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

联合创作 · 2001-05-09 00:00

2001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和加入WTO的开局年,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年,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改革步伐,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凉山特点的有效措施。一年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市场内销活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金融运行平稳,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这不仅促进了我州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实现凉山“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打下了一定基础。

一、综合

全州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增幅上升了1.5个百分点,比全省9.2%的增幅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74亿元,增长4.8%,增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7.82亿元,增长14.7%,增幅上升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11.2%,增幅上升了1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比价,下同)由上年的24.3%下降到19.3%,工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2.4%上升到35.9%,建筑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8.6%下降到7.9%,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5.3%上升到36.9%。人均GDP达3969元,比上年增加339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的比重,由2000年的39:29:32调整为37:30:33。

市场物价水平小幅回升。2001年物价水平一改以往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2.9,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类为125.6,交通通讯类为102.6,居住类为101.7,医药保健类为100.7。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州委、州政府狠抓扶贫攻坚,加大投入力度,2001年全州参加定点包户扶贫的各级干部1.5万人,包户建卡贫困户户数12.6万户,移民扶贫户数0.40万户,实施新村建设扶贫工程209个。省切块下达我州扶贫资金为4.40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其中新增加财政扶贫资金0.72亿元,比上年增加0.27亿元。2001年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据统计,“百乡千村扶贫工程”定点乡有134个,联乡单位的156个,国家下达我州教育扶贫资金达0.35亿元,参加教育扶贫的各级干部人数为0.62万人。

从全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质量仍不够理想;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农民增收缺乏后劲;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压力加大;县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仍需继续加强。

二、农业

2001年,虽然全省遭遇多年罕见的自然灾害,但我州受灾范围较小,是全省两个粮食增产的地区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继续以“稳粮增收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指导思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狠抓科教兴农,发展特色农业,确保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31亿元,增长6.1%,增幅上升0.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172.74万吨,较上年增长了1.3%。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全年油菜籽产量0.71万吨,增0.2%;水果产量24.00万吨,增9.5%;蚕茧产量1.01万吨,增10.3%;烤烟产量达4.53万吨,减25.7%;甘蔗产量60.11万吨,减0.6%;茶叶产量0.08万吨,减26.8%。

绿化造林工作全面推进。由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速丰林等工程,林业投入加大,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55万公顷,较上年减少0.65万公顷;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积2.03万公顷。其中配套工程荒山造林面积0.84万公顷;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9‰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5.7%。

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我州随着草畜“双百万”工程的实施,加大了畜禽疫病防治力度,推广科学饲养,促进了全州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好势头。2001年肉类总产量达32.73万吨,增长12.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0.41万吨,增长12.5%;牛奶产量0.71万吨,增长20.4%;羊毛产量0.29万吨,增长7.3%。

渔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渔业生产因势利导,扶持水产营销大户,大搞池塘、稻田和水库养鱼,激活了水产品流通市场。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5.3%。莼菜、银鱼、河蟹、罗非鱼等名优新水产品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0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03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10.2万吨,下降1.2%;农村用电量28425万千瓦小时,增长7.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8.88万千瓦小时,增长4.8%。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亿元乡镇总产值增长16.5%;净利润3.90亿元,增长10.1%;实缴税金2.82亿元,增长1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继续坚持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铸强、放小促活的原则,狠抓企业“三改一加强”,进一步提速增效,工业生产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200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数)103.00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增加值37.43亿元,增长15.3%。独立核算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全省14.1%的增幅高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九位,其中:重工业27.44亿元,增长29.5%,轻工业16.67亿元,增长4.0%;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增长4.8%,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02.9%。大中型工业企业支柱作用明显,对推动我州工业增长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88亿元,较上年增长10.7%,占总产值的54.1%。

在全社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21.5%,铅精矿增长11.5%,稀土精矿增长34.4%,铁矿石(成品矿)增长11.2%,电锌增长8.8%,水泥增长2.5%,丝增长23.7%,味精增长6.8%,机制糖下降9.3%,原煤增长17.8%,化学肥料(折纯)增长25.0%。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72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4.8%;实现利税7.55亿元,下降0.1%,其中:实现税金5.56亿元,下降4.4%;赢利企业赢利额2.27亿元,增长9.6%;亏损企业亏损额0.29亿元,下降16.1%;赢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98亿元,增长1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增长1.4%。全年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15.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11.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3%,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2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5.6%,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上年的28443元/人上升到34778元/人。

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10.3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2.3%。全州53户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0%;施工面积62万平方米,下降19.5%;房屋竣工面积35万平方米,下降22.2%,亏损企业个数也由上年的18个增至今年的20个;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上年的38998元/人下降到35650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的步伐,加大投资力度,有效地拉动了生产和消费。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45亿元,下降13.3%;房地产投资2.75亿元,增长198.9%;其他投资1.15亿元,增长38.6%;更新改造投资2.80亿元,较上年增长39.0%。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8.86亿元,下降5.3%,非国有经济投资22.14亿元,增长43.5%。就其影响因素看,公路、水利、通讯网络、教育等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是重要原因,新的主要增长点有: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投资0.70亿元;四川省民族发展教育10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资额达0.90亿元,且校舍建设部分已完成了90%以上,比计划提前了5个百分点;为期三年的“通县油路”建设工程全面铺开,本年投资额达0.55亿元;冕宁县的凉山州漫水湾供水工程、西昌民族风情园的海河工程、月城广场和民族体育场工程共计完成投资额1.05亿元;顺城街旧房改造、仿古一条街建设工程,今年投资额达0.23亿元;联通攀西分公司机站扩容改造工程及中国移动通信凉山分公司本年更新改造和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达1.38亿元。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1.1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90.8%。

五、国内贸易

2001年,全州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势头。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2.5%。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94亿元,增长14.0%。

分城乡看,农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06亿元,增长19.6%,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88亿元,增长1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为6.13亿元,增长20.1%,在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13.3%;而非国有经济以其灵活、便捷的经营管理方式迅速占领市场,零售额达39.81亿元,增长13.1%,所占比重为86.7%,尤其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个体经济增势比较明显,分别增长了15.1%、1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全年各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97亿元、5.12亿元,分别增长13.2%、19.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5亿元,增长13.0%。

六、对外经济

国内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户。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6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全州协议引进资金85.8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的16.7%。分行业看,矿产品开采加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能,到位资金占43.7%、20.5%。全年合同利用外资992万美元。

对外贸易处于下滑态势。全年实现外销额74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341万美元,下降31.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发展平稳。2001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8.80亿元,增长9.0%。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6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公里,一、二级公路228公里。由于今年起取消对非机动车辆的统计,我州客、货周转量略有下降。全年完成营运性货物周转量6183万吨公里,完成营运性旅客周转量79784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上涨势头减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光缆2184皮长公里,光缆总长度达6193皮长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电路7246路,累计长途业务电路10308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5.87万门,达到63.54万门;国际互联网169、163和网卡用户数为1.56万户,比上年增加1.13万户。

2001年全州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83亿元,增长33.8%。年末公网电话用户20.71万户,比上年增加3.79万户,其中:市话用户14.56万户,增1.49万户;农话用户6.15万户,增2.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2万户,增11.52万户。全州固定电话普及率达5.1%,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普及率为29.0%,提高了2个百分点。

旅游业快速发展,假日效应明显。全州共接待国内游客146.42万人次,增长166.8%,其中,接待境外游客0.0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一半。国内旅游收入12.06亿元,增长230.4%,旅游外汇收入9万美元,下降64.2%。凉山以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特色享誉省内外,吸引了众多游客,假日更是旅游旺季,据统计,“火把节”和“国庆节”期间,仅西昌市就接待游客10.6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912万元。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改革继续深化,信贷结构合理调整。加强资金的有效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金融秩序,较好地促进了全州经济发展。2001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势良好,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41.39亿元,增长2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8.04亿元,比年初增长22.1%。各项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4.45亿元,比年初增长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下降1.44%,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8.1%;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仅12月不良贷款率就下降0.3个百分点。

现金投放适度。2001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7.93亿元,现金支出296.37亿元,收支相抵后净投放资金8.44亿元。

2001年末,全州共有证券经营机构2个,从业人员70人。全年证券交易量20.37亿元,日均交易量0.08亿元。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随着保险险种的增加及人们投保意识的增强,保费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年保费收入1.48亿元,增长16.2%,其中:财产险收入0.66亿元,增长4.8%;寿险收入0.82亿元,增长27.5%。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0.73亿元,增长34.4%,其中:财产赔付金额0.32亿元,下降9.7%;寿险给付金额0.41亿元,增长118.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州继续实施“科教兴凉”战略,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597所,招生数14.50万人,在校学生56.87万人,教职工3.6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8万人。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年末在园幼儿数5.58万人,比上年增0.4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3.88万人,增1.0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0.4%,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78.5%;小学生巩固率92.1%;辍学率7.9%,比上年减少2.8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9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0万人,增长12.30%。中等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高级中学学校(不含技工校)59所,在校生2.92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0.7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5.3%。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8138人,比上年增加1105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760人,增加49人。成人教育形势喜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856人;成人初等学校毕业生达9.31万人,比上年增加8.8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29.63万人,增加22.97万人。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1.82万人,增加0.07万人;参加继续教育人数2.34万人,增加0.33万人。

我州继续发展科技产业,较好地带动了经济发展。州级部门直属科研单位6个,全年共承担省部级和州级科研项目23个,其中州级12个;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国家级星火计划延续项目1项。

2000年我州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394万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1年全州文化工作继续以建设文化昌明的民族文化先进州为奋斗目标,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开展了各种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我州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州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年演出125场,观众人数21万人次;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102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6个;全州有电影发行机构18个,农村放映单位157个,全年放映1.35万场次,观众人数达390万人次。

各项文化事业成绩斐然、捷报频传。在北京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节目《凉山儿子》、《席勒的红裙》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在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罗吉左》获金奖、《抢被盖》获银奖;《荞花花》获全国文化部妇联文艺汇演金奖;《诺苏达施》获全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在省文化厅举办的《走进西藏》摄影展上,我州共有32幅作品入选,其中有14件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获组织奖。建党80周年期间,州博物馆联合川、陕、滇三省十五家单位举办了“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盐源毛家坝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展”;我州连续实现第12个馆藏文物安全年。全年州电影公司共译制28部故事片、科教片,其中《生死抉择》一片获凉山州山鹰奖。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全州卫星地面接收站4215座,比上年增加了19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7.7%,提高了7.6个百分点。县、市广播站17个,乡镇广播站492个,村通广播率达63.7%,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3.1%,提高了3.9个百分点。

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2种,总印数达1175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2种,总印数达8000册。

城乡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卫生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州卫生机构达1466个,病床位793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027人,其中:医生5950人,护师护士2825人。预防保健、农村卫生、中医药三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605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369人;农村卫生院718个,卫生技术人员3620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2号病、5号病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克山病、痢疾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全民健身运动掀起高潮,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捷报频传:参加四川省第11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金牌24枚、银牌21枚、铜牌12枚,在全省12个参赛队中,奖牌总数和金牌数均获第一;在四川省第9届运动会资格赛中,又获金牌18枚、银牌28枚、铜牌18枚;成功承办了“四川省珍珠球邀请赛”和“四川省青少年皮划艇回旋比赛”。为丰富广大青少年和儿童的课外生活,提供更广阔的体育活动场所,我州于4月成立了第一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继续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施行面达91%,优秀率为11.8%。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年末全州经批准的自然保护区10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6个;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655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1.9%,下降36.6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403797万标立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5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42.7%,上升了3.9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

2001年我州全年出生人口5.7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2‰;死亡人口2.46万人,死亡率为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全年净增人口3.31万人,年末总人口为405.90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76.14万人,占总人口的43.4%。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1.13亿元,增长21.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926元,增长23.2%,主要是受今年行政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津贴所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7元,人平增收126元,增长9.3%。

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很低,但由于股市低迷和防范于未然的思想,促使居民把手中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仍达82.06亿元,比年初增加11.72亿元,增长16.7%。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7.79亿元,比年初增长28.9%;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4.27亿元,比年初增长11.3%。

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68万人,当年扩面新增参保职工0.61万人。全州有16个县、市实现了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参保人数为2.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2.02万人,同比下降15.7%,失业保险费征缴率达92.6%。有9个县、市正式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17.24万人。生育保险已在11个县、市展开,参保职工1.73万人。

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稳步发展。全州城区服务设施有3处,共有53个乡镇建立了农村保障服务网络。年末,17个县、市均建立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保人数1.36万人,保障资金477万元。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的人数34.67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23万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46个,床位数1280张,收养人数1076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1年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1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和加入WTO的开局年,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年,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改革步伐,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凉山特点的有效措施。一年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市场内销活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金融运行平稳,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这不仅促进了我州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实现凉山“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打下了一定基础。一、综合全州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增幅上升了1.5个百分点,比全省9.2%的增幅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74亿元,增长4.8%,增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7.82亿元,增长14.7%,增幅上升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11.2%,增幅上升了1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比价,下同)由上年的24.3%下降到19.3%,工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2.4%上升到35.9%,建筑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8.6%下降到7.9%,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5.3%上升到36.9%。人均GDP达3969元,比上年增加339元。RAG-ES2024-10-2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的比重,由2000年的39:29:32调整为37:30:33。市场物价水平小幅回升。2001年物价水平一改以往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2.9,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类为125.6,交通通讯类为102.6,居住类为101.7,医药保健类为100.7。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州委、州政府狠抓扶贫攻坚,加大投入力度,2001年全州参加定点包户扶贫的各级干部1.5万人,包户建卡贫困户户数12.6万户,移民扶贫户数0.40万户,实施新村建设扶贫工程209个。省切块下达我州扶贫资金为4.40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其中新增加财政扶贫资金0.72亿元,比上年增加0.27亿元。2001年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据统计,“百乡千村扶贫工程”定点乡有134个,联乡单位的156个,国家下达我州教育扶贫资金达0.35亿元,参加教育扶贫的各级干部人数为0.62万人。RAG-ES2024-10-23
从全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质量仍不够理想;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农民增收缺乏后劲;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压力加大;县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仍需继续加强。二、农业2001年,虽然全省遭遇多年罕见的自然灾害,但我州受灾范围较小,是全省两个粮食增产的地区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继续以“稳粮增收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指导思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狠抓科教兴农,发展特色农业,确保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31亿元,增长6.1%,增幅上升0.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172.74万吨,较上年增长了1.3%。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全年油菜籽产量0.71万吨,增0.2%;水果产量24.00万吨,增9.5%;蚕茧产量1.01万吨,增10.3%;烤烟产量达4.53万吨,减25.7%;甘蔗产量60.11万吨,减0.6%;茶叶产量0.08万吨,减26.8%。RAG-ES2024-10-23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