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共 3257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0:41

历史沿革

2005年7月~10月,水下考古者集结福州,对平潭碗礁一号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持续了120多天,打捞出水的瓷器多达17000余件。之后,“碗礁二号”古沉船、五代沉船遗址、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以及九梁礁明代沉船遗址在平潭海坛海峡被相继发现,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确认为西太平洋地区水下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海域之一。
2009年7月~8月底,结合第五期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实习工作,联合考古队对小练岛宋代至清代水下文物点及其周边海域进行调查,发现大练岛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
2010年,发现平潭娘宫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被确认为在沿海地区首次发现五代沉船遗址。
2013年~2016年,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项目“水下文物调查集成”,在海坛海峡实施时,先后发现“老牛礁二号”清代沉船、高屿宋代沉船等遗址。
2016年夏天,在草屿发现一艘南宋沉船;在娘宫海域发现一艘元代沉船。
水下拍照
2020年7月底~10月,福建博物院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调集福建省内以及北京、宁波、广东、海南、江西等省市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联合组成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队,开展福建海坛海峡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共历时73天。运用物探设备扫测海域面积达40平方平米左右,考古队员潜水探摸28处疑点,获取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水下文化遗存相关信息。

遗址特点

综述
海坛海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暗礁众多,海况复杂,长期以来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截至2017年,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共有10处,此外还有一批水下文化遗存疑点有待进一步确认。这些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沉船遗存性质为中小型船只,以沿岸短途转运为目的,产品均为外销,其依托的港市为福州。至少从五代开始,江西、浙江及闽江流域各时期窑场产品以闽江为内陆航道,汇于福州,再从五虎门开船出海,往南从海坛海峡北部口门进入事发海域,再穿越险峻的海坛海峡,贸易船货运至泉州,并延续到明初。此后因朝贡贸易的兴起及对私商海禁政策的推行,一度沉寂。明中晚期随着中央控制力的削弱,私港、私商的兴起,转口贸易再度恢复,运达港口变更为漳州月港,至清雍正年间又为厦门港所取代。
分流尾屿沉船遗址
分流尾屿沉船遗址是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发现的历史年代最早的水下文化遗产。分流尾屿为面积不到0.5平方千米的一个小岛,位于福建平潭岛的西南面娘宫码头和福清小山东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上,东距娘宫码头约1.5千米,南面不到1000米即为平潭大桥。沉船遗址位于分流尾屿的北部,南距分流尾屿约100米。2009年底,该遗址因遭不法分子盗捞而被发现。2010年4月下旬~5月上旬,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福建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组织的沿海水下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遗址所属海床大部分为泥沙底,靠近分流尾屿则局部礁石出露海床,所处的位置低平潮时8~10米,高平潮时11~13米,潮差3米左右。散落在海床表面遗物较为集中分布的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于调查时间限制,未发现床体遗迹。从采集标本的胎、釉、制作工艺以及烧造技术来看,分流尾屿沉船遗址出水器物为浙江越窑产品。由于沉船遗址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材料,因此只能通过出水遗物来分析,继而推断该遗址年代。根据出水遗物与以往出土纪年器物的比较,该沉船年代在五代中期。
老牛礁一号沉船遗址
老牛礁一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
老牛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老牛礁东南约2000米,高平潮水深约14米。泥质海床,较平坦。从调查结果来看,遗址遭多次盗捞,海床表面遗留数个大小不等的盗坑,大者宽约2米、深0.5米;小者宽1米、深0.3米。海床表面淤泥中,散落大量瓷片,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由于未计划对船体进行发掘,仅对沉船遗址进行表面调查,在遗址北边发现部分船体残骸,呈东西走向,露出海床部分的船体已无存,仅保存船体下半部,部分船板表面有一层厚1~2厘米的木炭,应是被火烧过的痕迹。
碗礁一号沉船遗址
碗礁,位于福建平潭屿头岛东北面约1000米处,是一块突出海面约10米的礁石。这一带暗礁众多,不少船只沉没于此,当地人根据沉船中捞出的大宗货物,把这里的海域叫白糖礁、银珠礁、碗礁等。
碗礁一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
碗礁一号船体掩埋于灰黑淤泥中,船体大致为东西向。自甲板以上部分和桅、舵、帆、锭等均已不存。船内有15道隔舱板将船分为15个舱,其中东八舱和西五舱隔舱板全被破坏,仅存痕迹。船壳板仅一层船板,船体用材主要为杉木、樟木等。“碗礁一号”沉船船体残长13.8米,残宽3米,平面近椭圆形,头部尖,船底尖圆,推测船长18~20米,船宽4~5米,根据现存状况,“碗礁一号”很可能是一艘福船。
大练岛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
大练岛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位于大练岛北部西南屿的西南面,低平潮时水深约35米,海床表面大部分为礁石,局部低洼处为淤泥。
碗礁二号清代水下文物点
碗礁二号清代水下文物点,位于碗礁东南部,距碗礁一号沉船遗址约1000米,低平潮水深6~8米,遗址东、南部为礁石底,西、北部为沙底。2010,年对此文物点进行了调查,采集了一批文物,主要为青花瓷器,有碗、盘、杯、笔筒等。
九梁明代沉船遗址
九梁明代沉船遗址,位于平潭屿头岛东面航道的东侧坡上,高平潮时水深约18米,礁石底,遗址东高西低,高差约2.5米。2006年、2008~2009年对此遗址进行了调查,采集了一批遗物。
小练岛东礁村宋至清代水下文物点
小练岛东礁村宋至清代水下文物点,位于平潭小练岛东礁村东面,低平潮时水深19~21米,此文物点的东北面局部为泥底,其余为礁石底,遗物分布范围为1000多平方米。2008年,调查时发现。2009年,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采集了一批遗物。

文物遗存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中采集的物品以陶瓷器为主,此外还有部分铜钱、漆器等。陶瓷器有青白瓷、青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以及陶器等,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种类有碗、盘、盆、盏、碟、瓶、罐、军持等。大部分产品为福建窑址生产,此外还有浙江龙泉窑、越窑,江西景德镇窑,以及江苏宜兴等窑址的产品。

主要展览

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
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位于平潭竹屿湾区域,将依托海丝文化与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对中国标准砂厂东侧区域原有房屋进行改造施工、景观提升等。项目分两期建设,占地面积约28684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面积约2327平方米,室外广场修缮改造面积约2279平方米。水下考古基地主要功能包括水文物收藏保护、整理研究、陈列展示、水下考古培训、管理办公和学术交流等,还将置入餐饮休闲、研学教育等业态,拓展水下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坛海峡水下考古基地
2023年3月,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水下考古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启动施工。

研究价值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出水的大量文物及沉船史迹,是研究、论证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港口及商贸交流的重要实证。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海坛海峡水下遗址附近,路程约24千米,用时约30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