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菁华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3:44

本书分为五卷,分别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宗教、哲学、教育、外交等几个领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一进行了阐述,这些题目是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书中所引用的材料完全取自中文典籍。让中国沟通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融,这是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

在第一卷论述中国的古代技术和科学的章节里,尊崇孔孟之道的丁韪良告诉世界,中国的孟子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已经提出了进化论。这一卷还论述了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中国人的炼丹术对西方化学工业的影响。

第二卷论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渊源,详细介绍了李白等重要文学家。

在第三卷中常常使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中国的儒、道、佛三教,以及中国人的祭祖行为。

第四卷论述了中国的教育,着重介绍了他所青睐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并指出:西方世界若能采用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本书的第五卷,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

本书分为五卷,分别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宗教、哲学、教育、外交等几个领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一进行了阐述,这些题目是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书中所引用的材料完全取自中文典籍。让中国沟通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融,这是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

在第一卷论述中国的古代技术和科学的章节里,尊崇孔孟之道的丁韪良告诉世界,中国的孟子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已经提出了进化论。这一卷还论述了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中国人的炼丹术对西方化学工业的影响。

第二卷论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渊源,详细介绍了李白等重要文学家。

在第三卷中常常使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中国的儒、道、佛三教,以及中国人的祭祖行为。

第四卷论述了中国的教育,着重介绍了他所青睐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并指出:西方世界若能采用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本书的第五卷,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史官、国际关系和外交等议题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丁韪良是第一个将国际法——《万国公法》译成中文,并由清政府拨专款付印出版的人。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美国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62年(1850—1916,其间有四年时间不在中国),曾任北京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他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学,对晚清中国社会有微细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是清末在华外国学者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著有《中国觉醒》和《花甲忆记》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