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宣言》诞生 20 年,敏捷成功了吗?
SegmentFault
共 3672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7-28 11:07
对于广大程序员而言,“敏捷开发”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这是一种从 1990 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软件开发能力。相对于“非敏捷”,敏捷开发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2001 年,17 位软件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发表了《敏捷宣言》,宣告了敏捷开发运动的正式开始。今年,距离《敏捷宣言》的发布已经过了 20 年,那么敏捷开发成功了吗?资深软件工程师、现 Simple Thread 联合创始人 Al Tenhundfeld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编译如下:
《敏捷宣言》诞生 20 年,有两个事实似乎不言而喻:
“敏捷”作为一个标签赢了,没有人想被称为“非敏捷”; 然而在实践中,敏捷与其提出者的革命性理念相去甚远。
《敏捷宣言》诞生史
我们正在通过自己开发和帮助他人开发软件,来发现软件开发的更好方法。由此我们建立了如下价值观: 个体和交互 高于 流程和工具
可工作软件 高于 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 高于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
也就是说,右栏中的项目固然有价值,但我们更重视左栏中的项目。
敏捷开发带来的新希望
“我们发现,在复杂的创造性工作中,项目经理的角色适得其反。项目经理的思维体现为项目计划,将项目中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智力限制在计划中,而不是调动每个人的智力来最好地解决问题。” Ken Schwaber,《敏捷宣言》签署人、Scrum 联合创始人
反击
事实证明,优先考虑个人和交互是一个很难推销的概念,宣传流程和工具要容易得多; 可工作软件比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大量文档更难制作; 与客户合作需要信任和脆弱性,而这并不总是出现在业务环境中; 对变化的响应往往被管理者压倒,他们希望掌控局面,且认为自己仍有理由为业务制定长期计划。
敏捷运动并非反方法论,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想恢复 “方法论” 这个词的可信度。我们想要恢复平衡。我们接受建模,但不是为了在尘土飞扬的公司存储库中归档一些图表。我们接受文档,但不接受数百页从未维护过且很少使用的大部头。我们制定计划,同时也了解计划在动荡环境中的局限性。那些将 XP 或 SCRUM 或任何其他敏捷方法的支持者称为 “黑客” 的人,对 “方法论” 和“黑客”的最初定义一无所知。 Jim Highsmith,《历史:敏捷宣言诞生记》
失败的反叛
“敏捷”这个词已经到了被颠覆的地步,敏捷社区看起来像是顾问和商家兜售服务和产品的舞台…… 《宣言》流行起来后,“敏捷”这个词就成为了营销术语。 所以我认为是时候淘汰“敏捷”这个词了。
重新流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