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窑遗址群
共 284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29
历史沿革
天目窑遗址群
1982年,发现天目窑遗址群。
2013年3月11日~17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安市文物馆组成联合调查队,对天目窑遗址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2020年、2021年挖掘现场
2020年、202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天目窑遗址群西区敖干二号窑、谢家一号窑两处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揭露4座斜坡式龙窑窑床和5处窑旁产品废弃堆积,出土大量瓷器与窑具标本,明确了瓷器釉色、器形、装饰和烧制方式,确认了正在发掘的两处窑址时代均以元代为主。
遗址特点
综述
天目窑遗址群窑址分布图
天目窑遗址群分布在天目溪上游南北向的东关溪北岸和丰陵溪南岸,以敖干水库为界,可分为东(绍鲁)、西(凌口)两个窑区,分布面积约6平方千米,堆积层厚为0.5~2米。天目窑遗址群自发现以来已进行多次调查,已发现33处窑址,遗存堆积完整,窑床格局保存完好。
敖干二号窑
敖干二号窑,位于敖干水库西北侧、面向水库的小型山谷内, 揭露龙窑1座(Y1)及部分窑包堆积(D1)。
Y1全景
窑炉Y1,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上,为分室龙窑,窑头方向340°。窑头至窑尾纵长21.4米、宽1.55~3.4米,坡度约10°,水平高差约4米。窑顶已坍塌,窑壁采用泥坯砖错缝平砌而成,西壁现存砖1~4层,残高0.07~0.64米,壁厚0.2米;东壁现存砖1~3层,残高0.01~0.24米,壁厚0.15~0.2米,壁面粘挂窑汗。
Y1火膛与第一窑室
火膛,位于窑头,平面近半圆形,前低后高,近斜坡状,进深0.9米、深0.06~0.12米,前部与窑前操作面相接。两侧壁由泥坯砖砌成,保存情况较差,残存部分表面留有烧结痕迹。挡火墙为一层横铺条砖,宽0.13米、高约0.07米,其上有一排烧结的圆形凹窝,后部与窑床烧结层相连。挡火墙前建有由泥坯砖制成的炉栅,应为先用细泥铺底,后于其上粘接长方体泥条而成,栅条宽5~6.5厘米、高6~12厘米、间距6.7~9.2厘米。条道整体为南北向,由北向南呈发散状,与挡火墙间有2~3.3厘米的空隙。炉栅上铺设2~3层碎瓦,板瓦、脊瓦均有,布纹面向上,有少量焙烧痕迹,平面高度略低于挡火墙。窑头前有一残存的通风口,残高0.2米。窑前操作面残存两小段“八”字墙及窑前通道,保存状况较差。西侧残存“八”字墙仅余2层条砖,砖厚7厘米。近窑头处底部平铺零碎的残砖,踩踏面向窑前的西北方向略倾。
窑室,共分8室,每室平面近方形或长方形,面积由北向南逐间扩大,其中第六、七窑室大小相近。窑室之间建有以纵砖平铺或立砌而成的挡火墙,挡火墙下侧留有出烟孔。窑床表面均铺有灰黑色细沙,颗粒明显,有少量烧结块,且各窑室的铺层由窑头至窑尾逐渐加厚,其下为较坚硬的青黑色烧结层。每室东北角均有一段窑墙缺口,为窑门,有泥坯砖残迹,应采用泥坯砖封堵。
Y1排烟道
窑尾,清理出排烟道、排烟室与整个窑炉的后壁。排烟道位于第八窑室南端,由泥坯砖制成,共20条,砖宽3.5~4.5厘米,相距0.06~0.07米。表面坚硬,经长期熏烤而呈灰黑色,其上清理出大量烟灰与多呈颗粒状的烧结物。排烟室位于排烟道与窑炉后壁之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79米、南北宽0.07~0.18米、深0.02~0.07米。窑炉后壁上部倒塌,保存情况较差,仅余基底部1~2层砖,残高0.04~0.22米。后壁砖墙以外南侧有成片的烟灰痕迹。
窑包堆积D1,为敖干2号窑的废弃瓷片堆积,位于整个窑址的东部,堆积依山势呈坡状分布,分上、下两层,包含大量废弃瓷片、窑具和窑砖。瓷器器类以碗、盏为主,各区域出土产品类型无甚差别;窑具主要为窑柱,发现少量泥条。由于敖干水库修建道路,堆积中部受扰动。
文物遗存
综述
敖干二号窑
敖干二号窑出土文物
瓷器,均为日常生活用器,器类以碗、盏为主,还有碟、盘、钵、罐、杯等,其中碗的数量占到产品总数的七成以上。瓷器多为灰白色厚胎,胎质较细腻,釉层较薄。釉色有青釉、黑釉、酱釉、酱黄釉及组合釉等,以青釉瓷器最多,其次为黑釉及酱釉瓷器,酱黄釉及组合釉较少,几乎不见青白釉。瓷器外壁施釉多不及底,下腹露胎处削修痕迹明显。另有部分生烧器。瓷器以素面为主,少量刻划莲瓣纹或莲纹,部分碗、碟内底戳印“月”“目”等字样。器物因叠烧位置不同,同一器类有大小之分。
敖干二号窑出土垫圈、窑柱
窑具:垫圈,环圈形,线切不封底。托顶近平,顶部刮压五处略宽于圈厚的托点。瓷质细灰胎。素面无釉。多残留垫沙;垫饼,圆饼形,由多层泥片叠成,底粘窑柱顶。瓷质灰胎,胎质较粗,杂质较多。外缘面结有玻璃质窑汗,其上多粘有石英质耐火细沙;泥条,环状,截面呈椭圆形,宽窄不一。灰胎。器表粘有垫沙,窑柱,柱状,底心内凹,顶面放置叠烧产品。粗胎,杂质粒大且多,器表结厚浊的暗灰色窑汗,并有大量气泡孔。
研究价值
天目窑址群烧造时间长,分布面广,堆积层厚,产品多样,对揭示学术界“天目瓷”之疑问,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天目窑遗址群是一处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并作为外销物品生产基地与设施的民窑窑址,体现了瓷业生产商品化和规模化的特点。天目窑主要产品分为青白瓷、酱釉瓷及少量的黑釉瓷,其烧制工艺尤其是黑、酱釉瓷的制作代表了同时期民窑的较高水平,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销瓷器之一。天目窑瓷器承载了径山、天目山地区佛教及其蕴含的宋元茶道文化传播功能,见证了中日之间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交流。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天目窑遗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目窑遗址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凌口、绍鲁和西天目乡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天目窑遗址群,路程约51.7千米,用时约53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