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妙法
美國社會學界第三代中國研究學者趙文詞(Richard Madsen)教授,
在本書研究了慈濟、佛光山、法鼓山與行天宮四個宗教團體,
指出臺灣1980年代後的宗教復興,對於民主鞏固提供了正面的力量。
臺灣於1987年解除戒嚴、恢復結社自由後,民間社團蓬勃發展,自由的空氣促成了輝煌的宗教復興運動。本書探討80年代臺灣宗教復興運動的四個代表團體:慈濟、佛光山、法鼓山與行天宮,這些有著廣大的居士組織、豐厚的金融資產、嫻熟的媒體運用能力的宗教團體,他們革新了傳統的教義與宗教實踐方式,使之契合於臺灣的現代化歷程,對於臺灣民主的穩固與本土意識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在本書援引十九世紀法國政治思想家及歷史學者托克維爾於《美國的民主》的論點,宗教可以培養社會連帶的道德意識以及對公共生活的責任感,並且可以減少個人主義與自私冷漠的弊病,有助於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的發展,這...
美國社會學界第三代中國研究學者趙文詞(Richard Madsen)教授,
在本書研究了慈濟、佛光山、法鼓山與行天宮四個宗教團體,
指出臺灣1980年代後的宗教復興,對於民主鞏固提供了正面的力量。
臺灣於1987年解除戒嚴、恢復結社自由後,民間社團蓬勃發展,自由的空氣促成了輝煌的宗教復興運動。本書探討80年代臺灣宗教復興運動的四個代表團體:慈濟、佛光山、法鼓山與行天宮,這些有著廣大的居士組織、豐厚的金融資產、嫻熟的媒體運用能力的宗教團體,他們革新了傳統的教義與宗教實踐方式,使之契合於臺灣的現代化歷程,對於臺灣民主的穩固與本土意識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在本書援引十九世紀法國政治思想家及歷史學者托克維爾於《美國的民主》的論點,宗教可以培養社會連帶的道德意識以及對公共生活的責任感,並且可以減少個人主義與自私冷漠的弊病,有助於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的發展,這正是民主體制與生活的重要根基。而本書所研究的四個宗教團體滋養了個人的自主意識與集體的責任感,有益於公民意識與社會連帶的發展,因而在臺灣的民主轉型與鞏固過程中提供了正面的力量。
回顧人類歷史,宗教每每加劇某些地區的社會衝突、強化歷史累積的憤恨委屈,並將政治理想轉變為狂熱攻擊。本書研究的四個團體恰恰相反,他們安撫衝突、調和分歧,扮演紛擾中的穩定力量。作者認為,臺灣的民主社會發展前景,目前雖然還難以預料,但假若沒有這些團體的貢獻,狀況肯定不會更好。
名人推薦:關於臺灣晚近宗教復興與民主政治發展關係的研究不多,而能夠將本土宗教經驗與現代性危機加以聯繫討論而提升其理論意涵,這類研究更罕見。本書能在臺灣翻譯出版,很值得欣喜,也值得學界與一般有興趣的讀者細讀。
――蕭阿勤(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作者)
作者簡介:
趙文詞(Richard Madsen)
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為文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道德人類學、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研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現任美國「復旦大學─加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Fudan-UC Center on Contemporary China)主任,曾任中國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所資助在中國協助發展社會學計畫的協同主持人。從2004年迄今,擔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
譯者簡介:
黃雄銘
雲林斗南石龜溪人,1968年生,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士、輔仁大學英國語文碩士。曾任天主教聖高隆龐傳教會正義和平辦公室發言人(2001-2010);編著有《巴黎.北京.台北:迷人的老魔鬼》(2002)。長期為《中尼柯耶》...
作者簡介:
趙文詞(Richard Madsen)
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為文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道德人類學、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研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現任美國「復旦大學─加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Fudan-UC Center on Contemporary China)主任,曾任中國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所資助在中國協助發展社會學計畫的協同主持人。從2004年迄今,擔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
譯者簡介:
黃雄銘
雲林斗南石龜溪人,1968年生,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士、輔仁大學英國語文碩士。曾任天主教聖高隆龐傳教會正義和平辦公室發言人(2001-2010);編著有《巴黎.北京.台北:迷人的老魔鬼》(2002)。長期為《中尼柯耶》與《新約聖經》研究愛好者。目前從事英文小說創作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