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洲窝堡乡葛家炉村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3:53

地名由来:清朝末期,葛氏家族从关内来到此地,在开荒种地的同时,又开了铁器加工作坊,人称葛家炉。由于地处法库至内蒙的经商要道,生意非常兴隆。因此人们将葛家炉作为村名沿用至今。

2021年11月,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确定葛家炉村为2021年沈阳市“一村一品”专业村。

【葛家炉村】建制村,位于乡驻地西北7千米处。辖2个自然屯。1923年时归属第二区公所(驻地何家窝堡),光复后隶属七区(小城子)。1959年归孙家店人民公社管理,1965年后隶属于海洲窝堡人民公社。区城面积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562亩。

〔葛家炉〕自然屯,建制村所在地。东起王全窝堡,西至孙家店村,地势南部高,北、东、西部为平、洼地。清朝末期,葛氏家族从关内(有说从山东蓬莱)来到此地,在开荒种地的同时,又开了铁器加工作坊,人称葛家炉。由于地处法库至内蒙经商要道,又与孙家店、侯家店结成生意伙伴,生意非常兴隆,葛家炉远近闻名。人们自然将葛家炉做为村名而沿用至今。区域面积7.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31亩。

〔后郝家窝堡]自然屯,位于葛家炉西南2.7千米处。地势为东部高,北部洼地,西部南部为平地。光绪四年,有郝氏三兄弟从关里逃荒到此地,老大见这里草茂地广,便决定在此安居。哥仨分散居住,随着迁入人口户数的增加,形成三个小村落,人们称郝老大的居住地为前郝家窝堡,郝0居住地为腰郝家窝堡,老三居住地为后郝家窝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屯兼并,前郝家窝堡村民搬到陈家窑,郝家窝堡划归纪家窝堡大队管辖。区域面积1.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31亩。

〔育林村]建制村。位于乡驻地西北11千米处。辖4个自然屯,该村以植树造林而闻名,曾被命名为全国植树造林千佳村。1923年时隶属第二区公所(驻地何家窝堡),伪满时隶属凤鸣村(纪家窝堡)。光复后归七区(小城子)管辖,1959年隶属于孙家店公社,1965年后隶属于海洲窝堡公社。区域面积1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02亩,林地面积超万亩。

〔育林]自然屯,村驻地。地势多为沙丘地,北部低。育林曾用名韩达子窝堡。旧时,有一位姓韩的蒙族人,人称韩达子(人们对蒙族人的贬称)在此盖起三架窝棚,开碱锅子制火碱,人们便把村名叫韩达子窝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战胜风沙灾害,锁住风口,海洲窝堡公社组织各行各业人员大力开展了封沙育林活动,并初见成果,为了表达广大群众植树造林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决心,并不断发展封沙育林的成果,便将韩达子窝堡改名为育林大队,自然屯由此改为育林区域面积5.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14亩。

〔育林西北街〕自然屯,位于村所在地西北1.3千米处,西部和内蒙古科左后旗毗连,属沙丘地带。育林西北街早称后韩达子窝堡。1964年,随着韩达子窝堡更名育林大队,因位于育林村西北,故改名育林西北街。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20亩。

〔侯家店]自然屯,位于建制村所在地东北2千米处,地势南、西部高,东部洼,北部平。清道光年间,侯氏的先人侯天骄从山东临沂县逃荒来到关东。初在法库县境内定居,经常往内蒙通辽等地办事,后迁居到此地。盖起土平房,由侯氏第二代侯太,候永哥俩携手开了一家车马店,取名候家店。因建店于通商之要道,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后相继有王、刘、傅、宋、张、冯等姓迁居而来,村名以侯家店称之。建店早于康平置县时间,故有“先有侯家店,后有康平县”一说。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12亩。

〔沈阳窝堡〕自然屯,位于村东南3.5千米处。与小城子接壤。地势四周高,村民居住地低。沙质土。最早到这里落户安居的,全是因清末沈阳发大水,逃荒而来的沈阳人。他们由原籍沈阳携亲带誊迁入后,不忘故土情,便将原籍地名移植到新居之地,取名沈阳窝堡。区域面积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56亩。

葛家炉村附近有为雅都市庄园、辽代头下周城遗址、沈阳海印寺、宝塔寺、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康平卧龙湖等旅游景点,有康平寒富苹果、康平甘薯、康平花生、康平地瓜、沈阳羽毛画、太阳鸟等特产,有谭振山民间故事、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等民俗文化。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