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共 177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30 15:50
历史沿革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外景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成立于1998年12月,由原呼盟文物管理站、呼盟展览馆合并而成。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正式开馆时间为2008年7月15日。
建筑格局
综述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内一角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占地面积15636平方米,建筑为框架式结构,规模13229平方米,风格特点是中国仿古建筑。
展厅
馆藏文物
综述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藏物来源为考古发掘、征集,藏品类别分为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两大类,其中民族文物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及蒙古族文物。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共藏有文物1021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0件,二级文物139件,三级文物65件。截至2019年末,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共有14079件/套藏品,其中珍贵文物396件/套。
重要藏品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重要藏品有三鹿纹金饰牌、哈克出土玉器、细石器、三少民族的皮毛服饰等。
玉璧
新石器时代玉璧: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乡团结新村墓葬出土。呈黄绿色,夹有红褐,灰褐色。圆形,器体扁薄,两面光平,靠近内外侧边缘略薄。
新石器时代石镞
新石器时代石镞: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乡团结新村墓葬出土。镞身窄长,横截面呈棱形。三角形镞身,底部内凹,两侧刃平直呈锯齿状。通体压剥,双尾外张。
鄂温克族镶犴皮桦木滑雪板
鄂温克族镶犴皮桦木滑雪板:民国时期,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拨交。鄂温克族滑雪用具,滑雪板底镶犴腿皮,镶犴腿皮的用途是为增加速度,板上有皮条,用来捆绑滑雪者的双脚。
藏品保护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藏品保护措施严密:1、历史与民族文物各有单独的库房,并有专职保管员。2、文物建有总帐、分类帐、每一件文物都建有文物卡片。3、库房安有“三铁二器”并与公安联网。4、有健全的人员、文物出入库登记制度。5、民族文物根据文物的特性进行特殊的保管与保护。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应用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管理。
文化活动
考古发掘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考古工作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1、1998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了海拉尔谢尔塔拉墓葬地;2、2003—2004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调查、发掘哈克遗址;3、2001—2003年配合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进行考古发掘;4、2003年对扎赉诺尔古墓群进行勘探、调查,发现古墓160余座;5、2007年与内蒙古考古所、洛阳市古韵钻探有限公司联合对红花尔基水利枢杻工程、海拉尔飞机场改造工程、神华宝日希勒煤矿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考古调查、勘探;6、2007年10月对新巴尔虎左旗辽代陶窑、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7、2007年呼伦贝尔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牙克石市文化局共同与哈尔滨铁路局协商对博克图中东路遗址兴安岭螺旋燧道的保护工作,使得这一遗址得以保存。
科学研究
呼伦贝尔博物院的出版物有:米文平《鲜卑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赵越主编《古代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赵越《开物琐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鄂·苏日台《狩猎民族原始艺术》(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年);鄂晓楠、苏日台合著《达斡尔族造型艺术》(远方出版社,2002年5月);鄂晓楠、鄂·苏日台合著《原生态民俗信仰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鄂·苏日台《鄂伦春狩猎民俗与艺术》(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7月);鄂·苏日台《鄂温克民间美术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刘国祥、白劲松主编《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
交流合作
1999年1月,《中国北方狩猎文化一森林民族》赴香港展出。
机构设置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位于河东胜利大街。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
交通路线
北京——大广高速——双嫩高速——绥满高速——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上海——沈海高速——京哈高速——绥满高速——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广州——京港澳高速——海张高速——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所获荣誉
2024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