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4-01-01 00:00

萍乡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突出“六个做大做强”的工作重点,围绕“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跃上新高。据测算,全市生产总值17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 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102.42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50.67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3:59.3:29.4。财政总收入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总量规模仍然偏小,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突出,就业和再就业面临压力较大。

二、 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全力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继续推行“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良种山羊、中药材和优质稻”五大工程,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播面、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三个增长10%”的目标,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势头。农业生产出现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大步迈进的喜人局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大批优质稻、山羊、无公害蔬菜、药材生产基地相继建立,果用瓜、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优质新品种应用面积扩大,区域特色正在逐步形成。全年农业总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7.1万亩,同比增加16.0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4.03万亩,增长23.5%;二晚稻播种面积32.65万亩,增长28.7%;粮食总产量51.42万吨,比上年增长20.1%。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9.83万亩,11个蔬菜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坚持“大工业带动大发展”战略,依托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全面加强造林绿化工作。全年共完成造林和补植面积16.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  7.5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

    畜牧养殖场大量增加,生产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年羊出栏18.48万头,年末存栏17.52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5.8%;家禽出笼553.65万羽,年末存笼454.45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5.8%、4.3%;生猪出栏82.96万头,年末存栏56.59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0.2%、8.8%。全市肉类总产量8.2万吨,增长9.9%。

渔业生产中水产养殖业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5 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全年水产品品种除巩固上年推广的品种外,又重点推广了斑点叉尾鱼、加州鲈、淡水白鲳等新品种;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农渔两用田有所增加。

三、 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生产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我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工业富市”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强企业的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生产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市属企业增加值为35.9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分所有制情况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为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为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工业产品产销同步增长,部分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为  99.59%,比上年上升2.34个百分点。产量增幅较大的产品有:电风扇、烟花鞭炮、成品钢材、工业陶瓷、平板玻璃、水泥等。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2.4%;实现利税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4.6%。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218301万元,比上年增长91.6%。施工单位工程60个,施工房屋面积239.60万平方米。

 四、 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放宽投资领域,投资总额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8%。投资总额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30亿元,比上年增长74.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60亿元,比上年增长81.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3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8%。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公路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昌金”高速萍乡段顺利通车,道路运输市场进一步繁荣,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道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社会客运量260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3235万人公里;公路社会货运量2203万吨,比上年增长51.0%,货物周转量72456万吨公里,增长55.0%。年末公路总里程2353.1公里,比上年增长1.7%;年末机动车辆数141032辆,比上年增长20%。

    邮政电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76895.37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邮政业务量5030万元,下降0.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365031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1284户,比上年增长51.1%;农村电话用户113747户,比上年增长17.5%。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422043户,比上年增长6.7%。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19457户,比上年增长66.4%。

六、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商贸流通服务业继续繁荣发展。服务设施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大型连锁超市和平价大药房及专卖市场等新兴购物场所的崛起,使购物环境不断优化,消费层次逐步提升,通讯、教育、医疗、旅游、保险消费大幅增加,汽车、商品房、数码产品等成为家庭消费热点,城乡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从地域看,城乡市场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县及县以下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餐饮业零售额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开放态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外资5129万美元,增长30.7%,实际引进内资85.46亿元,增长 118.9%。全年出口总额1235万美元。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来我市旅游人数达18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0%,旅游收入9.49亿元,增长38.0%;外汇收入108万美元,增长38.0%。

八、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4.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60亿元,增长18.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0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0.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80亿元,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0亿元,增长7.2%。其中短期贷款61.02亿元,增长2.5%,中长期贷款28.37亿元,增长17.4%。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12.53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7万人和5.07万人。全市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为93.47%,社会保险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技合作取得成效,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有新的起色,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在全市广泛推行,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取得新突破,科技管理与服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43项。全年组织通过了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验收2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12项。大力宣传专利法,增强全民专利意识,搞好专利代理,全年代理专利申请又创新高。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义务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9.66%和98.33%。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稳步发展,合理调整了中小学网点布局。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红红火火,专业艺术形势喜人,文博事业迈出新步,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工作有新的进展。全市范围内组织专业剧团下乡演出80多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全年共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8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95%。广电“村村通”工程不断巩固,由行政村逐步向自然村稳步推进。萍乡日报版面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实现市区全面覆盖,社会影响明显增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完成了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分设,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打假和医疗秩序整顿工作力度加大,医教科研工作有较大进步,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中医工作稳步发展,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

体育事业进一步推进,训练竞赛工作成绩可喜,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普及,体育协会工作稳步推进。第五届全国农运会萍乡赛区各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获“全国最佳赛区”和“突出贡献奖”。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紧紧围绕“全民健身”这个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

十一、 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发展保持较低速度。据市计生委调查统计,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5.87%。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2.96‰,死亡率为5.90‰,自然增长率为7.06‰,年末总人口181.1万人。 全市刑事案件发案下降,人民生活安全环境趋好。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不断完善,职介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再就业工程进一步推进。全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成功24843人次,免费再就业培训7339人创业培训1058人。全市拥有16 家再就业基地和13家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1.78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发放了失业保险金2050万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金1079.9万元。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民办福利机构发展到14家。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更上新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8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6374 元,增长10.3%。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收入实现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22元,比上年增长23.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支出2455元,增长21.3%。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333 元,比上年增长19.2%。

    环境保护事业力度加大,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保监督管理能力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科研得到拓展。

(注:1、本公报中的生产总值、总产值和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本公报的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时光轴

RAG12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萍乡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突出“六个做大做强”的工作重点,围绕“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跃上新高。据测算,全市生产总值17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 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102.42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50.67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3:59.3:29.4。财政总收入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RAG-ES2024-09-11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总量规模仍然偏小,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突出,就业和再就业面临压力较大。二、 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全力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继续推行“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良种山羊、中药材和优质稻”五大工程,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播面、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三个增长10%”的目标,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势头。农业生产出现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大步迈进的喜人局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大批优质稻、山羊、无公害蔬菜、药材生产基地相继建立,果用瓜、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优质新品种应用面积扩大,区域特色正在逐步形成。全年农业总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RAG-ES2024-09-11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7.1万亩,同比增加16.0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4.03万亩,增长23.5%;二晚稻播种面积32.65万亩,增长28.7%;粮食总产量51.42万吨,比上年增长20.1%。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9.83万亩,11个蔬菜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坚持“大工业带动大发展”战略,依托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全面加强造林绿化工作。全年共完成造林和补植面积16.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  7.5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    畜牧养殖场大量增加,生产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年羊出栏18.48万头,年末存栏17.52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5.8%;家禽出笼553.65万羽,年末存笼454.45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5.8%、4.3%;生猪出栏82.96万头,年末存栏56.59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0.2%、8.8%。全市肉类总产量8.2万吨,增长9.9%。RAG-ES2024-09-11
浏览 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