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2017

共 5172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17-02-15 00:00

丹巴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2017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减缓、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以及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影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互助、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1. 综 合

经州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0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898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0999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55164万元,增长5.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42.9%和4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987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1:39.6:35.3调整为24.1:39.9:3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2.9、3.1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9715万元,比上年增长6.5%,占GDP的比重为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63万元,增长12.6%,第二产业增加值20120万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8932万元,增长3.7%。

  1. 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49313.17万元,同比增6.1%,其中:农业产值27964.8万元,增长8.9%;林业产值1797.7万元,增长1.02%;畜牧业产值18378.4万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2.3万元,增长4.9%;粮食作物播面达到2556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0481吨,同比减930吨,增8.2%,全年完成油菜产量1252吨,同比增160吨,增14.7%;完成蔬菜产量27585吨,园林水果产量1365吨;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2元,在上年基础上增加1182元。

年末,各类牲畜存栏头数达162710头(只、匹),同比降0.9%;其中:牛存栏51468头,增0.8%,羊存栏58113只,增0.1%,生猪存栏49810头,增2%,其他大牲畜存栏3319头,同期持平。

肉类总产量达到4041吨,增3%。其中:猪牛肉产量达到3900吨,增长3.1%。牛奶产量2231吨,,增3.5%;禽蛋产量34吨。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8%、33%和27%。

农牧产业有力推进。发展家庭农场3户,种养大户32户,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完成加工产值2010万元。流转土地1407亩,引进尚作农业等企业合作开发农特产品,新建优质特色蔬菜大棚100亩,道地中药材基地4830亩,大渡河流域羊肚菌产业示范带建设稳步推进。

  1. 工 业

全年全部工业个数267个,其中:法人企业个数56个,规模以上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达82230.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2588.8万元,规模以下企业产值29642万元。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8824万元,同比增4.2%,较上年降2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033万元,同比增8.9%,较上年增4.1个百分点,年内新增1家升规企业(东谷河电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靠电力企业支撑,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7%,矿业企业仅占16.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11791万元,同比降8.4%,较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31.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59.68万度,同比增219.2%;黄金361千克,同比增2.6%,砖648万片,同比增3.4%,瓦83万片,同比降3.5%,酒25吨,同比下降4.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23.9万元,比上年增长3.71%,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亏883万元。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除中凯公司有盈利外,其余都是亏损。

  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95万元,比上年下降24.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3195万元,增长88.5%。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340万元,增长281.5%,第二产业投资20016万元,增长17.1%,其中工业投资19368万元,增长13.3%,第三产业投资67639万元,下降36%。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76739万元,同比降35.5%,设备工器具购置3427万元,同比增6754%,其他费用13158万元,同比增148.4%。按结构分:基础设施投资33430万元,同比降43.3%,其中:电力供应2197万元,降3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7630万元,降35.5%,信息传输软件业795万元,增1035.7%,水利管理业3133万元,降67%,公共设施管理业7675万元,降58.8%;产业投资4966万元,同比降72%;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23334万元,同比降45.8%,其中:农户投资10800万元,降16.9%;其他投资2045万元,同比降55.6%。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3097万元,同比降58.2%,施工项目79个,同比降18.6%,其中:本年新开工37个,同比降43.1%;本年投产项目31个,同比增降43.6%。本年施工房屋面积173334㎡,同比降10.6%,其中:住宅83164㎡,同比增11.3%。本年竣工房屋面积40449㎡,同比降56.7%,其中:住宅23351㎡,同比增57.3%。本年资金来源99089万元,同比降32.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59280万元,同比降41.9%,国内贷款4840万元,同比降40.8%,自筹资金25108万元,同比降11.8%,其他资金来源9861万元,同比增17.7%。

  1. 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8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491.5万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792万元,增长11.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额42997.3万元,增长10.2%,住宿餐饮收入12286.6万元,增长12.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11426.7万元,增长1.96%,限额以下零售额43857.2万元,增长13.1%。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限额以下占79.3%。全年新增4家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天路酒店、兴丹酒店、兴吉酒店、吉利超市),取缔2家企业(东女国酒店、集贸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全年建成5个旅游公共服务设施,5 个节点打造和泽周村旅游基础设施,完成3个特色乡镇、6个精品村寨项目。 全年接待游客9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增长9.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先行成果显著。全年完成革什扎、边尔、丹东和梭坡通乡油路建设,通乡通畅率达到100%,建成263.8公里通村硬化路,通村通畅率达80%,建成农村公路桥梁26座。农村公路侧护栏390.7公里,群众出行更加安全。年末,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093万吨公里,下降20.7%,完成旅客周转量5409万人公里,下降19%。

邮电通讯业:邮电通信、移动通讯持续发展。全年邮

电主营业务收入4814.98万元,增长42.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991户,减少1282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38655户,增加4529户。全年互联网用户数8605户,增长15.9%。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654.3万元,比上年增33.8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4.7万元,增长9.97%;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完成税收性收入6419万元,同比下降7.98%。 地方财政支出132671万元,比上年增5.33%。财政八项支出累计达62757.9万元,同比增3.7%。其中:教育支出20031万元,降0.52% ,科学技术支出257.3万元,降50.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06万元,降11.9%,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8946.5万元,降0.8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92.6万元,降3.14%,公共安全支出5869万元,增4.2%,城乡社区支出5434.7万元,增39%,节能环保支出2921万元,降42.33%。

全年国税收入完成11638万元,同比增30.7%,其中:个体工商户1100万元,增3.1%,私营企业168万元,降21.1%。地税收入完成3778万元,增21.9%,其中:个体工商户867万元,降19%,私营企业11万元,降4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905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单位存款164683万元,增8.4%;住户存款165222万元,增长8.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继续深入实施“1234”教育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和“二计划”(高海拔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取暖计划及农村义务教育营业改善计划)政策。全县现有中小学校(园)20所,其中:初级中学4所、小学学校数16所;有在校学生7729名,其中高初中生 3000名、小学生4729名,有正式教职工826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数541名,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285名。

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年实现县医院整体搬迁,建成4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6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面加强分级诊疗、妇幼保健、人口计生、疾病防治等工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7.45‰和4.23‰。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2个,卫生技术人员2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69张。

文体事业同步发展。全年建成使用“两馆一店一院”,完成11个村级体育健身场所、16个村文化室及配套建设,开放15个乡镇文化综合站。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8129户,总人口58563人,同比减少1129人。其中:男性29339人,女性29224人,非农业人口9706人,农业人口48857人。户籍人口中,出生人口461人,出生率7.5‰;死亡人口192人,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常住人口69425人,同比降1.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931人,同比增2.9%,城镇化率31.59%,同比增1.3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61.85元,同比增9.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05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22969.07元,增长7.36%;经营净收入2046.32元,增长11.77%;财产净收入842.13元,增长5.94%;转移净收入3547.49元,增长15.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937.42元,增长8.06%;其中食品支出7748.73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2197.16元,增长9.56%;经营净收入8312.55元,增长12.27%;财产净收入15.84元,增长279.12%;转移净收入1306.45元,增长5.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32.49元,增长15.11%;其中食品支出4316.28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1.8%。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543人,同比增7.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85%。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丹巴县统计年鉴—2017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