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的污名
2017年重新出版
瞭解原住民社會的必讀入門書
原運領袖們說:
「憑藉著閱後心得,大家忽然間取得了自我行動的顯著學理支持基礎。」
一九八七年,《認同的污名》一書出版,首開以族群、族群意識、族群變遷作為原住民研究課題的先例,探討:
1.在社會文化變遷過程中,原住民的文化的確變了,但他們的族群變了嗎?
2.他們對他們本身屬於何種身份及地位的詮釋變了沒?
3.他們有沒有為自己設計出一套新的生存辦法來?
在臺灣原住民族群意識的範疇內,已經存在著有些地區或國家內已作用很久了的「污名化的認同」(stigmatized identity)和「族群運動」(ethnic movement)的交錯網絡。這兩個存在現象,不僅就是一族群變遷的事實,同時,也是導引變遷的兩個對立動力。
本書討論它們的作用因果,從而瞭解到現今臺灣原住民族群意識變遷的過程。
三十年來,本書已成為研...
2017年重新出版
瞭解原住民社會的必讀入門書
原運領袖們說:
「憑藉著閱後心得,大家忽然間取得了自我行動的顯著學理支持基礎。」
一九八七年,《認同的污名》一書出版,首開以族群、族群意識、族群變遷作為原住民研究課題的先例,探討:
1.在社會文化變遷過程中,原住民的文化的確變了,但他們的族群變了嗎?
2.他們對他們本身屬於何種身份及地位的詮釋變了沒?
3.他們有沒有為自己設計出一套新的生存辦法來?
在臺灣原住民族群意識的範疇內,已經存在著有些地區或國家內已作用很久了的「污名化的認同」(stigmatized identity)和「族群運動」(ethnic movement)的交錯網絡。這兩個存在現象,不僅就是一族群變遷的事實,同時,也是導引變遷的兩個對立動力。
本書討論它們的作用因果,從而瞭解到現今臺灣原住民族群意識變遷的過程。
三十年來,本書已成為研究臺灣原住民族必讀的經典,在當今原民意識逐漸釐清之際,重新出版本書,當有其絕對的時代意義。
本書分為五大架構——
1.介紹臺灣的族群結構,從而認識一些基本的族群關係模式。
2.對臺灣原住民與外來族群的接觸作一歷史的回顧,而這個歷史背景直接影響到原住民的認同變遷。
3.討論污名化認同的形成因素與運作過程。
4.分析「原住民族群運動」的背景、發起與發展,及其與臺灣政治社會的關係。
5.討論認同的污名感與原住民族群運動間矛盾與衝突的互動關係。
作者簡介
謝世忠
臺北市人
6月7日生 標準雙子座——白天嚴肅 黑夜搞笑,每年生日都有大排場
學歷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1989)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1995-)
臺大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2011-)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2015-)
經歷
美國奧瑞岡大學傅爾布萊特禮訪教授(2016/9-2017/7)
俄國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交換教授(2014/9-10)
德國海德堡大學交換教授(2013/8-9)
德國漢堡大學交換教授(2010/5-6)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訪問學者(2009/11-12)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2003/9-2004/7)
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7/8-1998/7)
著有
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1987)
餵雞屋人類學——迷妳...
作者簡介
謝世忠
臺北市人
6月7日生 標準雙子座——白天嚴肅 黑夜搞笑,每年生日都有大排場
學歷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1989)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1995-)
臺大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2011-)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2015-)
經歷
美國奧瑞岡大學傅爾布萊特禮訪教授(2016/9-2017/7)
俄國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交換教授(2014/9-10)
德國海德堡大學交換教授(2013/8-9)
德國漢堡大學交換教授(2010/5-6)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訪問學者(2009/11-12)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2003/9-2004/7)
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7/8-1998/7)
著有
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1987)
餵雞屋人類學——迷妳論述101(2011)
後《認同的污名》的喜淚時代——臺灣原住民前後臺三十年1987-2017(2017)
其他尚有200種著作 看了傷眼 不看護眼 看與不看間傻眼
喜愛 慢跑 釣魚 寫作 詼諧 呆滯 鋼筆 螢光閃眼綠色 薩克斯風 Blackjack
更多資訊請上人類學系網頁或Google查詢或向原住民朋友探聽或懶得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