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
晋江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晋江市统计局
2016年3月22日
2015年,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齐心协力、积极有为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在改革创新中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全国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22年居全省首位。
一、综 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4‰,死亡率为6.4‰,自然增长率为7‰;城镇化水平为64.2%,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11.82万人,其中男性57.26万人,占51.2%,女性54.56万人,占48.8%,男女性别比例为104.9:100。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8.6%,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和2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7.94亿元,增长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23.49亿元,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3∶66.9∶31.8调整为1.2∶66.5∶3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22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560美元),比上年增长7.7%。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0.29亿元,比增1.15%,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20亿元,比增2.7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78.75亿元,增长5.91%;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01.10亿元,增长0.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7.08亿元,增长0.5%。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5%,其中,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6%,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5%。从八大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看,食品类上涨3.2%,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6.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居住类下降0.9%。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5%。
就业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1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17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7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3%。组织3.51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兑现直补资金9.94万元。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技能竞赛3场。举办公益性招聘会53场,帮助企业招工2.07万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业产值7.78亿元,与上年持平;林业产值314万元,下降64.9%;畜牧业产值4.10亿元,下降18.5%;渔业产值25.25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4.9%。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3.92万亩,粮食产量4.81万吨,分别下降4.8%和6.9%;蔬菜播种面积20.45万亩,蔬菜产量26.36万吨,分别增长10.6%、11.5%;油料播种面积3.98万亩,油料产量0.87万吨,分别下降14.0%、12.2%。水果产量6043吨,增长2.2%;食用菌总产量4765吨,增长2.6%。肉蛋奶总产量1.91万吨,下降20.3%。水产品产量24.40万吨,增长7.0%。完成造林绿化130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达400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注:除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外,其余工业指标均为现价增速)。其中,14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完成产值3616.58亿元,增长9.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955.01亿元,增长7.5%;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635.99元,增长10.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0.88亿元,下降9.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6.23亿元,增长11.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8.46亿元,下降6.8%。分企业规模看,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690家,比上年增加36家,实现工业产值3254.10亿元,增长12.2%,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9家,完成产值1391.28亿元,增长11.8%;产值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97家,完成产值664.14亿元,增长12.9%;产值在2亿元-5亿元的企业261家,完成产值832.27亿元,增长13.0%;产值在1亿元-2亿元的企业263家,完成产值366.41亿元,增长10.7%。分行业情况看,制鞋业产值963.97亿元,增长1.9%;纺织服装业产值863.31亿元,增长11.1%;建材陶瓷业产值374.90亿元,增长9.6%;食品饮料业产值349.69亿元,增长18.6%;纸制品业产值225.30亿元,增长12.9%;新材料业产值196.18亿元,增长5.6%;装备机械业产值145.37亿元,增长12.0%;光电信息业产值30.04亿元,下降10.6%;海洋生物业产值27.09亿元,增长11.1%;印刷包装业产值25.94亿元,增长2.7%。从能耗情况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371.73亿元,增长8.1%,产销率93.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上收入3324.91亿元,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238.35亿元,增长3.9%;利润率7.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2.2%,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应收账款497.15亿元,增长11.0%,产成品库存154.99亿元,增长7.5%,“两金”占比(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产比重)40.6%,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用电量达128.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其中,工业用电量101.66亿千瓦时,增长2.1%。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市年末本地资质建筑业企业101家(含劳务分包企业、工业性企业、一体化企业),比上年增加8家,完成建筑总产值31.50亿元,比上年下降4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05.88亿元,增长18.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886.56亿元,增长18.5%;农户投资完成19.32亿元,增长10.5%。工业投资完成298.36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3.92亿元,增长21.8%。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5.3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住宅投资125.72亿元,增长4.7%。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496.11万平方米,下降3.8%;新开工面积257.96万平方米,下降10.2%;房屋竣工面积90.82万平方米,下降70.3%。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限价房)259.64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1.82万平方米,增长9.2%;商品房销售额139.36亿元,下降0.3%,其中,住宅销售额116.64亿元,增长4.4%。全市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7.24万平方米,增长5.1%。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3.34亿元,增长1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2.37亿元,增长10.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79.14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额5.66亿元,增长9.6%。按企业规模统计,限额以上零售额210.12亿元,增长18.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9.2%,较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限额以下零售额325.59亿元,增长8.9%。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8.0%,汽车类增长18.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2.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4.2%。
全市共有538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330.95亿元,增长18.2%。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达216家,累计完成销售额1210.58亿元,增长20.0%。
六、对外经济
外向经济总体平稳。全年全市社会出口交货总值125.32亿美元,增长5.5%;自营出口82.73亿美元,增长9.0%,其中内资企业出口48.64亿美元、增长16.95%,三资企业出口34.09亿美元、下降0.73%。
新批外资项目23个、增资项目27个,合同外资2.83亿美元,比增29.9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5.20亿美元,增长3.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全市拥有公路2388.256公里(其中国家主干线64.54公里、国道142.692公里、县道257.452公里、乡道832.322公里、村道1091.25公里),公路等级:一级公路127.6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4公里)、二级公路433.723公里、三级公路131.838公里、四级公路1507.013公里,等外公路187.993公里。全市陆域公路密度为367.99公里/百平方公里。
道路运输:全市拥有客运企业4家、客车182辆,完成客运量780.04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39973.46万人公里;货运车辆总数24912辆、总吨位86365.22吨。货运企业74家(其中危货企业4家)、货车3608辆、吨位50959.54吨,完成货运量3270.40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426195.03万吨公里。
水路运输:全市拥有水运企业2家、船舶2艘、载重22707吨、完成货运量68.43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79878.31万吨公里。
航空运输:全年完成航班起降3.27万架次,比增20.6%;实现旅客吞吐量363.56万人次,比增30.6%;货邮吞吐量4.30万吨,比增4.8%。
出租汽车运输:全市拥有出租汽车企业1家、出租汽车200辆。
公共交通:全市拥有公交运营车辆数350辆;公交驾驶员357人;公交线路37条;公交站点1392个;公交首末站47个。
全市拥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49家,其中一类14家、二类47家、三类88家。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14家、教练车761辆。
邮电: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84亿元,比增60.59%;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含EMS)累计完成1.21亿件,业务规模占泉州三分之一、全省七分之一左右。电信业务收入(包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收入)24.13亿元,下降3.2%。
旅游:2015年全年新增星级酒店2家,新设立旅行社4家,新评定4A级旅行社2家,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1家。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酒店21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9家;旅行社25家,其中5A级旅行社3家,4A级旅行社3家;A级旅游景区4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游客671.31万人次,同比增长16.9%;旅游总收入119.75亿元,同比增长19.7%。
八、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2.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362.74亿元,增长5.5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56.38亿元,增长12.0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134.53亿元,增长15.39%。
全年新增2家企业赴香港上市,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5家,发行存托凭证2只,募集资金约374亿元人民币,证券市场总市值超2500亿元。新增2家企业赴新三板挂牌,累计达3家;海交中心新增1家新材料科技企业挂牌交易、15家企业挂牌展示,累计挂牌企业数达63家;1家企业从天交所退市实现转板,成功挂牌香港创业板。2015年股票交易额4658.4亿元,同比增长168.0%。
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8.6亿元,保费规模占泉州保费收入2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2亿元,增长11.62%;人身险保费收入23.59亿元,增长10.27%。赔款支出8.12亿元,增长6.65%,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6.96亿元,增长3.98%。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1.16亿元,增长26.02%。
九、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8元,比上年增长9.3%,增速比GDP高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35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6元,增长9.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55万人、23.49万人、23.73万人、24.08万人和13.9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63.38万人,续缴43.25万人,续缴率93.90%。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紧跟市重点项目建设,即征即保,新增参保10630人,累计8.19万人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从120元提高到135元,被征地人员养老险养老金从280元提高至300元,养老补助金从120元提高至140元。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达2147.71元,2015年人月均增加204.17元。
全市城乡低保对象8197户16303人,五保对象619户655人,年发保障金730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由470元提高到580元,人均补助水平由280元提高到340元;五保供养标准由725元提高到82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参合人数96.93万(含新晋江人),参合率99.99%,大病补偿累加封顶线由35万元提高到60万元,统筹区域政策补偿比79%,个人单年累计最高补偿额达97.20万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和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市现有普通中学54所,中职学校4所,完全小学289所,幼儿园43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教辅读班9个。全市中学专任教师4814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619人,小学专任教师645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772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68人。2015年秋,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35.99万人,增幅2.77%,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21.54万人,增幅2.78%。全市幼儿园在班幼儿8.25万人,增幅1.84%,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4.99万人,增幅1.02%。全市常住人口学前三年入园率98.38%;学前一年入园率99.36%。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3.58万人,增幅2.8%,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14.94人,增幅2.63%。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24%;初中辍学率城区0.55%、农村0.5%;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97.56%。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24733人,增幅5.0%,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10365人,增幅17.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47.2%。中职在校生16571人(全日制12677人),增幅0.67%,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5566人,增幅15.5%。市特教学校学生277人;9个特教辅读班,2个随班就读基地,学生70人;3个社会助残机构共90人。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6.11%。
全年专利申请量6997件,同比增长17.3%,其中发明专利945件,增长78.3%;专利授权量6605件,同比增长89.9%,其中发明专利326件,同比增长86.3%。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78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81件。全年全社会R&D投入42.12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6%。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泉州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5家,泉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33家、泉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企业4家。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泉州市科技奖16项。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体育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每月举办两场“大美晋江”惠民舞台工程和全年20台亲子综艺互动儿童剧;承办2015年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学术年会、全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年会、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国际木偶节)项目,2015年第五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被国台办纳入对台年度交流重点项目。设立香港“晋江木偶艺术传播交流中心”;市掌中木偶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市柯派高甲表演艺术中心、市南音艺术团、晋江合唱团赴台湾、香港、澳门、克罗地亚、伊朗、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完成晋台文化交流题材木偶神话剧《龙山情缘》创排工作,并于国际木偶节闭幕式首演;纪录片《闽台文脉在晋江》在台湾主流电视台播出,“两岸文化行——醉美五店市”已配合拍摄完成;《海角有个五店市》电影已拍摄完毕。创建国际级非遗保护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
体育:承办2014-2015、2015-2016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2015年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晋江赛区比赛、2015年中国足协杯比赛、2015年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中国?晋江(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全国健美健身冠军总决赛。在2015年福建省锦标赛中,我市运动员154人代表泉州市参加比赛,获29个冠军。在泉州市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市616名运动员参加23个项目比赛,取得总锦标赛第一,金牌第二的佳绩。全年向上级共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共36人(福建省体工队3人,省体校5人,泉州市体工队13人,市体校15人)。持续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组织建设30个基层体育场地,包括5个足球场、10个沙滩排球场、15个儿童沙滩健身苑;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设26个项目,共106场市级、镇(街道)级活动(比赛)。
2015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888家,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2家(包括三级综合医院1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院1家、市医院晋南分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镇卫生院12家、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新农合管理中心、卫协会、市疗养院、英墩华侨医院、卫生进修学校等局直属事业单位),民营医疗机构44家,村卫生所60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3家。编制床位数3879张,实有床位数4776张。各类卫技人员5903人(不含乡村医生10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46人,注册护士2520人,药剂师367人,检验人员25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17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共审核出具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确认意见140份;核定初始排污权企业447家;报送泉州市排污权储备中心核定205家,通过核定64家;共收储排污权COD 3450.72吨、NH3-N 118.66吨、SO2 954.98吨、NOX1060.87吨,协议出让储备的NOX排污权852.82吨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指导建设单位完成排污量交易16家。
市区绿化覆盖率43.95%,绿地率39.83%,人均公园面积11.37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26.01平方米。全市392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通水,使用自来水约26.04万户,自来水普及率89.44%;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7.19%。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9.5万吨/日,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7.68%;自来水供水规模达87.9万吨/日,出厂水质合格率达99%以上。
2015年全市共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223起,同比下降21.48%;死亡32人,下降11.11%;受伤46人,下降23.33%;直接经济损失214.36万元,下降54.2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19,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5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1,火灾10万人口死亡率0.048。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晋江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晋江市统计局2016年3月22日2015年,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齐心协力、积极有为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在改革创新中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全国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22年居全省首位。一、综 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4‰,死亡率为6.4‰,自然增长率为7‰;城镇化水平为64.2%,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11.82万人,其中男性57.26万人,占51.2%,女性54.56万人,占48.8%,男女性别比例为104.9:100。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8.6%,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和2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7.94亿元,增长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23.49亿元,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3∶66.9∶31.8调整为1.2∶66.5∶3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22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560美元),比上年增长7.7%。 | RAG-ES | 2024-10-23 |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0.29亿元,比增1.15%,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20亿元,比增2.7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78.75亿元,增长5.91%;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01.10亿元,增长0.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7.08亿元,增长0.5%。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5%,其中,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6%,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5%。从八大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看,食品类上涨3.2%,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6.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居住类下降0.9%。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5%。就业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1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17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7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3%。组织3.51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兑现直补资金9.94万元。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技能竞赛3场。举办公益性招聘会53场,帮助企业招工2.07万人。 | RAG-ES | 2024-10-23 |
二、农 业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业产值7.78亿元,与上年持平;林业产值314万元,下降64.9%;畜牧业产值4.10亿元,下降18.5%;渔业产值25.25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4.9%。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3.92万亩,粮食产量4.81万吨,分别下降4.8%和6.9%;蔬菜播种面积20.45万亩,蔬菜产量26.36万吨,分别增长10.6%、11.5%;油料播种面积3.98万亩,油料产量0.87万吨,分别下降14.0%、12.2%。水果产量6043吨,增长2.2%;食用菌总产量4765吨,增长2.6%。肉蛋奶总产量1.91万吨,下降20.3%。水产品产量24.40万吨,增长7.0%。完成造林绿化13000亩。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达400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注:除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外,其余工业指标均为现价增速)。其中,14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完成产值3616.58亿元,增长9.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955.01亿元,增长7.5%;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635.99元,增长10.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0.88亿元,下降9.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6.23亿元,增长11.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8.46亿元,下降6.8%。分企业规模看,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690家,比上年增加36家,实现工业产值3254.10亿元,增长12.2%,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9家,完成产值1391.28亿元,增长11.8%;产值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97家,完成产值664.14亿元,增长12.9%;产值在2亿元-5亿元的企业261家,完成产值832.27亿元,增长13.0%;产值在1亿元-2亿元的企业263家,完成产值366.41亿元,增长10.7%。分行业情况看,制鞋业产值963.97亿元,增长1.9%;纺织服装业产值863.31亿元,增长11.1%;建材陶瓷业产值374.90亿元,增长9.6%;食品饮料业产值349.69亿元,增长18.6%;纸制品业产值225.30亿元,增长12.9%;新材料业产值196.18亿元,增长5.6%;装备机械业产值145.37亿元,增长12.0%;光电信息业产值30.04亿元,下降10.6%;海洋生物业产值27.09亿元,增长11.1%;印刷包装业产值25.94亿元,增长2.7%。从能耗情况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8%。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