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2022年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城县统计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98.02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85.25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47.0:42.7调整为10.0:48.1:41.9。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69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55人,比上年增长41.9%,困难群体再就业232人,比上年增长58.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7人,比上年下降78.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与上年基本持平。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全县户籍人口390970人,其中,女性191803人。全年出生人口2146人,出生率5.49‰;死亡人口6671人,死亡率17.06‰;人口自然增长率-11.57‰。
二、重点战略和改革
动能转换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持续优化,新动能投资力度加大,推动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37个,技改投资增长43.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9.2%,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0.9个、156.7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活力增强,全县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97家,比上年增长27.6%。企业技术中心21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12家。工程研究中心1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
乡村振兴成效凸显。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家庭农场4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6家。产业集聚加快发展,涉农产业园区9个,拥有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农村清洁取暖10593户,完成危房改造49户,农厕改造389户。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推广“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制。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34万户,比上年增长7.8%。新登记市场主体4985户,比上年增长5.04%,其中,新登记企业2044户。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分别实现产值可比增长4.8%、6.0%、-7.1%、15.3%和8.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1.6%。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8.6%。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28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64.5万吨,增长0.8%;粮食单产484.26公斤/亩,增长0.8%,粮食生产实现“三增”,农业基础地位持续稳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6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4.30万亩,产量0.41万吨,增长10.8%;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7.81万亩,产量28.26万吨,增长3.9%。园林水果产量1.31万吨;油料产量0.35万吨。全县猪牛羊禽肉产量1.91万吨,禽蛋产量3.53万吨,牛奶产量0.52万吨。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57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38万亩。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8家。“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农产品203个、基地面积51.9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3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6%,其中,制造业增长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9.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企业效益有所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3.62亿元,比上年下降3.7%;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工业用电量57065万千瓦时,下降6.2%。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降。全年资质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8亿元,比上年下降11.2%。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稳步改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占全县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服务业经济呈现回升,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4.9%,降幅较三季度收窄3.55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9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6%。
交通运输平稳运行。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186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5公里。年末公交营运车辆80辆,营运线路23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151辆。
邮政电信持续向好。邮政业务总量1.45亿元,比上年增长6.74%。其中,快递业务量799.8万件,下降18.4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2.9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0万户。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明显。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项目1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5%,较上年同期提高55.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5%。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39.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9%;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7.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下滑,全年降幅31.4%。全县房地产项目25个,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0.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4%。
七、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略有放缓。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亿元,比上年下降1.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53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分别实现销售额增长5.2%、3.1%;基本生活和升级类消费稳步回升。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3%、11.0%;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3.4%、10.9%。线上消费高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26.0%。
对外贸易加快增长。全县进出口总额3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出口28.79亿元,增长45.6%;进口2.02亿元,下降5.4%。利用外资实现量稳质升,全县实际使用外资43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3%。
八、财政金融
财政运行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252万元,按照财政部统一确定的测算口径,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自然口径下降2.2%)。其中,税收收入55055万元,同口径下降15.6%(自然口径下降2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5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四项领域支出增长较快,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8%。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6.60亿元,比年初增加46.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2.84亿元,比年初增加4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9.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75.05亿元,比年初增加13.18亿元。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6%,比年初下降0.72个百分点。
九、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2所,专任教师1758人,在校学生2373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261人,在校学生4555人。小学60所,专任教师1658人,在校学生28681人。幼儿园、托儿所123所。健全完善大班额问题长效防控机制,新增教学班24个,新增学位1080个。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网上报名、电脑分班,便民度、公平度明显提高。不断优化师资配置,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0.1%。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8.75万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个。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390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20280册。全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年末医疗卫生机构374所,比上年增长0.8%。其中,综合医院3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站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623,比上年增长7.3%。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93人,增长3.2%;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39人。加大疫情防控力度,配备卫生防疫人员175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34‰;婴儿死亡率2.9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100%。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累计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率达到98.2%。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能力有效提升,全县垃圾转运站16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管道燃气用户数达7.66万户。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万平方米。全县建成公园12个,拓展了居民休闲游憩的新空间,改善了城市宜居环境。
安全底线不断筑牢。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比上年均下降50%,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9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0。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6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30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7元,增长6.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61元,下降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92元,下降2.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13元,增长2.0%。
社会保障体系坚实有力。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2874人、34730人、27500人和37882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8916人和301733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医疗保障居民缴费标准、政府补助标准分别达到320元、610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29.57万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个,养老床位966张。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武城县统计局
2023年4月17日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2年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城县统计局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RAG-ES | 2024-10-24 |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98.02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85.25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47.0:42.7调整为10.0:48.1:41.9。 | RAG-ES | 2024-10-24 |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69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55人,比上年增长41.9%,困难群体再就业232人,比上年增长58.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7人,比上年下降78.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全县户籍人口390970人,其中,女性191803人。全年出生人口2146人,出生率5.49‰;死亡人口6671人,死亡率17.06‰;人口自然增长率-11.57‰。 | RAG-ES | 2024-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