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联合创作 · 2023-10-25 16:00

李杜(1880—1956),字植初,辽宁省义县人,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历任奉军连长,团长,师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1932年1月,日寇指使熙洽派吉林省“剿匪军部司令“于琛澄率军进逼哈尔滨,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暗中勾结日寇,伺机投降,哈尔滨一时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李杜毅然率领主力西进,于1月16日抵达哈尔滨,联络部分爱国将领组织吉林自卫军,任总司令,发表抗日讨逆通电和告民众书,表示在此形势严重之日,正我军人效命疆场之时,望我父老子弟,念国土之垂危,痛沦胥之将及,一致团结,共赴国难,敌忾同仇,义无反顾。之后,率部在哈尔滨、方正、依兰密山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2月3日,日军重兵逼近哈尔滨,为保卫哈尔滨,李杜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到2月5日凌晨,在日寇不断强攻下,自卫军损失严重,防地相继失守,李杜痛心疾首,已无力挽救残局,于2月5日撤离哈尔滨,率军退守依兰,1933年1月,自卫军失败后,李杜率部退入苏联,同年5月假道欧洲回国,参加由宋庆龄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投身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1956年8月23日因病逝世,终年76岁。

人物生平

李杜(1880—1956),字植初,辽宁省义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奉军连长、团长、师长等职。

1880年8月4日(清光绪六年八月四日出)出生于锦州义县西关。1900年在义县入清军,任第二十镇司书。1905年入东北讲武堂普通科。1908年毕业后任第二十镇连长、左路随营总教习、左路教练官。1911年任奉天巡防军管带。后任东北第二十九师第一一四团第三营营长。1917年任东北陆军第一一四团团长。1918年任奉军总司令部第四运送大队大队长。1919年任北平段祺瑞政府将校研究所所长。1920年任黑龙江全省山林警察局局长。1921年任吉长镇守使署参谋长。1922年任吉林军械支厂副厂长、代理厂长兼陆军补充队队长,不久改任第五十六团团长。1923年为吉林警备队统领,次年兼任长春戒严司令。1925年任东北陆军第十五师步兵第十旅旅长。1926年2月任依兰镇守使兼陆军独立第二十四旅旅长。1929年任防俄松花江沿岸军队总指挥,晋任中将。1931年任东北自卫军总司令。1932年7月任吉林省边防副司令长官,后任吉林自卫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在吉林、哈尔滨率部与日军作战,1933年失败后退入苏联。

1934年7月在上海参加了中国民族自卫委员会,任武装部部长。1937年2月在上海就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多次试图返回东北抗日,未能如愿。1939年3月21日派任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1940年3月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官。1942年抗日联军司令部被强行解散。1946年7月31日被任陆军上将,并作退役。抗战胜利后,居重庆,始终未回东北。1946年4月,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吉林省召开首届临参会议,与会代表推选缺席的李杜为吉林省参议会议长。1947年以后主要从事反内战活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李杜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1932年1月,日军驱使熙洽派吉林省剿“匪”军部司令于琛澄率军进逼哈尔滨,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暗中勾结日军,伺机投降,滨江镇守使兼二十一旅旅长丁超动摇不定,哈尔滨一时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李杜毅然率领主力西进,于1月16日抵达哈尔滨,联络部分爱国将领组织吉林自卫军,任总司令,发表抗日讨逆通电和告民众书,表示“在此形势严重之日,正我军人效命疆场之时”“望我父老子弟,念国土之垂危,痛沦胥之将及”,“一致团结共赴国难”“敌忾同仇,义无反顾”。之后,率部在哈尔滨、方正、依兰密山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2月3日,日军重兵逼近哈尔滨,为保卫哈尔滨,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到2月5日凌晨,在敌军强攻下,自卫军损失严重,防地相继失守,李杜痛心疾首,已无力挽救残局,于2月5日撤离哈尔滨,率军退守依兰,1933年1月,自卫军失败后,李杜率残部退入苏联,同年5月假道欧洲回国,参加由宋庆龄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在重庆投身于和平民主运动。

全国解放后,李杜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1956年8月23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重庆逝世,终年76岁。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