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街道
地名由来: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筑夹城,围“三山”于城内。城东南设美化门(今五一北路福新路口),于门之东侧建一内城门。此门傍琼水而建,故称水步门(古人称水边为“步”)。明代以后谐音为水部门,水部名称由此而来。因街道辖区在旧城水部门一带,故取名水部街道办事处。
水部街道地处古城“水步门”。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筑夹城,围“三山”城内。城东南设美化门(今五一北路福新路口),于门之东侧建一内城门。其门傍琼水而建,故称水步门(古人称水边为“步”)。明代以后谐音为“水部门”,水部名称由此而来。辖区东起福马路、连江路口,西至五一广场东侧于山东麓,南至五一路状元街,北迄古仙桥及福新路部分地段的北侧,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街道办事处址设龙庭境39号。下辖闽都、柳宅、莲宅、王庄、建筑、蛤埕、高桥、于山、建华、泮洋、福新、水涧等127居委会,一个水部行政村。辖区地处福州温泉中心地段,地下温泉具有距地表近、水温高、含硫量低、水质好的特点,故高桥一带澡堂业长盛不衰,至今仍有20多家。宋代,福州第一个状元许将久居状元境;近代大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是辖区莲宅村人;著名书画家谢冬耕故居坐落辖区马育亭;刘通、林徽因、郑挺等曾住境内。境内主要路街有龙庭路、古乐路、高桥路等。保存至今的古代名桥有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高陞桥。1978年至2000年末,水部街道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先后建成10。32层大厦近20座,其中造型雄伟壮观、挺拔大方,以富有时代气息而著称的大厦有:坐落古田路的闽都、劳动、金融、华福大厦;坐落五一路的元洪花园A、B、C楼、元洪、海关大厦;坐落五一中路的闽东、电信、高桥、华能、铁道大厦等。
林纾故居
林纾故居坐落在从闽江大桥向北步行不到10分钟的六一中路莲宅社区内,陈列馆占地38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清代民居风格。正座面宽3间排,前后天井,进深5柱,穿斗式木构架,左右披榭。厅
历史沿革:
1955年5月,水部与高桥居民委员会合并成立水部街道,属大根区;1956年5月,大根区并入鼓楼区,改属鼓楼区;1960年2月,改制为水部街道公社;1963年4月,恢复为水部街道;1968年,改称五一街道;1969年4月,改属郊区;1970年2月,郊区撤销,复归属红卫区(原鼓楼区);1980年1月,恢复水部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