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5-01-01 00:00

贵阳市统计局

2006年3月10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人均GDP达到1493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1851美元。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超出“十五”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年均增幅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9.0:48.8:42.2变化为2005年的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

2005年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幅度

指         标       全    市(%)
⒈居民消费价格 0.7
    食品 2.3
    烟酒及用品 -0.1
    衣着 -0.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2
    交通和通讯 -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
    居住 5.8
⒉工业品出厂价格 5.4
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7.9

“十五”期间,我市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幅度不大,波动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60.5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553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有 1746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45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取得丰收,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全年粮食产量61.21万吨,比上年增长2.6%;油菜籽产量6.12万吨,比上年增长3.9%;蔬菜产量 93.26万吨,比上年增长7.4%;烤烟产量 2.06万吨,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1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油料种植面积3.9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蔬菜种植面积 4.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3%。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指   标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61.21 2.6
    夏  粮 10.76 3.6
    秋  粮 50.44 2.4
    蔬  菜 93.26 7.4
    油  料 6.44  4.4
    油菜籽 6.12  3.9
    花  生  0.23 35.3
    烤  烟 2.06 12.6
    水  果  6.86 13.6
    茶  叶 0.15  8.1

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61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0.15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61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生漆29.58吨,比上年下降2.9%;油桐籽233.71吨,与上年持平;油茶籽111.55吨,比上年下降11.0%。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8.06万吨,比上年增长10.0%;牛奶产量2.15万吨,比上年下降7.3%;水产品产量1.05万吨,比上年增长14.1%。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7.8%上升到2005年的34.7%,比重上升6.9个百分点。

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8.06 10.0
牛奶 万吨  2.15 -7.3
禽蛋 万吨  1.40  8.5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45.95  1.7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133.64  0.8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30 -5.7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05 14.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实现机耕面积2.35万公顷,增长10.8%;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97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35万吨,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3.87亿元,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20.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27.93亿元,增长12.1%;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99.39亿元,增长2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8.12亿元,比上年下降17.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1.80亿元,增长26.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4.87%;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58.0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全社会口径) 万 吨 581.35 -22.5
焦碳 万 吨 75.81 -5.1
发电量 亿千瓦时 93.70  0.5
万 吨 23.53  2.3
成品钢材 万 吨 30.11 11.0
轮胎外胎 万 条 371.66   4.4
磷矿石(全社会口径) 万 吨 616.75   4.4
化肥 万 吨 103.73  61.7
彩色电视机 万 部 74.10  19.1
轴承 万 套 2044.90 840.6
汽车配件 亿 元 10.31   5.8
移动电话机 万 部 54.91  82.8
水泥 万 吨 333.15   4.0
卷烟 亿 支 585.07  10.3
啤酒 万 吨 3.75  18.5
中成药 21051  28.4
微硬盘 万 片 28.18 -63.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9亿元,实现税金总额6.63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8.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9.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调控中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3.06亿元,增长6.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5.22亿元,增长23.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0.74亿元,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1.94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4.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4.2%。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零售总额的91.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占零售总额的8.6%。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5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幅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0.4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2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5倍,年均增长13.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为11.3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3%。

2005年出口总额7.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进口总额3.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4%。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7.40亿美元,下降5.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4.9%;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90亿美元,增长6.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4.0%;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为752万美元,下降87.3%。从产品结构看,全年机电产品实现出口2.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1%;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0.70亿美元,下降43.9%;农产品实现出口0.7亿美元,下降5.8%。

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82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直接利用外资 60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6261.94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铁路1355.55万吨,增长7.3%;公路4905.00万吨,增长9.8%;航空1.39万吨,增长5.1%。完成旅客发送量20949.54万人次,增长8.7%,其中:铁路696.70万人次,增长15.6%;公路20105.00万人次,航空147.8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9.8%。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23.75万辆,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56万辆,比上年增长29.9%;私人轿车3.66万辆,比上年增长49.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5亿元,增长8.1%;电信业务总量51.79亿元,增长35.0%。年末电话总用户256.15万户,比上年增长 12.4%,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12.75万户,比上年增长20.3%;移动电话用户143.40万户,比上年增长6.9%。全市电话普及率 72.5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0.61部/百人,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367.1万门。

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6.15万人次,创汇2480.2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3%和86.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52.6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和22.7%。旅游总收入6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是2000年的2.1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6%。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一般预算内支出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十五”期间,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484.23亿元,年均增长16.7%;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3.63亿元,年均增长20.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5.61亿元,增长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7.74亿元,增长23.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38.18亿元,比年初增长16.7%,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92.34亿元,增长17.3%;短期贷款余额298.22亿元,增长7.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55.61亿元,现金支出2114.59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41.02亿元,比上年多回笼现金7.11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80亿元,分别增长18.5%和29.1%。全年保险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2.98亿元,寿险赔款和给付1.08亿元,分别增长24.5%和39.7%。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1家。股票交易户数为18.83万户,比上年增长4.1%;全年证券交易总额为196.52亿元,其中:A股及基金交易额为155.6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得到增强。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实施一般性科技项目127项,实施科技风险投资担保项目11项,带动企业、社会投资11.53亿元。区域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建成10个区、县(市)“三农”科技专家服务中心,组建全省唯一的大型综合性技术产权机构——贵州阳光技术产权交易所,新建清镇、云岩、花溪3个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循环经济科技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黄磷尾气生产甲酸、黄磷尾气生产五钠、硫石膏矿渣生产新型装饰材料等一批循环经济科技项目。贵阳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顺利完成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科技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知识产权意识增强。200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创历史新高,当年申请量达到1546件,比上年增长48.0%;授权专利678件,比上年增长37.8%。

教育规模保持增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325人,在学研究生5527人,毕业生739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32万人,在校生20.71万人,毕业生3.9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42万人,在校生7.58万人,毕业生1.4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1万人,在校生6.13万人,毕业生1.53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21万人,在校生15.77万人,毕业生5.3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36万人,在校学生37.53万人,毕业生5.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65万人;全市特殊教育招生232人,在校生1687人,毕业生17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量324万册,比上年增长0.9%。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26%,电视人口覆盖率97.9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2.3万户。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13个乡镇展开试点,初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年末全市有乡卫生院以上的卫生机构296个,其中:医院115个、卫生院75个、卫生防疫机构13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卫生监督所11个。卫生机构有病床1542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69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9858人,其中执业医师8983人,执业助理医师17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床位5.62人和4.37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建成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6个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构建贵阳市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全面开放体育场馆实施服务群众,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改革,不断完善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机制。组织和举办了贵阳市成人、青少年各类锦标赛等30多项市级锦标赛及其他各类赛事活动23项,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健身运动共100余(次)赛事,参加人数达110万人次。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省级9条、市级20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1037公里,道路面积1314.30万平方米,桥梁117座,其中:立交桥11座。公交运营车辆2163辆,折合标准运营车辆2424标台,其中:公共汽车1893辆,中巴车270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391公里,公交客运总量50543万人次,城市出租汽车2881辆。

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70.7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1717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418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616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8.5%。

年末有煤气用户29.91万户,液化气用户21.06万户。全年煤气供气量16626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6866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量25004吨,其中家庭用量24624吨。

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进行。始终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重点开展“南明河三年变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清洁能源工程建设、环境敏感区域及饮用水源保护等项工作。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市空气污染指数为66,空气质量为优或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4.0%,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81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7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0毫克/立方米,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内;地面水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状况,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94.4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1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进一步下降,分别为55.6分贝和69.3 分贝。

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 循环经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0个循环经济试点省市之一,在9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5127.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286.4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226.2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75%,绿化覆盖率40.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1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53.09万人,比上年增加2.24万人,增长6.4%。全年人口出生率12.33‰,人口死亡率6.90‰,人口自然增长率5.4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28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35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6.6%。

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9.78%下降到2005年的38.29%。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26万人,比上年增长9.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9.99万人,比上年增长4.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3.69万人, 比上年增长30.8%。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城乡各级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81个,有床位 2168张,年末收养人员1495人;城镇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4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57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1.16万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58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5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943人。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51.60万元,其中:捐赠现金239.80万元,其他捐赠物资价值11.8万元,捐赠物资衣被36万件。

公报注释:

  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人均指标均按常住人口计算。

  4、按国家统计局要求,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作了相应衔接。

时光轴

RAG17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贵阳市统计局2006年3月10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综      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人均GDP达到1493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1851美元。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超出“十五”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年均增幅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9.0:48.8:42.2变化为2005年的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RAG-ES2024-09-1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2005年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幅度 指         标       全    市(%) ⒈居民消费价格 0.7     食品 2.3     烟酒及用品 -0.1     衣着 -0.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2     交通和通讯 -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     居住 5.8 ⒉工业品出厂价格 5.4 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7.9 RAG-ES2024-09-10
“十五”期间,我市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幅度不大,波动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60.5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553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有 1746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45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二、农     业 农业生产取得丰收,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全年粮食产量61.21万吨,比上年增长2.6%;油菜籽产量6.12万吨,比上年增长3.9%;蔬菜产量 93.26万吨,比上年增长7.4%;烤烟产量 2.06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1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油料种植面积3.9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蔬菜种植面积 4.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3%。RAG-ES2024-09-10
浏览 5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