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1-01-01 00:00

2011来,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经济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对接珠三角,融入长株谭,建设湘东南区域中心”战略思想,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工业园区跨越建设年”、“城市管理提质年”三大活动,全县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良好态势。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17.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1.27 :33.88 :34.85,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1.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7.86亿元,同比增长25.7%;其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70.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3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24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40户,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有数7108人。
为民办实事成绩显著。为民办实事的30项考核指标,全部提前完成,其中16项超额完成,连续八年被评为省、市为民办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荣获全市二等奖。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28.04万吨,增加0.53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 2.14万吨,增长5.4%;茶叶710吨,增长2.9 %;烟叶4181吨,增长46.9%;水果30239吨,增长9.0%;出栏牲猪37.7万头,下降4.07%;出栏牛0.72万头,下降4%;出笼家禽153.95万羽,增长2.6%;水产品产量6100吨,增长0.4%。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大力推进优质稻、烤烟、食用菌、油料、药材、生猪等优势产业发展,“稻-稻-油”生产模式得到省市的充分认可,已建立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企业销售收入35225万元,企业利润总额2606万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个,涉及20个乡镇,45个村,入社成员7800余户。其中富鑫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500处,投入资金1.8亿元,投入劳动工日400万个,完成土石方36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公顷。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硬化通村道路4公里,新建修复水渠15000余米,改厨改厕190余间;示范村旱半村建立了长达3公里长的绿化长廊,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全县示范村已建垃圾集中处理池50余口,配备垃圾箱500余个,配置垃圾斗车100余辆,组建清洁队伍30余支,清路障1000余处,收集处理村民生活垃圾10万余方,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示范村烤烟、水果、食用菌等产业规模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工业、建筑业和安全生产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和“园区建设跨越年”活动,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72047万元,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3%和25.7%,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98%,比上年增长1.7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2940万元,增长77.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99107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资料表明,大米加工7.65万吨,增长12.6%;水泥46.86万吨,增长100.8%。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79008万元,增长28.1%。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实现利润14767万元,增长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1万平方米,增长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2万平方米,增长41.9%。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1起、死亡8人(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事故数减少12起、少死亡1人,分别下降27.9%和11.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人数死亡率为亿分之0.18,同比下降9.4%。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人数为 7.24人,同比下降0.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2011年,安仁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500万元经上项目投资463432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城镇投资332286万元,非农户投资52654万元,房地产投资92561万元,增长70.4%。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跨越发展,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5169万元,增长1.52倍,其中交通投资48284万元,增长62.2%;民生投资97739万元,增长1.86倍;生态环保投资25763万元,增长16.6%;产业项目投资211499万元,增长17.3%,其中工业投资190893万元,增长1.05倍;技术改造投资117624万元,增长14.3%。
房地产开发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县共有1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91261万元,同比增长6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77404平方米,竣工面积454289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9668平方米,销售额76684万元,销售均价1968元/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37栋、1788套、88856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销售额增长幅度均在全市前三位。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开展“两创建设”,投资分别达1200万元、2100万元的七一西路、五一北路改造全部完工;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已投入使用,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县城城区面积已扩到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88%,同比提高2.75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883万元,增长11.3%。全社会公路客运周转量2747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55986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34.9%、22.3%。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877万元,其中邮政1765万元、电信3010万元,、移动5556万元,、联通2546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36万户,下降26%;手机用户14.56万户,增长4.1%;互联网用户7913户,增长30%。
六、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04万元,增长18.2;其中县城零售额157497万元,增长19.2%;县以下零售额48407万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0623万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15281万元,增长26.23%。全年家电下乡累计55023件,销售金额14377.15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718.04万元。
市场物价较快上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整体上涨5.5%,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5.5%,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8.5%。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洽谈项目109个,引进项目70多个,合同引资232.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内资项目66个;实际利用外资2017万美元,增长127.7%;实际到位内资14.06亿元, 增长73.9%;全年外贸出口217万美元,增长334%。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各类游客63.22万人次,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增长2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483万元,同比增长50.5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93万元,同比增长51.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0845万元,同比增长36.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6.5%,同比提高0.98个百分点。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2386万元,同比增长50.49%,比年初增加66594.7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2893万元,比年初增加50341万元,同比增长82.8%;中长期贷款余额89492万元,比年初增加16254万元,同比增长22.19%。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7194万元,比年初增加115692万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2614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449 万元。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8755万元,同比增加1244万元,增长16.6%;保险理赔支出2208万元,同比增加666万元,增长43.2%。其中财险收入2498万元;理陪支出1197万元;人寿保险收入6257万元;理陪支出101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30.6亿元,增长51.5%。科研项目中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1项,市级 1 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开展科技下乡16次,组织科技培训53期。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5 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 所,完全中学2所(含社会办学1所),普高3所,初中21所(含私立学校2所),小学132 所,县属幼儿园1 所。在校学生5001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4630人。共有在职教职工3731人。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初中教育完成率为100% 。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1 %以内,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入学率达100%。荣获全省“二项”考评先进县。
综合技术服务得到规范。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4批次,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次,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7%,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5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花鼓戏剧团全年演出136场,免费送戏下乡61场,县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2663场,县图书馆新办图书借阅证130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7次。“安仁花鼓戏”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 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 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1830户,其中农村27330户,新增2548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个,其中:医院28个,门诊部2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 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2.8%。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有1278人,执业医师449人,注册护士339人,每万人执业医生数为10.25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70.01人次/10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24个,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腰鼓、秧歌、练拳舞剑、橡棋、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到处可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7%,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十、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年批准建设用地 140.1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72.56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85.56公顷。补充耕地47.12公顷,净增加耕地45.7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500公顷。
水资源供应正常。全县人均水资源800立方米。总用水量2.5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58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490毫米。已建成蓄水工程总库容19329万立方米。
环保工作力度加强。全年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全县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5919吨、3668吨。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4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2.5%。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6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1.4%。成功创建熊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干线绿化、“绿色攻坚”、“三年城乡”、城乡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常住人口38.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4万人,乡村人口24.73万人,城镇化率35.88%。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79‰,死亡率7.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3‰,计划生育率为83.65%,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25人,发放奖金33.66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1人,发放扶助金 3.46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6153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3元,增加1841元,增长1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增加443元,增长19.2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66%,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84辆,家用电脑1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23%,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洗衣机45台,电冰箱74台,空调9台,固定电话44台,移动电话135部,照像机1台,热水器24台。城镇、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分别为45 平方米、48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人数23346人,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1658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参保47135人,征缴城镇居民医保基金655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788人,征缴生育保险基金62万元;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6089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2014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9785人,征缴机关养老保险金722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74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68299人,参合率97.1%。城市低保对象14500人,月人均补助170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32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68元,低保覆盖率6.05%,发放救灾救济款380万元。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省评为“平安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连续六年被评为市先进,三年被评为省先进。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字。
2.全县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11年常住人口数为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和省统计局评估认定的数据。
4、因口径原因,邮电业务总量与去年不可比。

时光轴

RAG2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1来,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经济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对接珠三角,融入长株谭,建设湘东南区域中心”战略思想,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工业园区跨越建设年”、“城市管理提质年”三大活动,全县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良好态势。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17.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1.27 :33.88 :34.85,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1.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7.86亿元,同比增长25.7%;其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70.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3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24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40户,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有数7108人。 为民办实事成绩显著。为民办实事的30项考核指标,全部提前完成,其中16项超额完成,连续八年被评为省、市为民办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荣获全市二等奖。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28.04万吨,增加0.53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 2.14万吨,增长5.4%;茶叶710吨,增长2.9 %;烟叶4181吨,增长46.9%;水果30239吨,增长9.0%;出栏牲猪37.7万头,下降4.07%;出栏牛0.72万头,下降4%;出笼家禽153.95万羽,增长2.6%;水产品产量6100吨,增长0.4%。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大力推进优质稻、烤烟、食用菌、油料、药材、生猪等优势产业发展,“稻-稻-油”生产模式得到省市的充分认可,已建立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企业销售收入35225万元,企业利润总额2606万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个,涉及20个乡镇,45个村,入社成员7800余户。其中富鑫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500处,投入资金1.8亿元,投入劳动工日400万个,完成土石方36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公顷。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硬化通村道路4公里,新建修复水渠15000余米,改厨改厕190余间;示范村旱半村建立了长达3公里长的绿化长廊,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全县示范村已建垃圾集中处理池50余口,配备垃圾箱500余个,配置垃圾斗车100余辆,组建清洁队伍30余支,清路障1000余处,收集处理村民生活垃圾10万余方,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示范村烤烟、水果、食用菌等产业规模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工业、建筑业和安全生产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和“园区建设跨越年”活动,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72047万元,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3%和25.7%,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98%,比上年增长1.7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2940万元,增长77.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99107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资料表明,大米加工7.65万吨,增长12.6%;水泥46.86万吨,增长100.8%。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79008万元,增长28.1%。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实现利润14767万元,增长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1万平方米,增长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2万平方米,增长41.9%。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1起、死亡8人(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事故数减少12起、少死亡1人,分别下降27.9%和11.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人数死亡率为亿分之0.18,同比下降9.4%。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人数为 7.24人,同比下降0.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2011年,安仁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500万元经上项目投资463432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城镇投资332286万元,非农户投资52654万元,房地产投资92561万元,增长70.4%。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跨越发展,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5169万元,增长1.52倍,其中交通投资48284万元,增长62.2%;民生投资97739万元,增长1.86倍;生态环保投资25763万元,增长16.6%;产业项目投资211499万元,增长17.3%,其中工业投资190893万元,增长1.05倍;技术改造投资117624万元,增长14.3%。 房地产开发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县共有1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91261万元,同比增长6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77404平方米,竣工面积454289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9668平方米,销售额76684万元,销售均价1968元/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37栋、1788套、88856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销售额增长幅度均在全市前三位。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开展“两创建设”,投资分别达1200万元、2100万元的七一西路、五一北路改造全部完工;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已投入使用,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县城城区面积已扩到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88%,同比提高2.75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883万元,增长11.3%。全社会公路客运周转量2747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55986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34.9%、22.3%。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877万元,其中邮政1765万元、电信3010万元,、移动5556万元,、联通2546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36万户,下降26%;手机用户14.56万户,增长4.1%;互联网用户7913户,增长30%。 六、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04万元,增长18.2;其中县城零售额157497万元,增长19.2%;县以下零售额48407万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0623万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15281万元,增长26.23%。全年家电下乡累计55023件,销售金额14377.15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718.04万元。 市场物价较快上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整体上涨5.5%,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5.5%,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8.5%。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洽谈项目109个,引进项目70多个,合同引资232.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内资项目66个;实际利用外资2017万美元,增长127.7%;实际到位内资14.06亿元, 增长73.9%;全年外贸出口217万美元,增长334%。RAG-ES2024-09-11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各类游客63.22万人次,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增长2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483万元,同比增长50.5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93万元,同比增长51.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0845万元,同比增长36.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6.5%,同比提高0.98个百分点。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2386万元,同比增长50.49%,比年初增加66594.7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2893万元,比年初增加50341万元,同比增长82.8%;中长期贷款余额89492万元,比年初增加16254万元,同比增长22.19%。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7194万元,比年初增加115692万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2614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449 万元。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8755万元,同比增加1244万元,增长16.6%;保险理赔支出2208万元,同比增加666万元,增长43.2%。其中财险收入2498万元;理陪支出1197万元;人寿保险收入6257万元;理陪支出101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30.6亿元,增长51.5%。科研项目中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1项,市级 1 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开展科技下乡16次,组织科技培训53期。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5 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 所,完全中学2所(含社会办学1所),普高3所,初中21所(含私立学校2所),小学132 所,县属幼儿园1 所。在校学生5001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4630人。共有在职教职工3731人。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初中教育完成率为100% 。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1 %以内,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入学率达100%。荣获全省“二项”考评先进县。 综合技术服务得到规范。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4批次,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次,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7%,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5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花鼓戏剧团全年演出136场,免费送戏下乡61场,县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2663场,县图书馆新办图书借阅证130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7次。“安仁花鼓戏”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 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 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1830户,其中农村27330户,新增2548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个,其中:医院28个,门诊部2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 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2.8%。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有1278人,执业医师449人,注册护士339人,每万人执业医生数为10.25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70.01人次/10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24个,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腰鼓、秧歌、练拳舞剑、橡棋、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到处可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7%,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十、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年批准建设用地 140.1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72.56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85.56公顷。补充耕地47.12公顷,净增加耕地45.7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500公顷。 水资源供应正常。全县人均水资源800立方米。总用水量2.5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58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490毫米。已建成蓄水工程总库容19329万立方米。 环保工作力度加强。全年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全县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5919吨、3668吨。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4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2.5%。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6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1.4%。成功创建熊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干线绿化、“绿色攻坚”、“三年城乡”、城乡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常住人口38.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4万人,乡村人口24.73万人,城镇化率35.88%。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79‰,死亡率7.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3‰,计划生育率为83.65%,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25人,发放奖金33.66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1人,发放扶助金 3.46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6153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3元,增加1841元,增长1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增加443元,增长19.2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66%,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84辆,家用电脑1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23%,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洗衣机45台,电冰箱74台,空调9台,固定电话44台,移动电话135部,照像机1台,热水器24台。城镇、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分别为45 平方米、48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人数23346人,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1658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参保47135人,征缴城镇居民医保基金655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788人,征缴生育保险基金62万元;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6089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2014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9785人,征缴机关养老保险金722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74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68299人,参合率97.1%。城市低保对象14500人,月人均补助170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32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68元,低保覆盖率6.05%,发放救灾救济款380万元。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省评为“平安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连续六年被评为市先进,三年被评为省先进。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字。 2.全县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11年常住人口数为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和省统计局评估认定的数据。 4、因口径原因,邮电业务总量与去年不可比。RAG-ES2024-09-11
浏览 6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