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及遇村遗址

共 2686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1:54

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西头村石家一组村民在一处挖地坑式窑洞时,意外掘出大量动物骨骼。
20世纪80年代,石家一组村民在打土坯取土时,曾捡到1件铜鼎、1件铜矛及玉饰件,后发现遗存遗址。
2011~2013年间,M37、M38、M39、M40等大型墓葬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016年,石家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开始。
石家墓地
2018年7~10月,为配合银百高速公路的新建,对石家及遇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2019年,考古队对石家及遇村遗址周围区域展开了考古调查。
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家及遇村遗址相关区域展开大面积考古勘探,揭露一处战国晚期、秦汉时期墓地。

遗址特点

地理环境

石家及遇村遗址位置图
石家及遇村遗址即石家墓地和遇村遗址,地处马莲河东岸,泾河以北,这里山原相交,河溪纵横。遗址所在早胜原,旧称枣社原,是宁县境内最大的原块。商周时期据文献记载属公刘居豳之地。东周时期,义渠炽盛,与秦人分庭抗礼。战国晚期终纳入到秦帝国统治秩序,所辖北地郡泥阳县。

石家墓地

墓地
石家墓地M218椁室全景
石家墓地东周时期墓葬约有600余座。考古发掘工作从2016年开始,截至2022年,已清理发掘东周时期墓葬200余座。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具有一定规律,较少出现早晚打破现象,这显示这片墓地在营建时就有一定的规划。墓葬形制特点也具有高度一致性,基本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少量发现东西向,墓圹近底部流行二层台,墓室内多发现棺椁,墓主人葬式上仰身直肢葬和侧身屈肢葬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车马坑
石家墓地车马坑
发现车马坑20多座,较之墓葬,往往埋葬较浅。其中南北向车马坑发现1座(编号为MK2),埋葬特点上为车上马下。其中车1辆,明显经人为有意识分拆。马有29匹,也分两层,摆放较为整齐,未与车作驾乘状。2座为东西向,都为车马同坑、车马同层。其中MK5,殉车有5辆,东西向纵列。其中第1辆车无马,可能为人拉的辇车。第2至第5辆车为一驾两马,两服马分置于辕之两侧,作驾乘状。

遇村遗址

综述
遇村遗址东西向带腰坑墓
遇村遗址与石家墓地仅一沟之隔,沟内常年泉水流淌,途经古峪沟,最终汇入泾河支流马莲河。为配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银白高速”公路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京大学联合对其穿越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所包含遗迹丰富,有墓葬、马坑、灰坑、灰沟、窑址、房址等。
遇村遗址与石家墓地空间分布上相近;年代分期上,遗址主体年代与石家墓地盛行年代基本一致;文化内涵上,遇村遗址发现的城垣和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表明该遗址是一处高等级城址,与石家墓地发现诸多高等级贵族墓葬相匹配,二者“居”与“葬”关系最终得以确立。
城址
遇村遗址F2
城址1座,平面形状大致呈四边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采用了挖槽起建,层层夯打的构筑方式,表面存在密集的夯窝痕迹,分布均匀,坚硬。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以F2为代表,平面呈长方形,面积100多平方米。基址南部发现有台阶,中心柱础四周存在祭祀现象。
遗迹
遇村遗址分布图
壕沟位于城垣外侧,围绕城址周围。通过对北墙以外壕沟进行了局部解剖,发现其形制为口大底小倒梯形。高等级建筑基址区位于城址东北部,勘探发现有9座,已发掘4座,最大单体面积已超过200平方米。形制均为夯土高台建筑,其周围是料僵石铺砌的散水设施,建筑基址之间发现有以廊道相连的现象,这显示出其建筑群并非一组。
居住区位于城址西北部,遗迹主体为房址。分为半地穴与平面立柱两类,之间多存在打破关系,显示出年代上有早晚之分。居住区部分房址发现有灶坑,周围有蓄水池、储藏坑、窖穴等遗迹,与同时期房址存在一定对应关系。遗迹中包含的遗物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在发掘高等级建筑区与一般居住区之间时,考古队发现,遗迹包含有大量灰坑、灰沟、窑址等,其中包含物多为生产工具,诸如骨锥、骨钻、骨针、纺轮等一类器物。初步认为与手工业一类遗存相关。

聚落形态

石家及遇村遗址聚落形态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西周早中期,遗存主要为东西向墓葬。第二期早段为西周晚期至两周之际,居住区半地穴房址、南北向墓葬出现。第二期晚期为春秋早期,大型城垣、壕沟、高等级建筑发现,南北向高等级墓葬营建于城外西侧。第三期为春秋中期及以后,大型建筑基址废弃,南北向高等级贵族墓葬继续存在,南北向平民墓葬出现。
其次,在考古学文化内涵上,考古队认为第一期聚落遗存中,部分东西向墓葬流行圆形腰坑;出土铜器个别有族徽,可能与殷遗民相关。第二期聚落遗存,以周文化为主体,这一阶段北方草原文化出现。第三期聚落遗存,仍以周文化为主体,秦文化因素得以大量出现,但北方草原文化仍占有一定比例。

文物遗存

石家墓地随葬品种类丰富,包含有铜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石器、蚌器、泥器、陶器、瓷器等。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礼器、兵器、车马器及墓主人近身之物等。
遇村遗址出土遗物也丰富,按质地可分骨器、陶器、蚌器、玉器、石器等。还发现的大量春秋时期陶片、槽形板瓦等。

研究价值

石家及遇村遗址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关键区域来看,陇东地区是周文化起源的重要区域,也是西周晚期以来,周与西北地区戎人、秦人彼此接触的前沿地区。石家及遇村遗址考古新发现多层次聚落结构,揭示了这一关键区域。周秦戎实力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是研究这一时期族群交流,融合发展过程的重要发现。也是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课题。
第二,从关键节点来看,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首次建立起了陇东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尤其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一关键节点上,对于认知周文化在西土统治格局的演进,即西周的灭亡与平王东迁后的西土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石家及遇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石家及遇村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遇村六组。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石家及遇村遗址,路程约17.1千米,用时约22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