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跨越发展为主基调,突出“强投入、调结构、建平台、惠民生、保稳定”工作重点,深入对接济南,解放思想抓机遇,开拓进取谋发展,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综 合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县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9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35%。人均GDP达到46283元,同比增长14.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层次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54.0:37.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可比增长2.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亿元,可比增长14.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98亿元,可比增长16.77%。
市场地位不断加强。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金为1.31万户、8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45.34%;各类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为0.17万户、7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47.26%;民营经济户数、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26万户、5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54.84%。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1.81亿元,占境内财政总收入的46.1%,占税收总额的56.3%。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双百会战”,成功引进项目145个,合同引资1220亿元,已开工27个,实际到位资金198.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健康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0.49亿元,同比增长6.22%。其中,农业产值32.54亿元,同比增长6.42%;林业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2.69%;牧业产值22.06亿元,同比增长5.79%;渔业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5.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7.40%。
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125.53万吨,同比增长6.5%,单产达586.3公斤/亩,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牧产品产量见下表: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产量 | 万吨 | 125.53 | 6.5 |
夏粮产量 | 万吨 | 58.04 | 0.3 |
秋粮产量 | 万吨 | 67.49 | 12.4 |
棉花产量 | 万吨 | 0.53 | -1.7 |
油料产量 | 万吨 | 0.85 | 2.5 |
蔬菜产量 | 万吨 | 123.41 | 8.1 |
水果产量 | 万吨 | 0.77 | 12.9 |
生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75.61 | 2.4 |
牛年末存栏 | 万头 | 23.24 | -1.9 |
羊年末存栏 | 万只 | 24.91 | 9.9 |
肉类产量 | 万吨 | 11.73 | 3.2 |
禽蛋产量 | 万吨 | 4.19 | 18 |
奶类产量 | 万吨 | 2.31 | 25.3 |
林业生产扎实推进。全年木材产量1.5万立方米,人工造林面3.82万亩,年末林地总面积达67.87万亩。
水产养殖业平稳发展。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达3.70万亩,淡水水产品产量1.67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28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9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6671台,比上年增加108台;联合收割机4331台,比上年增加467台;塑料薄膜使用量0.62万吨,同比增长17.0%。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29万吨,同比增加1.8%;机电井13342眼,有效灌溉面积5.24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76万公顷。
三、工 业
2012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达到399家,完成增加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20.5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9.8亿元,同比增长5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06%。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46.86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增加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5.7%。
工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5.9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税81.59亿元,利润4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29.7%。产成品存货2.92亿元,同比下降62.5%,应收帐款净额25.59亿元,同比增长133.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普遍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93%,比上年增加0.2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101.74%,增加1.07个百分点。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工业100.05%,增加1.04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工业99.42%,增加0.2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成品钢材455.87万吨,同比增长48.28%;焦炭143.17万吨,同比增长36.93%;机制纸40.27万吨,同比增长2.62%。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2012年,全县紧紧围绕“构建四大体系、实施六大战略”,加快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规模以上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9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13.30亿元,同比增长33.12%;农村投资完成25.63亿元,同比增长30.87%。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8.41%;第二产业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30.86%;第三产业投资67.59亿元,同比增长37.89%。
房地产施工面积大幅增长。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达15家,房地产施工面积108.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9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3.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0.42%;本年完成投资10.64亿元,同比增长63.44%;商品房销售面积16.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降。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11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1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9.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62%;竣工面积5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44%,其中,住宅房屋面积39.76平方米,同比下降9.53%。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全县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810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1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627万人,同比增长7.51%,客运周转量28084.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7.60%。完成货运量903.3万吨,同比增长13.0%;货运周转量104217.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10%。
邮电通信业总体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674.96万元,同比下降1.5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52.8万元,同比增长12.29%;电信业务总量18122.16万元,同比减少3.84%;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42.95万户,同比增长10.80%;固定电话用户5.34万户,同比减少19.2%;互联网用户达到4.27万户,增加0.59万户,同比增长16.06%。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6亿元,同比增长132.2%;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饭店5家,星级餐馆5家;4A级旅游景区1处,2A级旅游景区3处。
六、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1亿元,同比增长17.5%。分区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52亿元,同比增长18.5%;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69亿元,同比增长16.2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7.7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91亿元,同比增长16.21%。
七、对外经贸
对外贸易日益繁荣。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8.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2%。其中:出口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08%;进口6.16亿美元,同比增长8.95%。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境内财政总收入实现25.64亿元,同比增长17.50%。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30.42%,其中税收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34.02%。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领域支出力度加大。全县财政支出25.81亿元,同比增长28.87%,其中:教育支出5.16亿元,同比增长36.80%;城乡社区事务3.56亿元,同比增长7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亿元,同比增长24.31%。全县国、地两税收入达到20.96亿元,同比增长16.33%。其中,国税收入9.72亿元,同比减少3.25%;地税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40.98%。
金融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3亿元,比年初增加24.78亿元,同比增长19.4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3.02亿元,比年初增加4.52亿元,同比增长11.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83亿元,比年初增加19.48亿元,同比增长26.5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38亿元,比年初增加10.91亿元,同比增长13.40%。其中,短期贷款64.16亿元,比年初增加9.24亿元,同比增长16.83%;中长期贷款28.07亿元, 比年初增加1.52亿元,同比增长5.73%。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县财产保险业保费收入(含政策性农业保险)6105万元,人寿保险业保费收入134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32%、2.10%。全年财产保险共支付赔付款(给付)4000万元,同比增长8.40%;人寿保险共支付赔付款(给付)2715万元,同比增长13.93%。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要科技成果1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2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件;专利授权量1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件;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660人。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3391人;普通中学20所,在校生2.88万人;小学123所,在校生3.98万人;幼儿园、学前班140处,在园、班儿童1.1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83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2012年有1人考入清华大学。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11万卷(册)。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2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套,全年播音时间5295小时;电视节目(有限电视传输节目)49套,全年播出时间41.68万小时。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4.14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8处,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站各1处,卫生学校1处。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人员数16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65人,注册护士1052人。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495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我县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2枚奖牌,其中:2枚金牌。
十、城市建设、两区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区建成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64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06%;城市绿地面积14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0%;公园绿地面积24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两区同建稳步推进。全县1014个行政村合并为361个行政村,在此基础上又规划为60个并居型大社区,当年开工社区14个、规模以上产业园区52个;16个村庄完成旧村复垦验收,5万群众入住新居。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减少COD排放量159.8吨,减少烟(粉)尘排放量227.3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7%;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4.86%;工业三废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99起,同比下降2.9%,受伤82人,同比下降10.87%,死亡26人,经济损失76.2万元,同比下降43.53%。
十一、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6%。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上涨2.5%、衣着类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0.1%、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与上年持平、居住类上涨1.5%。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总数保持稳定。年末全县总人口62.80万人,总户数19.1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46.57万人,非农业人口16.23万人。城区人口15.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687人,出生率12.18‰;死亡人口4023人,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长率5.80‰。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00元,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3480元,同比增长16%。其中,食品类支出4450元,衣着类支出1429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50元,医疗保健类支出802元,交通和通信类支出1878元,娱乐教育文化类支出2110元,居住类支出1612元,杂项商品和服务249元。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68.89元,同比增长15.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80元,同比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2108元;衣着支出275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74元;居住支出913元;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685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57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573元,其他支出195元。
每百户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 增减 |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24 | 2 |
电冰箱 | 台 | 83 | 13 |
洗衣机 | 台 | 60 | 1 |
照相机 | 架 | 3.4 | 0.2 |
热水器 | 台 | 41 | 3 |
摩托车 | 辆 | 59 | -1 |
移动电话 | 部 | 199 | 15 |
固定电话 | 部 | 35 | -2 |
家用电脑 | 台 | 38 | 12 |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596元,同比增长14.70%。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县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5处。全年城镇安置就业7621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755人,完成各类就业培训8653人次;全年向县外输出劳务人员115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9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69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35459万元;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5585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01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13.43%,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9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17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98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8万人,收缴医疗保险1036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7632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8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1.78万人。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733人,其中,城镇3715人,农村28018人。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1800元,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300元。五保供养工作顺利推进。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个,床位1578张;社会福利企业1家,安置残疾人员14人。
注: 全县总人口数据为公安部门户籍人口数。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跨越发展为主基调,突出“强投入、调结构、建平台、惠民生、保稳定”工作重点,深入对接济南,解放思想抓机遇,开拓进取谋发展,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一、综 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县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9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35%。人均GDP达到46283元,同比增长14.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层次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54.0:37.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可比增长2.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亿元,可比增长14.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98亿元,可比增长16.77%。市场地位不断加强。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金为1.31万户、8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45.34%;各类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为0.17万户、7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47.26%;民营经济户数、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26万户、5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54.84%。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1.81亿元,占境内财政总收入的46.1%,占税收总额的56.3%。 | RAG-ES | 2024-09-11 |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双百会战”,成功引进项目145个,合同引资1220亿元,已开工27个,实际到位资金198.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健康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0.49亿元,同比增长6.22%。其中,农业产值32.54亿元,同比增长6.42%;林业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2.69%;牧业产值22.06亿元,同比增长5.79%;渔业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5.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7.40%。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125.53万吨,同比增长6.5%,单产达586.3公斤/亩,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牧产品产量见下表: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万吨 125.53 6.5 夏粮产量 万吨 58.04 0.3 秋粮产量 万吨 67.49 12.4 棉花产量 万吨 0.53 -1.7 油料产量 万吨 0.85 2.5 蔬菜产量 万吨 123.41 8.1 水果产量 万吨 0.77 12.9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75.61 2.4 牛年末存栏 万头 23.24 -1.9 羊年末存栏 万只 24.91 9.9 肉类产量 万吨 11.73 3.2 禽蛋产量 万吨 4.19 18 奶类产量 万吨 2.31 25.3 | RAG-ES | 2024-09-11 |
林业生产扎实推进。全年木材产量1.5万立方米,人工造林面3.82万亩,年末林地总面积达67.87万亩。水产养殖业平稳发展。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达3.70万亩,淡水水产品产量1.67万吨。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28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9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6671台,比上年增加108台;联合收割机4331台,比上年增加467台;塑料薄膜使用量0.62万吨,同比增长17.0%。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29万吨,同比增加1.8%;机电井13342眼,有效灌溉面积5.24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76万公顷。三、工 业2012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达到399家,完成增加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20.5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9.8亿元,同比增长5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06%。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46.86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增加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5.7%。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