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联合创作 · 2006-04-28 00:00

2006年,望城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争创新优势,谋求新突破,推动望城经济社会新一轮又快又好地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全县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据测算,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7606万元,比2005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316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72998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308292万元,增长11.3%。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率为16.7:57.1:26.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综观2006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快速高效,GDP增幅达15.1%,达到2000 年以来发展的最高点,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增速达到了22%;二是工业支柱表现更加突出,2006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8%,比上年提高

6.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2.1%、15.4%,居民收入增幅明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6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416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72582万元,增长7.3%;林业产值5054万元,增长3.9%;牧业产值120095万元,增长2.5%;渔业产值24364万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21万元,增长12%。

“两免、三补贴”等支农扶农政策深入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高涨。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增长1.7%,粮食产量53.4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3.1万亩,产量47.4万吨,比上年增长5%。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稳定,质量提升,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7.8万亩,增长5%,全年蔬菜产量74.9万吨,增长6%。

养殖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24.9万头,比上年增长1%。出笼家禽560.7万羽,增长5%。水产品产量26561吨,增长4.8%。

农民收入增长加快。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4元,比上年增加634元,增长13.7%,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865元,增长11.9%;工资性收入2268元,增长17.1%;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收入280元,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1436779万元,比上年增长36.4%,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8383万元,增长48.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28396万元,增长19.6%。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488305万元,占53.7%;重工业产值420078万元,占46.2%。按经济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完成115542万元,占12.7%;集体企业完成39335万元,占4.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26902万元,占2.9%;股份制企业完成381507万元,占4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57913万元,占28.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87184万元,占9.5%。

年末,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82  家,比上年增加 24 家,其中亏损企业 40  家,亏损面22%。

2006年,全县有四级以上建安企业2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33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4.93亿元,增长30.95%;安装工程产值1.16亿元,增长3.57%;其他产值11.24亿元,增长1.84倍。建筑房屋竣工面积328.6万平方米,增长24.94%;建筑工程竣工率为54.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16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6727万元,增长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4924万元,增长8.4%。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属于工业项目的投资有377081万元,同比增长14.1%。属于更新改造项目的投资有274826万元,同比增长28.9%。属于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有259487万元,增长144.2%。

五、交通运输邮电

年底,县境内有省道、县乡道1068.5公里,增长9.2%,年内完成县乡公路改造68.6公里,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590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业总产出6.4亿元,增长8.5%。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643万元,比去年增长1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83万元,增长9.2%;电信业务总量10822万元,下降7%;移动业务总量27100万元,增长23.2%;联通业务总量6138万元,增长3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58万户,同比增长9.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0.4万户,增长30%;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6034户,增长80%。

六、商贸流通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774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县级零售额110306万元,增长15%;县以下零售额150468万元,增长 11.6%。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227300万元,增长 13.2%;餐饮业零售额25601万元,增长11.2%,其他行业零售额 7873万元,增长12.7%。

2006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24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进口总额4175万美元,增长29%;出口总额8275万美元,增长36.3%。

七、财政金融

财税工作成效显著,财政总收入登上9亿元台阶。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3370万元,比去年增收16684万元,增长2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142万元,增长24%。在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9440万元,增长28.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930万元,同比增收12343万元,增长20%。全年财政支出103246万元,同比增支 28058万元,增长 37.3%。

2006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304.1亿元,累计现金支出233.4亿元;。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67107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6988万元,增长23.3%;各项贷款余额35973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2815万元,增长1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9142万元,同比增长16.2%。

八、教科文卫事业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县有列入部级的科技项目2项、列入省级的科技项目7项、列入市级的科技项目16项,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当年申请专利33件,授权16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4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167所,中学校园总面积为1737.5亩,小学校园面积达2286.3亩。全年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完成了33所学校的饮水改造,当年小学在校学生数37010人,增长7.7%;当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89%,高中升学率为88.5%。“两免一补”政策100%落实到位,全年免补资金达1030万元。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多方组织资金5000余万元,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乡镇宣传文化法制站建设,完善了2个社区文化广场,完成影视文化中心建设。雷锋艺术团送戏下乡264场,与企业联合演出72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开展了万人同唱雷锋歌的主题活动,唱响了发展的主旋律;着力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全力发展望城旅游经济,成功主办洗心禅寺首届“和”文化节,着力打造望城旅游品牌。

加强卫生防疫和公共医疗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2006年全县农村合作医疗组织进一步健全,年底参合农民达477320人,参合率78%。全年婴儿死亡率6.26‰,下降1.97个千分点;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11‰,下降1.89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8.6%。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717055人,比上年增加6725人,年内出生7485人,年内死亡64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7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64元,比上年增加634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32元,同比增长15.4%。

社保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县养老保险扩面6009人,公伤保险扩面5914人,医疗保险扩面3767人,1166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31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32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时光轴

RAG8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6年,望城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争创新优势,谋求新突破,推动望城经济社会新一轮又快又好地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全县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据测算,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7606万元,比2005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316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72998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308292万元,增长11.3%。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率为16.7:57.1:26.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综观2006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快速高效,GDP增幅达15.1%,达到2000 年以来发展的最高点,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增速达到了22%;二是工业支柱表现更加突出,2006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8%,比上年提高RAG-ES2024-10-23
6.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2.1%、15.4%,居民收入增幅明显。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416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72582万元,增长7.3%;林业产值5054万元,增长3.9%;牧业产值120095万元,增长2.5%;渔业产值24364万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21万元,增长12%。“两免、三补贴”等支农扶农政策深入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高涨。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增长1.7%,粮食产量53.4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3.1万亩,产量47.4万吨,比上年增长5%。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稳定,质量提升,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7.8万亩,增长5%,全年蔬菜产量74.9万吨,增长6%。RAG-ES2024-10-23
养殖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24.9万头,比上年增长1%。出笼家禽560.7万羽,增长5%。水产品产量26561吨,增长4.8%。农民收入增长加快。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4元,比上年增加634元,增长13.7%,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865元,增长11.9%;工资性收入2268元,增长17.1%;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收入280元,增长11%。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1436779万元,比上年增长36.4%,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8383万元,增长48.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28396万元,增长19.6%。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488305万元,占53.7%;重工业产值420078万元,占46.2%。按经济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完成115542万元,占12.7%;集体企业完成39335万元,占4.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26902万元,占2.9%;股份制企业完成381507万元,占4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57913万元,占28.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87184万元,占9.5%。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