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瑶族博物馆
共 4244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30 15:54
历史沿革
2009年,广东瑶族博物馆开始规划,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被清远市人民政府列入“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之中。
2010年12月,广东瑶族博物馆动工,新馆以国家三级馆标准兴建。
2012年12月底,广东瑶族博物馆全面完工。
2013年1月,广东瑶族博物馆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六十周年之际隆重开馆。
广东瑶族博物馆外观
建筑布局
综述
广东瑶族博物馆坐落在连南瑶族自治县高寒山区自愿移民示范区内,占地面积47.75亩,建筑面积14566平方米。外观融入了瑶族红头巾、、等瑶族文化元素,以红黑两色为主调,整个外观寓意瑶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和瑶族人民的历久不衰、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前门,是以长鼓造型的湿地生态公园为一体的《》音乐广场,直通对面河边公路。周边是高寒山区自愿移民新村示范区的特色民居和民族风情街,有瑶族风情,营造瑶族文化氛围的区域环境。
展厅
《连江支队纪念馆·连南党史党建陈列馆》
广东瑶族博物馆内设5个常设展厅:《瑶岭长歌》主展厅、《瑶绣工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专题展厅》《连江支队纪念馆·连南党史党建陈列馆》《连南瑶族自治县反腐倡廉教育基地》,3个临时展厅。《瑶岭长歌》主展厅陈列的主题为“瑶岭长歌”,分为远古寻踪、瑶山春秋、古韵流芳、神工能匠及瑶绣工坊。以清晰的历史脉络、文博的视野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中国瑶族四大支系三十个分支乃至世界瑶族的历史文化。同时设有多功能演示厅、自治县六十周年成就展示厅、自治县城乡建设规划展示厅和两个1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还设有会议室,接待厅等综合功能。陈列布览工作得到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广东省博物馆的专业支持。
广东瑶族博物馆网站开办每周学瑶语专栏,增加“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省流动博物馆”、“非遗播放展示厅”及反映连南瑶族原生态风貌的“连南瑶族风情画展”共四个展厅。
《魅力大堂》
大堂前方为配有瑶绣图案的30个红色条形方柱,代表瑶族各系兄弟姐妹欢迎各位来宾的到来。大堂中间为一对祥龙托起“盘王印”的主铜雕塑,其高4米、宽6米,大堂两侧墙体用石雕向世人展示《盘王》和《密洛陀》传说故事。盘王印背后有座高山流水,两侧各有15位瑶族兄弟姐妹牵手而立,隔山隔水相望,寓意天下的瑶族兄弟姐妹守护着瑶族文化。
展厅
《远古寻踪》
瑶族,起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与古代九黎、有着渊源。这是瑶族主体支系各分支和布努瑶支系各分支瑶族的主要来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瑶族与其他民族不断交往融合,形成瑶族两个次来源:一是部分汉族与瑶族长期相处共融,自然同化形成瑶族;二是部分壮侗语族人们与瑶族共居同一地域,与瑶族,融入瑶族共同体。
展厅
瑶族源流可追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时期。当时蚩尤活动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济水、淮水流域,蚩尤部落集团与、黄帝战败后,大部分部族向南迁徙形成三苗,活动地域在江汉、、长江中下游、洞庭之间,禹与三苗争战,三苗败走南迁洞庭彭蠡,形成集团。先秦在荆蛮地区崛起,一部分荆蛮成为楚国臣民,一部分荆蛮继续南迁分别形成“长江”和“蛮”,主要活动于今、、沅江流域和一带。魏晋南北朝部分长沙武陵蛮后裔被称为“莫瑶蛮”,唐末宋初,“徭”之称谓见于史籍。
此展厅主要展陈了瑶族源流及名称来源、迁徙、人口分布、支系等。
《瑶山春秋》
魅力大堂
瑶族是一个迁徙频繁的民族,瑶族社会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组织,各自为政,分别由“”、“”、“油锅”、“社老”等社会组织管理。人口、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前,部分居住在深山密林的人口,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仍过着“吃尽一山过一山”、“不入版籍”的刀耕火种原始生活;部分与汉族交往广泛的地区,逐步脱离状态,向封建社会过渡。新中国成立以后,瑶族社会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此展陈展示了瑶族历史上的主要社会组织形式及其经济状况。
《古韵流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文明的积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据史籍记载,汉代的瑶族就有着优美的故事传说,唐、宋及元、明、清,民间诗歌体裁和其他形式的文学艺术相继出现,瑶族文化源远流长。
该展厅通过、刺绣、服饰、饮食、医药等来展示其独特文化;通过工艺、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瑶族歌舞等展示其艺术;通过神话传说、节庆活动、婚姻生育、丧俗葬礼等来展示其民俗;通过图腾、宗教仪式和宗教道具来展示其魅力的宗教信仰。
《神工能匠》
瑶族文化历史发展传承几千年,涌现出了一批批智才,推动本民族不断向前发扬壮大。从古到今,各族各界民族文化学者对瑶族文化的探索研究,通过瑶族名人录、瑶学研究名人录、瑶族研究成果、省级以上瑶学会及国外瑶协会等来展示瑶族研究。
《瑶绣工坊》
瑶绣“五彩斑斓”,取材于天地自然,创作于生产生活。构思图案繁多,刺绣手法独特。传统刺绣以黑色、深蓝色、尚青色布料为底色,五彩绒线为配色,刺绣常用、刺花、绣花三种针法,反面绣是瑶族独有的刺绣工艺。瑶族妇女在衣裳裤裙、头帕围巾、披风绑腿上刺绣各种山河日月、田野树木、花鸟虫草、动物、人形等花纹图案,把古老的历史信息和生活的向往镶嵌在绣品中。
的文化价值受到认可,已被列入国家项目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绣工坊内设、瑶绣刺绣作品展及瑶绣互动。
馆藏文物
综述
截止2012年10月份,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通过收购、调拨、捐赠等方式,征集各类瑶族文物、实物共20541件。2011年5月起先后组队奔赴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深入瑶区,走村串户,对瑶族四大支系三十个分支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征集工作。2012年3至4月份,奔赴越南、泰国,开展瑶族文化的交流和调查研究。2012年10月县长郑远平亲自带队远赴法国,开展瑶族文化的交流和调查研究。瑶族文物征集得到了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广东、云南、贵州、泰国、法国、美国等地瑶学会学者专家、各地民宗局等部门的支持。藏品种类有陶器、瓷器、服饰、银饰、配饰、织锦刺绣、生产生活用具、宗教信仰类。
重要藏品
文化活动
合影
广东瑶族博物馆是文化交流与教育科普的理想殿堂,是学校教育以外的第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大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生活课堂。通过馆内各种资源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
广东瑶族博物馆先后接待了来自中国各地乃至泰国、老挝、美国等世界各个地区瑶族同胞、本县各族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参观,总接待人数达10万余人。同时,馆的领导还注重维护与周边瑶汉民族团结的协调统一,经常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邀请瑶汉族民间艺人在博物馆传授技艺,成为自治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宣传、交流的窗口和基地。该馆还先后成功举办世界瑶族文化交流研讨会、“台、澳、粤”两岸三地共度中秋佳节联谊会、全国地级市扶贫办主任培训班等大型活动。并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习实基地,挂设连南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广东瑶族文化研究基地,同时,积极做好绣娘的培训和瑶绣品的研发工作,选派绣娘学习苏绣、广绣,加强瑶绣技艺的开发和推广。
所获荣誉
2014年3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14年12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5年1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授予“广东省非物质地遗产—瑶族刺绣传承基地”;
2016年6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17年11月,广东瑶族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
2018年,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9年12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研学旅行目的地及广东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2020年3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清远市公益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3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清远市“扫黄打非”成绩突出集体;
2020年7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8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2020年12月,广东瑶族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2年7月,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教育基地
作用价值
广东瑶族博物馆立足广东,是中国较大的瑶族文化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成为了解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将成为山区一道文化旅游风景线,是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自治县文化旅游的报到中心,将成为推动自治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点,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广为传播增添新的活力和光彩。承载着中国瑶族乃至世界瑶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以及对瑶族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传承。
机构设置
广东瑶族博物馆下设:广东研发基地、广东瑶族文化研究基地、暨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基地、保卫部、瑶绣研发部、展览部、仓库兼考古部、办公室。
馆长由汉族干部担任,副馆长一名,由瑶族干部担任,全馆工作人员共26人,其中瑶族19人,汉族7人。
参观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