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这是一部能向广大底层劳动者致敬的作品
共 275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2-03-05 03:47
由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联合推出的现实题材当代大剧《人世间》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及爱奇艺播出。剧集开播以来,创下央视近5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爱奇艺平台热度破9800,豆瓣评分8.1。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又一成功案例。
2月28日,中国作协召开了“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人世间》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人世间》编剧王海鸰;《人世间》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人世间》总制片人,阅文影视副总裁、七彩工作室总经理马好以及多位文艺评论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以下为梁晓声演讲全文:
亲爱的同志们,我大致的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情况。在我们的出品的字幕中,有一行字是“一未文化”。这是一个叫吴凤未的年轻女孩和一个叫魏童的青年共同创办的一个文化公司。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跟我谈到了《人世间》的代理版权问题。我跟他们两个都比较熟悉,我对年轻人的事业也一向是支持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极为坚决地反对,因为我知道这一部书的改编是相当有难度的。
在我家里,凤未和魏童被我泼冷水泼得几度落泪,有几次是含泪而走的。他们到我家里谈这事,估计不下十次。年轻人要做事,挡都挡不住,后来的话剧也是他们努力地推上去。由于他们把书摆到了腾讯的编辑部,在此前后,程武总一再叮嘱马好,要尽快和李路取得联系,对李导非常尊敬。李导从腾讯那接触了好多项目,当他接触到《人世间》,就说,这是我要找的作品,我要拍的应该是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正是他说了这番话之后,关于《人世间》的改编开始真正启动了,是他推动了各方面的合作,包括约请王海鸰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感觉到程武老总,包括央视的薛台长,大家在拍一部能向广大底层劳动者致敬的一部作品这一点上,达成了相当真诚的一致。刚才铁凝主席说我受累了,其实这个过程我没有受累,我明智闪在旁边,看他们如何受累。我探过班,去之前我会问李导的助理想我没有,如果李导说真想,那他就是真累了,真累的时候,别人去探班是不能够使他解除疲乏的,所以我去,去给他鼓劲。我在两个电影制片厂20多年从没有出过镜,那天他说就算我求你了,你出镜我会很高兴。我为了使他高兴,没办法,就出镜了。
下面谈一谈从作品到电视剧改编的几个方面。首先我觉得片头很好,片头抒情、深情并且舒缓呈现出电视剧最初的气质。我也喜欢我们的片头曲、主题歌,歌词好,唱得也好,曲也好。我个人认为,歌词对于我们整个剧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了一种提炼。
周母的形象改编是高于原创的。作品中的周母还是相对的单薄,比较概念化,我确实也没有有心把周母写成一个主要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原著中她是带有喜剧色彩、使阅读不至于过于疲劳的一个形象,但是经过萨日娜老师的呈现,周母在电视剧的前一部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说到底,这是导演的功劳,他选的演员都是那么的棒。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周父认可郑娟的这个情节。在书中它是这样的:周父是在家里教儿子学会抹墙,觉得儿子会抹墙了之后,才把他送到郑娟家,送去的半路上说,你到那去,那以后就是你的家,你要学会的生活能力之一就把那个破家抹好,以后有空就回来。我个人也觉得这样表达也可以,但是按照现在剧中的情况,似乎处理得更智慧一些,电视剧是同时使郑娟也听到了周父对自己儿子说的话。我觉得这也是改的好的。
另外,导演选了相当多的东北籍演员,这些演员在台词上呈现出的东北话语,是我的小说无论如何呈现不了的。虽然我是东北人,但是一旦写小说,就是文字化了。这部剧里的演员们,有的时候交流的台词都是半句话,但是互相之间都能心领神会了。这一部剧的对白,我个人觉得是相当棒的。这里导演本身也是有匠心的。
另外还有秉昆出狱。秉昆出过一次狱,在原著中是因为母亲去世。现在由于母亲去世在前了,改成是由于曲老太太去世。我个人也非常地称赞这一点,我觉得,这既是海鸰老师,又是李路导演,总之是两个人都达成的一致,才会形成这样一种改编。它是对秉昆和那样一个老太太之间的友情,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宋春丽演的金老太太,在原著中是坐轮椅的。坐轮椅有一个好处,就是铺垫了她不能到太平胡同的原因。但是这同时也限制了宋春丽这样一位出色演员的表演风采。那么,电视剧把轮椅去掉了,我个人觉得这个改编也是非常好的。
孙小宁,也就是孙赶超的妹妹,在原著中确实是死去了,而且死得比较悲惨。电视剧改到后来她又出现了,而且在流水线上成了一名优秀的青年工人,拿的奖金也很多,自己还上夜校。我觉得这些改动都证明着导演和改编者对于原著的一种提升。当然,孙小宁和秉昆之间是不是有爱慕的感情,在这里我可能多少有一点保留,因为我是写小说的人,有时候不愿意讲人物关系。
不过,另外还有一点改动我觉得是绝对的对,就是关于曹德宝和春燕这两个人物。因为德宝写了一封检举信,检举了周秉义,在原著中,由于这件事,德宝和春燕就不能在那个新开发的小区生活下去,怕再碰到秉昆。那当秉昆走到那里发现房子要出租了或者要卖了,这时我只写到了秉昆由于失去发小友情的那种忧伤。但是在电视剧中,秉昆和郑娟后来还是主动到了春燕家,去敲他们的门,去看他们。我个人对于这一种表现是尤为赞成的。
我深深觉得,如果我的小说可以重写,刚才的那些智慧之点我都会融进去。包括周蓉招研究生的那一个细节,最后还是成全了那个年轻人。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误?不就那点错误。长于他们的成年人怎么就不能给他们一次机会?所以我觉得这点呈现的是一代对另一代人的包容和关照,也是非常棒的一点。
最后秉昆带领大家创业的那些细节,电视剧呈现得都很好。秉义的死这是原著写的。说句实在话,在开拍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是他非得死吗?如果重新可以写这个作品,我可能确实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一位好同志,我为什么要那样处理呢?
其实当时是觉得那么好的一个人,他内心的孤独没有更多人来理解,他几乎明白,我把事情做成了,把最想做的、为大家做的事情做成了,就应该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彻底地功成身退,就离世吧。这是我当时对于孤独的一个写法。现在看,这太作家化了。我如果重写,真的会认真考虑你们的修改,所以非常感谢导演,非常感谢编剧。大家对于剧有很多遗憾,我真觉得都是我在创作中所不能达到更高水平的一种遗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