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子寺遗址

共 94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0:20

历史沿革

台子寺,清末被毁。
台子寺遗址
1956年始,文物部门多次进行探测,台子寺遗址内采集到石斧、鹿角、石、骨、角锥、牙锥、纺轮和多种形状的鼎足、高足盘、甄等器物标本。

遗址特点

台子寺遗址
台子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为龙山文化遗存。台子寺遗址在马港河的东岸弧形河堤的拐弯处,堤腰立一石碑,刻有“台子寺遗址”。台子寺遗址西边是马港河,北东南三面一马平川。方圆1千米之内,地势低洼,呈碗形向台子寺辐射状倾斜汇集,台子寺高出地面约10米,周围呈低洼拱卫之势。碑文记载,台子寺遗址北高南低,最高处文化层深6米,具有“贝丘”风格。该遗址在古代整体是西北高东南低,随着马港河向东滚动,原来曲折向西的马港河径直向南,河道河堤占用了原遗址的一部分,加上周围居民不断取土,使得方位高度和面积都有所改变。据此推测,该遗址总面积应超过100亩(66600平方米),高度应在10米以上,中间高四周低,典型的贝壳和丘陵形状。遗址中心台地在明清时代属庙湾八景之一,雅号“古寺插云”,故名台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毁,遗存台地。久经坡水冲刷,文化层露于地面。

文物遗存

台子寺遗址内涵丰富,曾采集有石斧和代表不同鹿龄的鹿角、纺纶、角锥、牙锥、石镞、鼎足、鬲足、甑、澄、滤器等器物残片标本。陶质以加沙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黑陶、红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主,兰纹、条纹次之。地面散布着大量贝壳、螺壳,堆积较厚的地方不成庄稼,具有江南“贝丘”风格。

文物价值

台子寺遗址为研究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和探索淮河上游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台子寺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台子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自坐标点向四周外扩1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文物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外扩100米。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台子寺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马港东岸。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台子寺遗址,路程约24.8千米,用时约42分钟。
浏览 1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