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广记(外六种)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3册。礼俗者,礼仪之于风俗也,乃言指民间习惯形成的具备礼仪特点的习俗。从人类学角度考察,礼俗应当先于礼制而产生,可以自在自为地传承与发展,并成为礼制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即所谓俗先与礼,礼本于俗,而“礼失求诸野”。因而,“礼制”之壤当在“风俗”,但二者之区别应在于是否得到官方认可并制度化;而“礼俗”的概念则应当是介于“礼制”与“风俗”之间,是以民间生活为基础、以礼仪制度为主导的,在一定程度上兼具形式的自发性和内容的复杂性特点,有利于创造与维系井然有序、温馨美好的世俗社会生活。故《荀子》云“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非十二子》),“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俗卷·岁时之属》第3册。礼俗者,礼仪之于风俗也,乃言指民间习惯形成的具备礼仪特点的习俗。从人类学角度考察,礼俗应当先于礼制而产生,可以自在自为地传承与发展,并成为礼制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即所谓俗先与礼,礼本于俗,而“礼失求诸野”。因而,“礼制”之壤当在“风俗”,但二者之区别应在于是否得到官方认可并制度化;而“礼俗”的概念则应当是介于“礼制”与“风俗”之间,是以民间生活为基础、以礼仪制度为主导的,在一定程度上兼具形式的自发性和内容的复杂性特点,有利于创造与维系井然有序、温馨美好的世俗社会生活。故《荀子》云“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非十二子》),“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荀子·儒效》)。自汉代应邵《风俗通义》以来,历代学人多有述其所闻、条其所遇之礼俗者,或笔记偶及,或著述专论,数量之伙,可汗马牛也。今特设“礼俗卷”以集其精华。本书包括《岁时广记》《赏心乐事》《月令解》《养生月览》《乾淳岁时记》《岁华纪丽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7种。
刘芮方,男,1983年生,河南南阳邓州人。2001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后跟随詹子庆先生学习先秦史和先秦文献,于2007、2011年依次获得中国古代史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等课题,在《史学月刊》、《古代文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先秦史、先秦文献、国学典籍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张杨溦蓁,女,1992年生,湖北荆州人。201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