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6:23

大事件

出生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

发表处女作《向导》

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战士”,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创作了小说《向导》,并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

正式从事文学创作

1977年从复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他开始正式从事文学创作。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等。

获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019年7月,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凭借《人世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8月16日,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4年复旦大学的一名老师到兵团招生,通过《向导》一书得到老师力荐,随后就读于复旦中文系。

写作经历

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战士”,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创作了小说《向导》,并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

1977年从复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等。

1997年出版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2011年10月出席了历史小说《天下知音——欧阳修》在杭州举行研讨会。

2015年初出版了《我们的时代与社会》《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两本书。

2019年1月12日雪山书院迎来“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的第六位主讲嘉宾——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为读者带来题为《我的读书心得》的讲座。

2021年1月23日最新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命》问世。

2022年4月,梁晓声推出现实主义长篇新作《中文桃李》。

工作经历

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7年出版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2002年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

2005年3月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2007年3月参加在武大举行的以“中文与中文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并勉励青年学子:“在后科技时代,中文不应该妄自菲薄。中文很重要、很光荣。没有人来传播思想,社会和谐根本不可能!

2009年8月参加了人民日报总编室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文化讲坛。就“透视当代文化生态”进行了主题演讲:“我们有8亿多农民,这三分之二中国人的生活是与‘发达国家’四个字形成巨大反差的。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低调一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可能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

2011年10月出席了历史小说《天下知音——欧阳修》在杭州举行研讨会。

2013年1月出席了由搜狐网主办的“向教育提问”搜狐教育年度盛典。

2015年初出版了《我们的时代与社会》、《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两本书。

2019年1月12日,雪山书院迎来“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的第六位主讲嘉宾——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为读者带来题为《我的读书心得》的讲座。

2020年1月9日,其作品《文艺的距离》在202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发。

2021年1月,在获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新长篇《我和我的命》出版。

2021年3月31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梁晓声儿童文学新作《梁晓声人世间童书》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召开。围绕其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以及对青少年影响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近20位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2022年1月28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人世间》在中国大陆首播。4月23日,参加的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推出的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书香之夜播出。9月8日晚,参加的由《收获》杂志与收获App联合发起的线上文学漫谈活动“无界文学夜”在微信视频号播出。9月22日,担任编剧的扶贫大剧《八月桂花开》在安徽卫视黄金档独播。10月7日晚,参加的原创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迎来第十期的收官之作。11月19日,参加的大型城市发展融媒体节目《央young之城——微醺烟台·分享之夜》在央视频、央视网、央视一套新媒体联合播出,烟台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同步播出。

个人作品

短篇小说《父亲》《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生非》 《恐惧》《泯灭》 《中文桃李》影视剧《年轮》、《八月桂花开》随笔集《社会学著作《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出版作品《

人物事件

不愿“出书”的作家梁晓声指着放在床上的厚厚一叠文稿说:“这些事情就不是我愿意干的。”他说的是校对文稿。一家出版社策划出了一个“点子”,把一些名家所写的与这个“点子”相关的文章收录起来,包装成一套新的文集,其中有梁晓声一本。梁晓声说,这样一拼凑,那样一拼凑,左结一个集子,右结一个集子,这样出来的书,我不喜欢。尽管梁晓声并不乐意这样的结集方式,每每看到这样出来的书也是少有满意的。但每当面对一些关系不错的出版社或者编辑,梁晓声便有些不忍心,“都不容易,答应了算了”。至2007年至2007年梁晓声创作了400万字的长篇小说,2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200多万字的杂文,200多万字的影视作品。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让他成为当代作家中少有人能比的高产作家。对于他的书,他给予的评价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我是可以写出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意这么干。”教书不带研究生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主讲“文学写作与欣赏”。他这么表明过态度:第一,不教大一大二,也不教大四;第二,不带研究生。依他看来,大一大二,是普遍之中文学子需要在大学里进行“中文”热身的两年。因为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是特别多元亦特别芜杂,且以娱乐性为最大吸引力,而大学课堂上讲授的文学,大抵是要叩问意义和价值的那一种。在中国,倘大学中文课堂上讲授的文学,居然是兴趣阅读的那些,则未免令人悲哀。故他常对他的学生们这么要求——“不要强调自己喜欢读哪类作品,喜欢看哪类电影,而要明白自己必须读哪类作品,必须看哪类电影!因为你们不是别的什么专业的学生,而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文既是一个专业,便有专业之教学宗旨。”一名高三学生倘从初一开始便孜孜不倦读了许多文学作品,那么他很可能在高考竞争中失利败北;而他居然坐在中文课堂上了,则往往意味着他从初中到高中并没读过多少课外的文学作品。所以大一大二,他们也要补读些大学中文学子起码应该读过的文学书籍才好。到了大四,任何一个专业的学子,面临考研冲刺和择业压力,心思已都难稳定——那最是中文课成效甚微之时。故他明智地将“欣赏与创作”课开在大三。至于带研究生,他想,喜欢中文而又果真具有中文评创潜质的学生会不会成为他的研究生,乃是由缘分来决定的,非他自己所能选择,于是不存妄念。

获得荣誉

1982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全国短篇小说奖。1984年《今夜有暴风雨》获全国中篇小说奖。1983、1984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全国短篇小说奖。1985年《今夜有暴风雪》获第五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1988年《雪城》获第六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2001年《双琴祭》获《小说月报》百花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2010年12月11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作家文摘报社举办的首届“《作家文摘》阅读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梁晓声入选“阅读人物”。2011年4月12日上午,北京首届阅读季正式启动,聘请梁晓声担任北京读书形象大使。“201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活动梁晓声《龙!龙、龙》获得一等奖。2019年5月15日,第一届吕梁文学季“吕梁文学奖”,梁晓声的新作《人世间》获年度小说奖。2019年8月16日,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梁晓声位列第481位。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他开了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出版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体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梦想,真诚地礼赞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知青一代树立起不屈的精神丰碑。文学评论家张颐武张颐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人们改变得很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人们仍然可以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梁晓声仍然能够给他的读者想要的东西,是一位关爱学生的教授。作为中国文坛的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 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今日头条评:梁晓声是一位坚守严肃文学创作五十余年的著名作家。近年来深切关注中国孩子人文素养的提升,倡导儿童文学不应仅仅是快乐的故事,还应当承担起培育人、塑造人的使命。

创作特点

他的创作风格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梁晓声的知青小说《知青》表现了悲壮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充满激情是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他的的小说《知青》展示了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特有的痛苦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思索、思索后对自身及过去经历的肯定,梁晓声因此也是“青春无悔”型知青文学的典型代表。当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之路,社会开始转型的时候,精英文学逐渐走向边缘,世俗化的文学日益兴起,梁晓声的作品在关注知青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与其他作家寻找平民身上的劣根性不同,梁晓声更多的是从平民立场出发,去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正直和善良本性,将人们心灵光辉的一面展现出来。在《人间烟火》《父亲》中,表现出的是梁晓声平和的平民化创作风格。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大潮冲击着固有的价值观。而梁晓声则以他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灼热的情感,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依然勤奋地在文学园地里笔耕不辍,接连创作出大量紧扣时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深刻反响的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作品。《浮城》这部作品犹可感受到梁晓声本人的内在精神品格的提炼与追求、脉搏的热烈跳动,这时的梁晓声运用寓言式的描写对社会及人性的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表现出了冷峻的创作风格。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