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其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文化
文化特点
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身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建筑特点
潭柘寺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潭柘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历史
建筑历史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2007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00年周年庆祝活动。
文物保护
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帝王树
帝王树树高达30多米,树龄达千年以上,是潭柘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古银杏巍峨屹立在寺内的毗卢阁殿前东侧,郁郁葱葱的绿冠,粗壮挺拔的巨干周长达9米,被乾隆皇帝封为“帝王树”,为其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相传清朝每换一个皇帝它都要长出一条小干来,久之与老干重合。这株帝王银杏树见证时代变迁,权倾交替,观人间冷暖,鉴世代风云,是无言的历史,无声的力量。
二乔玉兰
潭柘寺的二乔玉兰植于明代,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并且是朝廷御赐的花木,极其珍贵。寺中的玉兰为紫、白双色,而北京地区较为常见的是白玉兰,紫玉兰、黄玉兰,而这种紫中带白、花俱双色的二乔玉兰极其罕见,如此古老的二乔玉兰在整个北京,恐怕只有在潭柘寺才能看到,堪称京城一绝。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3月下旬至4月中旬(赏玉兰花)
潭柘寺的这两棵玉兰树龄已达400多年,每年4月上旬盛花期,紫白双色的玉兰花如灿烂云霞,故被称为二乔玉兰。
用时推荐
1~3小时
营业时间
08:30—16:30
占地面积
121公顷
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下
交通
公交:从门头沟区出发,乘坐931路至潭柘寺站即可到达。
自驾:从潭柘寺镇出发,全程2.8公里,途经潭柘寺环岛、潭王路,进入潭王路,行驶2.7公里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50元/人(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联系方式
010-60863929
官网
http://www.bjtanzhes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