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行寺塔

法行寺塔

共 110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北魏时期,建立法行寺,原名法华寺。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到法华寺与志公讲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汝州沦陷,日本人要拆掉这座法行寺塔,但听老百姓说,如果拆了塔,蛟龙就会出来作恶,蛟龙到哪里,水就到哪里,蛟龙跳多高,水“就涨”多高,日本人才没敢把塔拆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院被拆,独存法行寺塔及几块石碑。
2016年,修复法行寺塔,对外开放游园。

建筑格局

法行寺塔是一座建筑雄伟,外形柔和美观,内部结构独特的唐宋时期砖塔。法行寺塔坐北朝南,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20.87米。塔基平面近正方形,塔身正南面辟一圆券门,顶端仍残留三层方形叠涩檐砖,为唐代砖塔特有的建筑风格。塔身上部为八角形密檐叠涩九层,雄伟挺拔,造型奇特,呈优美的抛物线形,体现出宋、金砖塔的建筑风格。
法行寺塔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法行寺塔供奉有三皇姑。传说上古时期,汝州有蛟龙作祟,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用铁链把蛟龙锁了起来,并挖一深井,因于其中,井口上压一巨石,锁链系于石上,在上边建宝塔一座镇压,使其永远不得出世。一般来说,风水塔于宋以后才出现,如果此塔是唐代,当与风水关系不大,也许是后代附会了这样一个传说。
从塔处于法行寺内看,此塔与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应该为佛塔,位置又处于寺内,极有可能初建时为舍利塔。估计是后来随着宗教的融合,人们对于佛、道也分不太清,后来某个时期,该寺又可能为道教所占,于是塔的佛教功能逐渐变为道教功能,同时也夸大了塔的作用,逐渐附会了该塔的镇妖驱魔的作用,从而有了这样的传说。

文物价值

法行寺塔既有唐代方塔的建筑风格,又有宋金时期的八角形建筑形式,集三个朝代的建筑工艺于一体,它为研究我国唐、宋金时期的建筑学、力学以及工艺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1963年6月30日,法行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法行寺塔被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法行寺塔,位于城内东北隅法行寺旧址上。

交通指引

自驾:自汝州市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为1.1千米,约3分钟到达。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