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堡子墓地

冯家堡子墓地

共 2978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冯家堡子墓地全景
2006年9~11月、2007年10~11月,为了配合辽宁省境内高句丽遗址的后续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本溪市博物馆及桓仁县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本溪市桓仁县华来镇境内的冯家堡子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共清理墓葬14座,出土遗物共计20余件。

遗址特点

地理环境
冯家堡子墓地位置图
冯家堡子墓地位于华来镇冯家堡子村周围的农田中。冯家堡子村四周被群山所环绕,西河与南河在村子西北部交汇,村庄就坐落于河流的东岸,此处河流是浑江的一条支流—六道河的上游。冯家堡子村东距桓仁县城约25千米,北距华来镇约5.8千米,南距大恩堡村约3.5千米。
墓葬概况
冯家堡子墓葬均为平地起建,利用石块、石板、砾石等构筑成墓室(墓圹),在墓室(墓圹)的周围和上面用石板及碎石封垒盖构成石冢。墓葬之间距离不一,无叠压打破关系。墓葬也无明显的排列规律,可确定的墓向差异较大。墓葬外部积石可分为有坛积石和无坛积石两类。有坛积石就是在积石外围用大石块垒砌一周石墙,石墙与内部积石共同组成石坛,石坛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保存较好。而无坛积石就是在积石外围不见石块砌的边界墙,积石堆积多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圆堆状,整体保存较差,现存平面多为近椭圆形或近圆形,平面尺寸相差较大。墓葬内部结构有墓室和墓圹两种,墓室形制较规整,四壁用大石板立砌,墓底铺垫石板或砾石,有墓道和墓门;墓圹形制则不规整,是在积石上修出一个石坑,对坑底和坑壁的砾石进行简单垒砌,形成一个简陋的墓圹,无墓道和墓门。墓葬中未见木质葬具,人骨多为原地火化,保存较差,少数墓葬还保存一部分人骨,可分辨头向,但已无法提取。随葬品多出自墓室(墓圹)内,少数发现于积石中。所发掘的14座墓葬中仅8座出土有随葬遗物,以陶器为主,其次为石器和铁器。
墓葬形制分类
墓葬形制根据墓葬外部积石和内部墓室(墓圹)结构特征的差异,可将这14座墓葬大体分为甲、乙两大类。1.甲类,有坛积石墓。据墓葬内部结构的差异,分二型。A型:有坛积石石室墓。HFM1、HFM9属于此类墓;B型:有坛积石石圹墓。HFM2属于此类墓。2.乙类,无坛积石墓。据墓葬内部结构的差异,分二型。A型:无坛积石石室墓。HFM14属于此类墓;B型:无坛积石石圹墓。此类墓葬的数量最多,有HFM3~8、HFM10~13。
HFM1
HFM1
HFM1位于冯家堡子村后川村民组北约50米的田地中,东距冯家堡子南河约50米。方向200°。石坛平面近方形,长约5.8米、宽约5.4米、高约1.2米。坛壁均采用较大的山石块砌筑,壁面不规整,最高处保留有三层砌石,坛内积石为大小不一的河卵石。墓室位于方坛中部,墓室上原覆盖的大石板已被移至墓室东侧积石上。石板平面近圆角长方形,长2.1米、宽2米、厚0.5米。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两壁用大石块平砌,与整个方坛壁连成一体,墓道口用一块不规则的石板封堵,已倾倒。墓道长1.4米、宽0.9米、深1.2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壁均以厚重大石板立支,北壁以两块青色薄石板斜支,西北角以青石片平砌,砌筑简陋,墓室长2.3米、宽1.2~1.4米、深1.2米。墓室底部较平,用较小的河卵石铺垫,在近墓道处发现4根人股骨及胫骨、腓骨、髋骨等,分析墓内葬有二人,骨骼多已扰乱,葬式不明,推测墓葬头向应是头北脚南。该墓未出土遗物。
HFM2
HFM2
HFM2位于冯家堡子村东约120米的田地中。方向75°。石坛平面呈长方形,长约8.3米、宽约7.3米、残高约1.5米。坛壁均采用较大的山石块砌筑,壁面不规整,四边壁面石仅最底一层保存较好,其上壁面石零星保留。坛内积石为大小不一的河卵石,积石堆积顶部较平,四周呈缓坡状。墓圹位于方坛中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基部保存的圹壁多为较大的河卵石,南壁上部横筑两块大石条,东北角近底部以山石砌筑,长2.7米、宽1.1~1.4米、深0.7米。墓圹内未见人骨。在墓圹填石中出土1件铁削。
HFM14
HFM14
HFM14位于冯家堡子村西北约1500米处的山坡上,当地称为“老朱家后山”。方向337°。积石平面近椭圆形,南北长轴约5.7米、东西短轴约5.1米、高约0.8米。积石由山石组成,不见河卵石。墓室西面的积石外缘有大石块围筑,应用于阻止积石下滑,但未见有筑坛迹象。墓室北面和东部北侧有积石,而南面和东面南侧原应有积石,但因农田耕作而无存。墓室由东西并列的两室构成,四壁均用大石板立支构筑,两室之间为两块大石板,墓室上盖石已无。西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8米、宽0.9米、深0.5米。四壁保存较好,西壁立支两块石板,北壁和南壁各立支一块石板,南壁石板已向内倾斜,其外侧还倚有一大石块,似为南壁倚护石。墓底平铺数块较厚的石板,缝隙处填充碎石块。东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7米、宽1米、深0.4米。东壁立支两块石板,南侧石板已向外倒塌;南壁无石板,仅以河卵石封堵,现高约0.2米;北壁立支一块石板,略向内倾斜。墓底平铺三块较厚的石板,略高于原地表,其上发现少量人骨,朽烂严重,不能辨识。未出土遗物。
HFM4
HFM4
HFM4位于HFM3南侧,相距约1米。方向270°。积石已被严重破坏,现存平面近方形,由碎山石块和河卵石组成,长约4.3米、宽约4.1米、高约0.6米。墓圹位于积石中部,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米1、南北宽1.2米、深0.1~0.4米。四壁以薄石板与扁薄的河卵石砌筑,东壁直接借用河沙圹壁,其上平铺一层小石板及扁薄河卵石片;南壁以薄石板平砌1~2层,砌筑较规整;西壁被破坏;北壁西段平铺一层薄石板,中部立支一块扁薄河卵石,因受火烧已崩裂,东段则平铺或立支稍大的河卵石及薄石板。圹底铺垫一层薄石板,缝隙中填充河卵石,不甚平整。在薄石板上面又平铺一层厚约5厘米的小河卵石,火烧的人骨及遗物均出于此层上面。圹内填充的许多薄石板被烧成红色,有的已崩裂。圹内烧骨较多,西部多为头骨残片,北壁附近中部有肱骨残段,东部见有股骨残段,分析葬者应为头西脚东。在墓圹内东部出土陶壶、豆各2件,西部出土1件用管状石珠和椭圆形石坠穿缀而成的项饰。

文物遗存

冯家堡子墓地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铁器三类。数量较少,多经二次火烧,破损严重。陶器18件,手制,器形有罐、壶、豆、纺轮等;石器7件,均磨制,器形有剑、环状器、项链、管状珠等;铁器,铁削1件。

文物价值

冯家堡子墓地对于研究高句丽早期文化遗存及其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冯家堡子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冯家堡子墓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冯家堡子村周围的农田中。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冯家堡子墓地,路程约33.9千米,用时约33分钟。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