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智慧供应链架构

春哥叨叨

共 3773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8-19 11:47

从电商架构到新零售架构

从电商架构到新零售架构,在技术视角看是一次次架构升级。
最开始的电商平台是一个信息平台,类似于淘宝、58这种,提供的是商品及需求信息。之后的电商平台是交易平台,比如京东这种,自营平台关注于信息、商品、仓储、物流。最新这波零售平台是一个供应链协同平台,类似于美团这种,需要关注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协同。
架构演进的动力是互联网、大数据和商业的不断融合与发展。
以新零售业态来说,端到端数字化是其非常重要的基础,包括:消费端的数字化、人货场的数字化、供应端的数字化。

新零售平台业务全景

新零售平台可以认为是衔接用户需求场景及集团商业能力的一个枢纽,将集团商业能力以数字化的形式赋能于用户/小店可触达的方方面面。
比如阿里零售通,主要服务于六百万小店,向上连接品牌商、经销商、共同搭建高效的分销网络,为小店提供丰富的商品、供应链保障。
向下连接阿里线上能力,让小店可以线上线下同时开店。同时通过一些智能化设备,如自动售货机、覆盖小店周围300米区域,线上线下全时全域扩大经营范围,构建消费者便利生活圈。
对于品牌商来说,整个销售网络的完善与覆盖,有助于品牌商直接触达消费者,同时进行精准营销。
对于小店来说,让其具备了数字化运营周边消费场的能力,有助于运营小店周边消费者。同时通过对小店的商品供应完善,帮助商品迭代,接入阿里生态的线上能力,给小店赋能。
最终期望衔接上游品牌商、经销商的分销网络,下游百万小店拥抱DT时代,具备全数字化经营能力,打造覆盖300米生活圈消费场。

小店的挑战

小店在我们身边一直都存在,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从消费端看,消费端需求变化快,消费场景碎片化,消费需求多,商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这些都给小店运营带来了挑战,夫妻老婆店更难以应对这样的挑战。
再从供给端看,我们之前的基础设施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的基础设施是高铁、4G。
原有的基础设施之上建立起小店的整个分销链路,是从品牌商到省级代理、市级代理、批发商、这么长的链路在现代基础设施的物流背景下就没有必要了。
同时现代基础设施帮助我们看清了消费链路上的所有数据,我们就可以从过去的计划供应端到需求拉动供应链体系的转变。
不管新老基础设施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不会变,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是否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用户体验。

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以建立一个品牌商、供应商直到消费者之间的智能分销网络,其核心包含三部分:端到端智慧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营销、智慧门店。
一、智慧门店端
让门店更好的运营周边消费者,更了解周边消费者;建立品牌商到消费端整个全链路数字化运营,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
供销体系分成三层:
  1. 深度分销:水、乳饮、啤酒这些商品下沉非常深;
  2. 中度分销:像薯片、洗发水只触达一级经销商;
  3. 浅度分销:是一些没有触达能力的品牌商,只能通过电商平台曝光;
对深度分销来说,和深度分销能力的品牌合作,接入他们的仓配能力;对中度分销和浅度分销,可以选择性自建仓配,为品牌商提供供应链接入,构建系统化协同供应链体系。
二、端到端供应链
首先要对消费者需求有洞察,通过对消费者心理数据分析、形成对消费需求的数字化。
再到商品管理,实现商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涉及从商品研发、铺货、商品定价、消费者对商品反馈,实现整个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还有库存部署,希望做到智能化的库存流动。传统的是通过人驱动货流动,而智能化仓储是希望对消费者洞察之后,驱动货自己去找场,这里面涉及到整个仓配网络的建设、销售预测、库存计划。
最后是协同执行,供应链本质问题是协同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把整个生态里面的合作伙伴、品牌商、经销商、小店和整个平台运营能力全部链接起来。

智慧供应链平台系统

以前的信息系统更多是个工具,而在大数据驱动下整个人机协同变成了人和机是一个系统,要做到无缝协同,这是一个核心挑战。
同时小店业态趋于变成全品类业态,从拖鞋到零食,从母婴到柴米油盐,品类供应一应俱全。
而建立这一全品类生态,背后的核心就在于端到端的对消费需求的洞察。
从底层的数字化,将人群、小店、品牌商、经销商的生意经营,以及仓配、组织全面数字化。
基于这个数字化体系,上面建设智慧供应链引擎,主要包含仓库规划、货品择仓、销售预测、库存优化、决策优化等。
基于引擎之上核心的计划协同系统,从需求计划、库存计划、供应链计划圈定在协同系统里面。上面是商家管理、库存管理、货进仓、出仓的执行层。再上面是品牌商、经销商、生态伙伴的端解决方案。
开放平台解决的是企业ERP和ISV系统的接入。
成本监管系统,是一套数据中台能力的透出。
一、门店数字化系统,涵盖了人群、行为、标签的支撑
通过摄像头和交互屏,实现进店人群的数字化,包括年龄、性别、消费行为等。通过wifi探针和手机支付实现线上线下全面数字化,也就是对人群的数字化。
二、商品管理数字化
用货架切割小店这个场,小店里面货架又是一个场,小店属于的每个区域也是一个场,其对应的仓库同样是一个场。不同场对于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商品放在什么样的货架是非常难的,因为周边整个销售稀疏性和库存深度非常浅,如何提高坪效是非常大的难题。
我们希望千店千面,不同店周边环境不一样,适合的货架也不同。这个小店所属的区域不同,就会涉及到覆盖这个区域的仓库的品类规划。通过天网+地网的系统实现整体的调研和调控。
天眼系统了解到门店触达是什么样的,地动仪挖掘区域线上消费行为,最后形成背后的消费需求挖掘,商家端和平台端提供数据化品类规划能力。
三、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商品生命周期涉及:引入期到培育期,到成熟期,到淘换期。
引入期要考虑消费趋势分析,如果是新品还要考虑上市的分析。还有品类决策、策略是否匹配,到供应能力的分析、价格分析,最后进入整个供应体系。
培育期会涉及到活动营销的销售预测及背后的供应计划。
成熟期希望以稳定的价格供应,所以每天低价制定,以及销售目标、销售预测、备货计划制定等。
淘换期希望为小店建立效能评估,形成360度品效模型,根据销售目标确定商品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淘汰更换。
在整个生命周期看,底层都有很多算法模型支撑,像选品模型、爆品、毛利品怎么识别,再到品类结构算法优化,为了达成销售目标,整个商品结构会是什么样子。
还有商品生命周期预测,什么时候引入,季节性淘换,什么时候爆款,什么时候淘汰。
四、供应链智慧引擎
智慧供应链引擎需要和供应链中台合作。需要关注的内容,如:现在的消费需求下,仓库怎么规划更合理?仓库建立智慧,仓库里面商品放什么?放进去之后,库存怎么分?仓库里面高频作业和低频作业管理和效率不一样,所以涉及到仓库库存的管理。
还需要考虑怎么入仓,是商家直接送货成本低还是上门揽收成本低,或是让商家直接送到区域调拨到城市仓成本最低,需要结合运筹优化和模拟仿真来支撑。
五、智慧协同系统
系统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的指挥中心,也是最难的。
如果把供应链稳定保障分成三道防线的话,销售预测是第一道防线,库存计划是第二道防线,执行是第三道防线。
这三道防线的本质问题是协同问题。
创新业务往往面临着协同问题,比如数据稀缺,怎么把销售预测做准?协同的节奏一致性问题,比如做促销、营销,怎么和后端供应协同?有时候面临前一天促销,但后面的人不知道,销量一下子打爆了,后面供应就会缺货,所以协同节奏挑战非常大。
解法就是要从不同的场去面对这些问题。
比如KA商家,希望和商家做CPFA,联合销售预测和备货计划,来保障商品的稳定。对于成熟的商品希望用EDLP方式,成熟的运转基础是预测,相对来说预测准确度会高很多,达到80%以上。
对于大促和日常营销级别,希望用一种协同方式对待。不管什么场景,核心问题还是让人、数据、经验拟合,通过计划协同系统,看一盘数据。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做经验的拟合。
预测是不可能代表需求的,预测也是从经验+数据的拟合,最后才变成预测的结果。
所以需要一套非常强大的协同系统来支撑这些事情,就像一个调度系统,调度人、节奏、资源等。
六、成本监管系统
作为平台的供应链,成本是另一个挑战。
平台上面有很多业务单元在运行,比如一站式采购,一个包裹里面有多个品类商品,哪个业务单元协作成本高?
一个包裹里面的SKU到小店手里之后,从仓里作业到仓租整体成本是怎么分摊的,需要一层层成本的拆分和分摊。
在数据化、可视化运营场景下,希望做到成本的可视化,针对于成本异常情况可以做到自动挖掘和异常跟踪。
在成本运营商希望有一套成本仿真模拟系统,看清销售损失、成本降低、成本监控等。

写在后面

这个智慧供应链协同网络,底层是两张数字化网络,包括:
  1. 消费端数字化网络,以门店为中心,连接周边三百米智能设备形成消费端数字化网络。
  2. 数字化仓配网络,生态伙伴的仓和配数字化网络,两个网络之上供应链的协同网络,协同网络需要端到供应链,供需匹配,供应计划等,协同网络提供各种商业能力,比如开店,店铺选址及品牌营销,商品研发,库存投放,库存管理等。
以数字化驱动,结合自然法则、商业规则进行治理。

浏览 8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