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镇
地名由来:明末清初,已有芦溪地名(见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境内有芦山,芦溪,故名。
芦溪镇地处平和县北部山区,与南靖县书洋镇和永定县湖坑镇交界。现辖17个村委会,23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9287户,40883人。方圆311平方公里,山地38.4万亩,耕地32545亩。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晒烟、水果、蔬菜;镇办企业主要有柑桔场、水电厂、柿子场等。
芦溪是革命老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29年,芦溪人民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地下党组织和游击战争,在3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先后有64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的生命,还有546名“五老”支持、掩护和参加红军游击队组织。
1958年开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且与相邻的南靖县和永定县也开通了县际公路。
丰富的山地资源是芦溪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晒烟是主要经济作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其品质优良,色味俱佳,畅销闽南一带,远销河北省等地。芦溪咸菜,酸甘嫩香,风味独特,是有名的拳头产品,以芥菜为原料点腌制而成。1993年成立了股份制的兴隆食品厂,将咸菜精制加工成软包装产品,供不应求,在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畅销产品。芦溪有丰富的叶腊石资源和青石板材资源,现已着手组织开采。
绳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位于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艺术风格的袖珍圆形土楼。绳武楼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圆楼直径43.8米,
历史沿革:
明代镇境属清宁里七图,清乾隆年间划为芦溪约和坪回约部分地,1926年为芦溪区。
1945年称为芦溪乡。
1950年划为平和县第七区。
1958年成立芦溪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芦溪乡人民政府,1992年改为芦溪镇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