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镇
地名由来:因政府驻地有明代古城墙而得名。
旧城镇位于平果县中部偏东,距平果县城43公里,东界大化县碧城开发区和马山县永州乡,西邻太平镇、海城乡,南和坡造镇接壤;北与那沙乡相连。旧城自古以来是交通重镇是平果至海城、都阳至凤山的交通中转站。该镇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现下辖13个村民委,169个自然屯,245个村民小组,8194户,总人口36237人。镇人民政府驻兴宁街。
旧城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00.3平方公里,东部属丘陵地带,西、南、北部均属石山地区,耕地面积30696亩,其中水田12864亩,有林面积60277.5亩,森林覆盖率2%,旧城镇是百色地区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群众以种植蚕桑、水稻、玉米、甘蔗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种桑养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全镇种桑面积达1400多亩,2003年有蔗面积8500亩。麒麟花是旧城镇的特产,色泽鲜明、味道鲜美,极富盛名。康马村是该镇最大的麒麟花、剑麻生产基地,麒麟花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剑麻种植面积达8500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305万元,比上年增长6.3%,财政总收入1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元,比上年增加110元。
镇内有铁矿、铝矿、硫矿、煤、大理石等自然资源,其中教美铝矿是平果铝第三大矿区。为充分开发大理石资源,我镇已创办了初具规模的石材厂。
旧城镇旅游资源丰富。镇内处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景如画,城内的八峰山有""兴宁八景""。即""寒潭却暑""""云深古洞""""独秀荷芬""""讲坛面壁""""鸟道同行""""松林夜月""""丹荔蒸霞""""岑候乔木""。此外,还有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广西明代土司墓--岑氏墓。于清道光末年(1847年)年修建的东壁塔等名胜古迹是游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镇内用电方便,水源丰富。用电均属百色网,年供电力为48.5万度。旧城集镇范围地下水丰富,八峰山脚下的水源地质好,经卫生部门化验。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旧城水厂年抽水量达45000立方米。
旧城镇有初中1所,中学生1450人,镇中心完小1所,村中心完小12个,教学点24个,小学生数3321个。有一家卫生院,16张病床。
旧城镇有一邮电支局,在兴宁街至方圆五公里内已覆盖有手机信号;BP机信号覆盖全镇,有35KV变电站一个。
历史沿革:
唐、明代,为思恩州治。
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为旧城土巡检司。
民国四年(1915年),改土归流并归果德县,称下区旧城民团支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称旧城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平治县,仍称旧城乡。
1953年,为平果县第十区。
1958年,为兴宁人民公社。
1962年,改为旧城区。
1968年,称新城公社。
1971年,复称旧城公社。
1984年,改称为乡。
1996年7月10日,旧城乡撤乡建镇。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平果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那沙乡,整建制并入旧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