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益藩王墓地

明益藩王墓地

共 4221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24 11:35

历史沿革

1958年9~10月,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了朱厚烨墓。
1972年1月下旬,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发掘益端王与王妃的合葬墓。
1979年冬天,发现益宣王与两位妃子的合葬墓,清理了已被盗挖的益宣王的棺室,李妃、孙妃的棺室因封闭仍好尚未显露而暂时没有清理。1980年3月16日,清理了李妃、孙妃的棺室。
1982年3月初,江西省文物部门获悉,南城县岳门乡的益定王朱由木墓被盗,随后进行了清理。

遗址特点

综述
明益藩王墓地
明益藩王墓地由洪门和岳口益王家族墓群组成。两地共葬有益端王朱佑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昭王朱载增、益定王朱由木及浦阳王朱常浆、铜陵王朱载壤等夫妇合葬墓。益王墓为卷棚式砖室墓,郡王墓为砖室墓,王墓墓场前两侧依次竖有文更武将、石马、石狮、望柱及神道碑。
益庄王朱厚烨墓
朱厚烨墓坐落于南城县东南的长塘村,系朱厚烨及其元妃王氏、继妃万氏的三人合葬墓。其墓葬属明代中晚期,墓中随葬品,既有明中期的遗物,也有明晚期之物。
益端王与王妃的合葬墓
合葬墓位于洪门镇外源村金华山,建于凿开的石山穴洞中,墓室以素面青砖结砌,二门二室,券棚式结构,全长8.20米,室壁经过磨洗,石门与棺台皆精雕细刻。朱祐槟和彭妃的红漆棺木置于红石棺台上,棺台四面有雕刻莲瓣图案的须弥座,台面铺以方砖,砖上又置三行垫石。两棺俱已朽腐,彭妃棺盖已坍,盖上原放有素面铜镜;朱祐槟棺盖上写有“大明益端王”五个白色大字。棺台东侧石座上有一红漆木匣,匣内置有木质烫金谥册。
益宣王墓
益宣王墓前原先保存有柱础、翁仲等石雕,建有享殿建筑,地面尚散存有绿色琉璃瓦残片。该墓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用青砖砌成一圹三椁室,朱翊鈏及李妃、孙妃的三具朱漆棺木即安置在砖椁内,棺外填塞石灰,上盖三方数千斤重的石板,石板上再用厚厚一层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
益定王与妃子的合葬墓
益定王与妃子的合葬墓虽然结构形式与益宣王墓相似,也是石灰椁墓,但可能密封的程度要差些,没有形成恒温恒湿的良好环境,因此不但尸体、衣物均已朽腐,就连棺木也已经变成烂木板了。墓座落在女冠山麓,东距益宣王墓200余米,墓区原先也有石人、石马等大型石雕和享殿建筑,现残存有石碑龟座和部分石础,地上散见有琉璃瓦片。益定王墓的墓室结构同益宣王墓基本相似,系用青砖砌成一圹三椁室,每室置放朱漆棺木一副,棺上各盖一块数吨重的石板。石盖板上方和墓圹四周全部用石灰糯米浆浇实封固。从圹志得知,中棺为益定王朱由木,左棺为元妃黄氏,右棺为次妃王氏。元妃黄氏棺内的随葬器物几乎已被盗一空,益定王朱由木棺也已严重被盗,仅次妃王氏棺保存尚完好。

文物遗存

综述
明益藩王墓地墓葬出土金银玉器等文物2000余件。
益庄王朱厚烨墓
益庄王朱厚烨墓棺内共出金器9件,玉器20件。王妃棺内共出金银器79件。金器包括金凤簪、金鬓花、金钱、金扣等,玉器包括带片、玉圭、玉佩饰等。万妃棺内所出器物最多且最精美,有金器122件,玉器121件,包括玉圭、浮雕龙纹玉带,还有水晶珠等饰物140余颗。其中以镶宝石金冠、各类楼阁金簪、手镯、金帽檐、金凤簪等最为有特点。
镶宝石金冠,长轴7.5厘米,短轴6.5厘米。由帽圈、帽盖、帽簷和帽舌四部分组成。冠底以金圈围成椭圆形,饰镂空金丝花纹,帽圈上覆盖有圆形冠盖,中线处为两条拱形横筋,夹嵌九颗宝石,又有九条纵筋平均分布,与横筋组成冠盖的支架。冠圈前后左右各有一片簷,后簷接两舌,簷面、簷角和舌面、舌角都嵌有宝石。冠盖横筋左右底部各有一小孔,孔内各插金簪一枚,用于固定金冠,簪头为伞形,簪柄有“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月造金五钱”字样。金冠上共镶嵌有五十五颗各色宝石。
楼阁人物金掩鬂一对,通长17.9厘米。簪首如祥云状,上为重檐楼阁,周围缀流云,阁楼内有五人,女主人居中而坐,双手抱团,两侧分别有两侍女手持物站立。簪首四周和底部都缀以五瓣花叶。
楼阁人物金顶簪
楼阁人物金顶簪一件,通长20厘米、簪首宽8厘米。簪首为两栋楼阁,四周绕以花树,略高者,为重檐歇山顶,阁内三人,一人居中而立,旁有两侍女持扇侍候。阁外正门口有一侍女和一只仙鹤相对而立。阁侧面也有一只仙鹤,阁后又一只梅花鹿在向前张望。略低者为六角重檐顶,楼阁六面具有隔扇,内中侧卧一人,阁外有四侍女持物环绕。两栋楼阁并排立于底座上,周围绕以栏杆。簪首底部为一只脚踏如意祥云的凤,凤嘴张开,衔住簪底,凤身与簪脚相连。
双重楼阁金簪,一对(K2272),高7.5厘米,宽3厘米。簪脚扁平下伸,长11.2厘米。两件器形相同,簪首由三栋并排的楼阁组成,中间的楼阁最高,两侧的稍低。这件簪子中间高、两边低,簪脚向下平伸,为平插式簪,为头面中的“分心”,佩戴时插在䯼髻的前沿或后沿底部正中插入。
益端王与王妃合葬墓随葬品
益端王与王妃随葬品金凤簪
益端王与王妃的合葬墓棺台前放置有六行共110个仪仗陶俑,按其身份大致可分为骑马乐俑、仪仗俑、吏俑、男女乐队俑、男女侍俑、轿夫俑等。朱祐槟棺内随葬品仅有一对金簪和一副玉带,彭妃棺内随葬品有40余件金器、20余件玉器、1面铜镜和30枚铜钱。墓中还出土有“大明益端王圹志”和“大明益王妃彭氏圹志”各一方,据圹志记载朱祐槟为宪宗皇帝第四子,这就纠正了《明史》把朱祐槟当作“宪宗庶六子”或“宪宗第六子”的谬误。《明史》记载益端王册封、立国、病卒等的时间,仅见记年而不记日月,志文则较史传更为详细。圹志文还记载朱祐槟“生于成化十五年正月初四日”,这是史传所未曾记载的。
益宣王墓随葬品
益宣王墓开棺时朱翊鈏的尸体尚未腐烂,他身着龙袍,腰系玉带,颈挂琥珀念珠,足穿黄色织锦高筒靴,背垫七星金钱、银钱,头部还放置有九旒冕、玛瑙七梁冠、木梳、铜镜、瓷盘、玉佩和折扇等等。妃子棺内出土的金器有凤簪、鬓花、帽檐、珠翠金耳环等,尤其是观音乘凤金簪和镶宝嵌玉八仙金钿。它们大多是用纤细的金丝编缕或以金叶錾刻而成,还镶嵌有各色珠宝翠玉。玉器有玉带、玉佩、玉雕、玉戒指和玉扣花等,大多选用上等羊脂白玉雕琢而成。该墓出土圹志三方,为“大明益国宣王圹志”、“大明册封益王妃李氏圹志”和“大明册封宣王妃孙氏圹志”,对《明史》有所补正。如《明史》记载朱由木为“敬庶三子”,而圹志在按序记载益敬王的儿子时,却把朱由木(圹志为“由校”)列在第一;把圹志文与《建昌府志》结合分析,可知益定王朱由木死后由他的儿子朱慈炱继位,是为益末王,而《明史》的记载甚简略且有讹误:“……子敬王常氵迁嗣,四十三年薨。子由本嗣,国亡窜闽中。”墓内出土的冠服饰物俱为益王夫妇生前所穿朝服、礼服和燕居常服,其式样和装饰图案均符合《明史》的记载,起了印证史料的作用。有的金器上铸有“益国内典宝所”,铜器上铸有“益国主命内典宝所”以及“典服所”等字样,可知益王府内有一支专业工匠队伍,专门生产益府统治者豪华生活所需的各种日用品和奢侈品。
益定王与妃子的合葬墓随葬品
益定王与妃子的合葬墓盗后残存的器物有金、银、玉、铜、瓷器等80余件,除凤冠、发簪等金银饰品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外,还有玉香笼、玉带、玉圭、玉佩饰等玉雕制品以及青花瓷瓶、豆青釉龙泉瓷盘等也较珍贵。明崇祯年间的青花瓷瓶,绘有彩蝶、花卉和青松、奔鹿、翔鹤三友图案,构图用笔简洁。次妃王氏腰部的白玉带由17块玉带板组成,除长条形的3块透雕花卉图案外,其余均透雕带翼麒麟、山石、松枝,雕工精细。该墓出土圹志三方,为“大明益王圹志”“益王元妃黄氏圹志”和“益王次妃王氏圹志”,虽然朱由木圹志与元妃黄氏圹志由于盗掘破坏而造成志文残缺,但仍具有史料价值。例如关于益定王之名,《明史》作“由本”,《建昌府志》则作“由木”,今墓志记明是“由木”。“大明益国宣王圹志”记朱翊鈏元孙名“由校”,至于何时、何因改名为“由木”,尚待细考,可能是由于避讳所致。明崇祯七年(1634年),益定王朱由木死后,其长子朱慈炱袭,世称益末王。《建昌府志》记载颇详:“益末王朱慈炱墓在二仙山。末王死难广州,阉人李翱盱归榇葬庄王寝园。”《明史》的简略记载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缺漏了益王的谥号、子嗣及益末王的名氏史迹,现出土的益定王墓志可予以订正、补遗。益定王朱由木作为益藩一系的第七个王,在其墓志上罗列祖辈的业绩,端、庄、恭、昭、宣、敬六王皆有提及,故此墓志可称是一份简明而完整的益藩系王族史稿

历史文化

明益藩王
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佑槟,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益端王;明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建昌(今南城县);到明崇被十七年(1644年)共世袭了七代八个益王,150多年。

研究价值

明益藩王墓地是江西明代三大藩王墓葬之一,对研究明代藩王墓葬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明益藩王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明益藩王墓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万坊镇。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明益藩王墓地(益庄王朱厚烨墓),路程约18.2千米,用时约26分钟。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