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 Learning] 梯度下降法的三种形式BGD、SGD以及MBGD

共 180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11-14 09:49

来源: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本文约11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本文为你介绍常用的梯度下降法还具体包含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 1. 批量梯度下降法BGD
  • 2. 随机梯度下降法SGD
  • 3. 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BGD
  • 4. 总结

在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时,我们通常采用梯度下降法来对采用的算法进行训练。其实,常用的梯度下降法还具体包含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它们也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下面我们以线性回归算法来对三种梯度下降法进行比较。

一般线性回归函数的假设函数为:


对应的能量函数(损失函数)形式为:

  

下图为一个二维参数()组对应能量函数的可视化图:


1. 批量梯度下降法BGD


批量梯度下降法(Batch Gradient Descent,简称BGD)是梯度下降法最原始的形式,它的具体思路是在更新每一参数时都使用所有的样本来进行更新,其数学形式如下:

(1) 对上述的能量函数求偏导:


(2) 由于是最小化风险函数,所以按照每个参数θ梯度负方向来更新每个θ

具体的伪代码形式为:

  repeat{    
      
        (for every j=0, ... , n)
  }

从上面公式可以注意到,它得到的是一个全局最优解,但是每迭代一步,都要用到训练集所有的数据,如果样本数目m大,那么可想而知这种方法的迭代速度!所以,这就引入了另外一种方法,随机梯度下降。

优点:全局最优解;易于并行实现;
缺点:当样本数目很多时,训练过程会很慢。

从迭代的次数上来看,BGD迭代的次数相对较少。其迭代的收敛曲线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


2. 随机梯度下降法SGD


由于批量梯度下降法在更新每一个参数时,都需要所有的训练样本,所以训练过程会随着样本数量的加大而变得异常的缓慢。随机梯度下降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简称SGD)正是为了解决批量梯度下降法这一弊端而提出的。

将上面的能量函数写为如下形式:


利用每个样本的损失函数对θ偏导得到对应的梯度,来更新θ:


具体的伪代码形式为:

  1. Randomly shuffle dataset;

  2. repeat{

    for i=1, ... ,m{

      

       (for j=0, ... ,n)

    }

  }

 
随机梯度下降是通过每个样本来迭代更新一次,如果样本量很大的情况(例如几十万),那么可能只用其中几万条或者几千条的样本,就已经将theta迭代到最优解了,对比上面的批量梯度下降,迭代一次需要用到十几万训练样本,一次迭代不可能最优,如果迭代10次的话就需要遍历训练样本10次。但是,SGD伴随的一个问题是噪音较BGD要多,使得SGD并不是每次迭代都向着整体最优化方向。

优点:训练速度快;
缺点:准确度下降,并不是全局最优;不易于并行实现。

从迭代的次数上来看,SGD迭代的次数较多,在解空间的搜索过程看起来很盲目。其迭代的收敛曲线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


3. 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BGD


由上述的两种梯度下降法可以看出,其各自均有优缺点,那么能不能在两种方法的性能之间取得一个折中呢?即,算法的训练过程比较快,而且也要保证最终参数训练的准确率,而这正是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简称MBGD)的初衷。

MBGD在每次更新参数时使用b个样本(b一般为10),其具体的伪代码形式为:


  Say b=10, m=1000.

  Repeat{

    for i=1, 11, 21, 31, ... , 991{

    

    (for every j=0, ... ,n)

    }

  }


4. 总结


Batch gradient descent: Use all examples in each iteration;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Use 1 example in each iteration;
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 Use b examples in each iteration.

编辑:于腾凯
浏览 2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