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地名由来:唐宋时称为龙归洞,元末改称乌茶洞。明泰昌元年开圩,原名中洞圩,清雍正年间称“黄陂圩堡”。本因在河上筑有陂头一座,河上游开采硫磺矿,河水污染陂头成黄色,故称黄陂。

2020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黄陂镇榜上有名(油茶)。

黄陂镇位于兴宁市东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兴城36公里,东邻梅县区石坑镇,西接罗岗镇、大坪镇,南通合水镇,北靠黄槐镇,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兴宁北部商贸重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两面多山,中部南北走向较宽阔,人口居住集中。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降雨量1540.3毫米,年均气温20.4℃,年均日照2009.8小时。省道S225线贯穿全镇,平兴高速公路途经辖区14个村,附设1个出口。2004年原岗背镇并入黄陂镇,现辖2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辖区总面积127.5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8万人。

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现逐步向特色种植产业方向发展,是兴宁市油茶种植大镇,有千亩以上油茶基地9个,有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有“山茶树”等特色油茶品牌。2010年,黄陂镇荣获梅州市级“油茶专业镇”称号。当地特产有煎堆、黄粄,其制作工艺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农作物有生姜、苦瓜、大蒜、生葛等,特产水果有沙田柚、三华李。

全镇山林面积较多,山灵水秀,人杰地灵。宁江主要支流黄陂河由北向东南贯流而过,一河两岸田园风光秀丽。境内有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文化基地—刘氏总祠,始建于康熙年间,经多次修缮,是现保持有鲜明客家特色的大总祠,祠前有占地20多亩的“汉文化广场”,是梅州市根土文化研究会兴宁办事处驻地。有兴宁市第二大水库—温公水库,景色优美,是郊游、骑行的良好去处。有五座兴宁市特色古民居“中山公祠、春芝楼、躲世围、俊康围、大宾公祠”,其中中山公祠为梅州市级客家古民居,四座宗教基地“善庆寺、马甲寨王母宫、石古大王、蚁公寨”。当地有朱岭寨森林文化公园,可舒心健体,小览黄陂概貌。黄陂镇崇文重教,2013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汉文化基地

刘氏总祠。刘氏总祠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黄陂镇联丰村榕树下,坐东向西,是入粤始祖开七公裔孙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为纪念祖宗而建筑的祠堂,后又由粤、桂、闽、赣四省族贤合力经二十年时间扩建

春芝楼

春芝楼:位于黄陂镇中心村凌角塘,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叶氏二十世春华(号伟堂)所建。该屋坐南向北,为二堂二横一围围龙屋,门前有禾坪和水塘,分布总面积1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35.9米,进深

躲世围

躲世围:位于黄陂镇五星村,清朝咸丰年间由黄陂钟氏九世祖钟桂玉兄弟四人合建。据说是清朝咸丰年间为躲避“长毛”(即太平天国军队)所建,距今约150年左右。该楼为四角碉楼,坐南向北,建于田间。四围

俊康围

俊康围:位于兴宁市黄陂镇黄石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西北向东南,为三堂二横四角楼层,门前有禾坪和水塘,分布面积20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42.2米,进深32.3米,建筑占地面积1363平方

朱岭寨森林公园

朱岭寨森林公园位于黄陂镇圩镇附近,是黄陂镇人民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打造的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旅游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绿色工程。依托朱岭寨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山脚的善庆寺宗教场所及郁

温公水库

温公水库位于黄陂镇上翁村,是兴宁市第二大水库。温公水库集雨面积56.2平方公里,年降雨量10年平均值为1650毫米,平均年产水量4496万立方米,水库库容1497.2万立方米。

历史沿革:

1979年,兴宁县辖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43个。

今黄陂镇境地分属黄陂、岗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11月,兴宁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撤社设区建乡规划》,决定改变“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设区公所28个和镇1个。

今黄陂镇境地分属黄陂、岗背区公所。

1987年6月,根据广东省政府《关于对兴宁县撤销区公所设置乡(镇)建制的批复》,兴宁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撤销29个区(镇),改设22个镇和7个乡。

今黄陂镇境地分属黄陂镇、岗背镇。

2004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兴宁市撤销岗背镇,原岗背镇行政区域并入黄陂镇。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