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生平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07年,他曾到上海学习了两年铁路工程。毕业后,在当时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谋到了一份工作。1911年,侯德榜弃职并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
1913年,清华学堂公布第一批高等毕业生名单,16人赴美留学,侯德榜榜上有名,并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1918年又参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并在永利制碱公司任工程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upsilon化学会会员。侯德榜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被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在1921年,侯德榜接受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的邀聘,离美回国,承担起续建碱厂的技术重任,出任永利技师长。在制碱技术和市场被外国公司严密垄断下,永利用重金买到一份“索尔维法”的简略资料。侯德榜埋头钻研这份简略的资料,带领广大职工长期艰苦努力,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取得成功,正常生产出优质纯碱。1922年起先后当选为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委会主任,理事长。1923年任技师长(即总工程师)兼制造长。1926年6月29日,永利生产出超过卜内门的优质碱。同年8月,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的红三角牌纯碱被授予金质奖章。在成功狙击卜内门的价格战之后,永利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1927年起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兼塘沽碱厂厂长。
在总结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侯德榜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manu-factureofsoda)一书,1933年在纽约出版,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34年,永利公司为了“再展化工一翼”和生产化肥,决定建设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的南京铔厂,任命侯德榜为厂长兼技师长(即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筹建。于1937年1月,便建成了这座重化工联合企业,一次试车成功,正常投产,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它给以后引进技术多快好省地建设工厂提供了好经验。这个厂,连同永利碱厂一起,奠定了中国基本化学工业的基础,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1937年2月5日,在侯德榜努力下,硫酸铵生产出来,硝酸也顺利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驾驭硫酸厂、氨厂、硫酸铵厂、硝酸厂的整体工程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逐渐逼向南京,曾先后3次以“工厂安全”相要挟,提出“合作”管理南京铔厂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合作”,同时,积极响应抗战,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前线。此期间,还兼任南京铔厂总工程师。
1938年,永利公司在川西五通桥筹建永利川西化工厂,范旭东任命侯德榜为厂长兼总工程师。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侯德榜带领职工,生产自助,维持公司员工生计;同时,着手筹办四川碱厂。由于四川的条件不适于沿用氨碱法,侯德榜特于1939年率队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察安法专利。在对方提出辱国的条件下,侯德榜中止谈判,发愤自行研究新的制碱方法。1940年,范旭东将之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来,他又领导一大批科研设计人员经过艰苦努力,于1941年研究出融合察安法,让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两种流程于一炉,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新工艺。1943年完成半工业装置试验,但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而中断。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不久,范旭东逝世,侯德榜继任总经理,全面领导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工作。他立即组织恢复永利塘沽碱厂与南京铔厂的生产。铔厂的硝酸设备在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运往日本,经侯德榜和李烛尘等人一再向有关方面严正交涉,他亲赴东京找盟军总司令部等有关方面据理力争,才于1948年全部归还,恢复硝酸生产,至今仍在运行。1947年,侯德榜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先后5次赴印度指导改进该公司碱厂的设备和技术,使这个碱厂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对此,后来尼赫鲁总理访华时也大加赞扬,引以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典范。
1949年4月20日,南京解放,旧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界迅速激烈分化。侯范旭东去世后,在无所适从的时候,他避去印度。侯德榜第5次赴印期间,得知中��中央领导人很关心永利的事业,并希望与他共商国家大计,使之十分激动,力克重重阻碍,绕道泰国、香港、韩国赶回北京。之后,他又相继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首届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先后被任命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政务院重工业部技术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等等。1950年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技术顾问,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52年任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
1953年,他参加了民主建国会,并当选为第一、二届中央常委,还曾向中央领导人介绍过“永利公司建设十大化工企业的设想”,提出过“对复兴工业的意见”等多项建议。
1954年起,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57年,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同年,他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对联合制碱新工艺继续进行补充试验和中间试验,1962年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中国生产纯碱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
1958年,出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之后,侯德榜提出了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的设想,亲自领导示范厂的设计、施工、试验和改进,于1965年获得成功。
1972年以后,侯德榜日渐病重,行动不便,仍多次要求下厂视察,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还多次邀请科技人员到家里开会,讨论小联碱技术的完善与发展等问题,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侯德榜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备受敬重,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难以置身事外,致使他一度无法工作。带着疑惑与苦闷,他于1974年8月2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