手持法器,而日狰狞,通高2.45米。两旁侍从头戴花冠,眉目清秀,各1.56米。殿右像是唐代名将郭子仪和头戴凤冠,怀抱手举肩爬婴儿的送子娘娘,二人两旁有侍者站立。在右左龛正面墙上,即郭子仪塑像和黑虎灵官塑像,身后墙上,有清代所绘的“八仙过海”“天官赐福”等内容的壁画。
殿内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宽4.2米,高2.8米;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图彩绘壁画,宽4.2米,高2.8米,画中城楼高耸。另外,庙内保存有清嘉庆年间“大禹庙”木匾一块,明万历七年《重修大夏禹王庙碑记》1通,清代晚期的五架神楼和30多尊造型各异大大小小的神像等。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韩城大禹庙虽然规模不甚大,但是建筑时代明确,布局紧凑,元代建筑的风格,不论是大木构架,还是局部做法,特别是韩城当地建筑特征十分明显,是研究元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保存下来多尊彩塑泥像,个个造型逼真,是中国古代泥塑中的精品。庙内还保存有6架神楼,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韩城大禹庙
1984年5月,韩城大禹庙被韩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均至民宅,南至沟,北至巷道。
1996年11月20日,韩城大禹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文物部门对韩城大禹庙进行了维修扩建,并正式对外开放。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韩城大禹庙位于韩城市新城街道北。

交通信息

乘车路线:市内可搭乘101路、102路公交车到达招商区站,然后转乘旅游公交直达,或者乘坐司马迁祠至大禹庙旅游专线直达。

票务信息

门票价格:20元
开放时间:9:00-18:00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