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产品的改版,真不觉得好看
我这人有个毛病,对于好看的事物喜欢多看两眼,对于不好看的也会多看两眼。
自从进了这个行业,对于产品设计一直存在某种洁癖,哪怕是文字没对齐或者大小不一样,我都能看出来。
早年写代码的时候,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调试界面,甚至会把手机横过来用眼睛去瞄,直到让我满意。所以,UI 设计师一般都比较喜欢像我这样的程序员,因为还原度基本是 100%,有时候还会超常发挥。
做产品后,每当看到技术还原出来的设计稿存在偏差,我就特别懊恼,洁癖会驱使我想自己上手去改。
对于审美,我确实有自己的要求。
上个月,我经常使用的一款产品进行了一次视觉大改版,说实话,有点失望。为此,我还在星球里问了下其他人的感受。
对于这次的改版,重点集中在底部导航栏的优化,从之前清爽无压力的样式,改成了一种比较重且压抑的设计。
有个读者说底部导航栏像麻将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和之前不同的是,新版本将原本吸底的导航栏做成了悬空的样式,而且加上了非常深的底色,这个主题色应该是产品的主色调。
同时,导航栏上的每一个按钮都做了个性化配置,也就是能通过后台设置不同的图片来控制前台产品的更换。
这种设计比较常见,尤其是在电商领域。逢年过节的时候,电商 App 的底部导航栏总是花里胡哨。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 UI 设计师,但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看,这个设计是真的丑。不知道是我审美不来,还是没跟上设计师的思路。
但从产品角度看,这个设计也没问题,既保证了产品的基础功能不变,也提升了运营的灵活性。
试想一下,用户在滑动内容区时,底部这个显眼的导航栏一直悬浮在那,因此会造成比较重的视觉负担。
在我吐槽完 4 天后,他们优化了一版。
麻将下桌后,新设计在样式上和之前还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一个深灰色的底色加上白色的按钮。
配上红色的小红点提示,醒目效果那是相当不错。也不知道是 KPI 驱动加强其他 tab 的点击率还是怎的,这个改版着实有点头轻脚重。
有读者开玩笑说,可能是上一任设计师离职了,新设计师操刀的新作品。
现在一个月过去,这个设计始终保持了这样。
这种设计层面的问题本来是各有所好,或许在专业人士的眼里觉得这个好看,或许是作为普通用户还没跟上节奏。
我也是从主观的角度聊了聊自己的感受,所以也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如果 PM 或设计师看到了,你们倒是可以考虑下。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比较大的改版其实可以做下 AB test,避免任何大调整都全量发布。
另外,新版本发布后也可以结合用户反馈和数据反馈做下产品复盘,任何设计都应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个人喜好的随意发挥。
就好比这个导航栏的调整,是纯视觉设计的改版?还是带着某些产品目的的改版?或者是到了一定阶段觉得用户审美疲劳了要求变?
没有随意的设计,凡事都得有依据。
我也明白,对于产品经理或设计师来说,有很多都是无法前向验证的产品设计。但事中可以做好监测,事后可以做好复盘,然后根据事实反馈进行迭代。
我记得早年微信也做过一次比较大的产品迭代,他们将 Android 版本和 iOS 版本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最大的变化就是将 Android 版本微信的导航栏放到了顶部。
这个调整发布后,受到了用户的强烈反感,以至于微信后来又把这个版本回滚,重新统一了两端的体验。
还是那句话,没有随意的设计,凡事都得有依据。
很多公司或者团队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问题:得想办法给产品找点活儿,要不然这群人就闲着了,所以诞生了一些本不是需求的需求。
产品的优化和迭代不应该是以工作量为导向的,而是基于事实数据和用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用的产品越改越难用,或者越改越不好看,要么是换人了,要么就是闲的。
不管怎么说,设计方面我不专业,但真不觉得这个产品的改版好看。
或许,有可能是审美不来吧!
最后,给你们推荐一个产品讲座,在这方面有困惑或疑问的读者可以去听一下,干货还是挺多的。
尤其是不知道怎么做 AB test、如何基于数据做产品复盘的读者,这个讲座会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反正是免费的。
要报名的可以直接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成功后还能领取一份产品经理知识地图,作为学习清单还是比较实用的。
················· 唐韧出品 ·················
以前有一个版本的微信在视觉设计上也是类似的深色配浅色,但微信是把深色作为了顶部的配色,看起来会稍微协调一点。
不过,在之后的版本里,这个深色被取消了,换成了现在统一的浅色主色调。或许,简单的永远是最耐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