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 II
透析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多元發展,以及在九十年代的新局面。樂隊熱潮帶起新詞人浪潮滲遍整個詞壇,使香港詞壇起了一次重要的興革,加上電台全面播放中文歌曲,粵語流行曲得到更大的創作空間。填詞人的數量因此逐漸增多,如樂隊填詞人出身的林夕、陳少琪、劉卓輝、周耀輝,在填詞界中均大放光采。
九十年代流行詞壇卻因著唱片工業的生產轉型而發展出新局面,為配合卡拉OK的出現,粵語歌詞在大量生產下變得單一,對比起八十年代中後期的百花齊放,詞壇幾乎可以說是青黃不接,可幸還有軟硬天師、黃偉文的奇思妙想,為粵語詞壇注入了新養料。
誠然,由八十年代中期樂隊詞人寫到九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中後期繼續眾聲對唱,九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則可用狄更斯名句來形容:「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粵語流行曲依然大熱,四大天王光照全球華人社區,歌曲種類卻漸趨單一。愈夜或可能愈美麗,...
透析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多元發展,以及在九十年代的新局面。樂隊熱潮帶起新詞人浪潮滲遍整個詞壇,使香港詞壇起了一次重要的興革,加上電台全面播放中文歌曲,粵語流行曲得到更大的創作空間。填詞人的數量因此逐漸增多,如樂隊填詞人出身的林夕、陳少琪、劉卓輝、周耀輝,在填詞界中均大放光采。
九十年代流行詞壇卻因著唱片工業的生產轉型而發展出新局面,為配合卡拉OK的出現,粵語歌詞在大量生產下變得單一,對比起八十年代中後期的百花齊放,詞壇幾乎可以說是青黃不接,可幸還有軟硬天師、黃偉文的奇思妙想,為粵語詞壇注入了新養料。
誠然,由八十年代中期樂隊詞人寫到九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中後期繼續眾聲對唱,九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則可用狄更斯名句來形容:「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粵語流行曲依然大熱,四大天王光照全球華人社區,歌曲種類卻漸趨單一。愈夜或可能愈美麗,但從獨當一面的新晉詞人數量在九十年代大幅減少來看,粵語流行曲由盛轉衰的危機早已隱現。其後華語流行音樂生態轉變,粵語流行曲未能據本應變,最終於九十年代後期開始衰落。
朱耀偉(CHU, Yiu Wai Stephen,1965年9月28日-),現任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香港研究課程總監。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助教(1989年至1992年)。其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文學批評(詩話、詞話)、當代文學、文化理論、香港流行歌詞研究、比較文學批評、後殖民主義、全球化與中國/香港文化論述、(後)殖民香港法律文化研究。著有《後東方主義》、 《當代西方批評 論述的中國圖像》、《他性機器?後殖民香港文化論集》、《香港流行歌詞研究》、《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 隊組合研究》、《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香港文學@文化研究》(與張美君合編)、《本土神話:全球化年代的論述生產》、《音樂敢言之二:香港「原創歌運動」研究》、《香港的當勞化 徘徊獅子山下尋找信望愛》Donaldizati...
朱耀偉(CHU, Yiu Wai Stephen,1965年9月28日-),現任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香港研究課程總監。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助教(1989年至1992年)。其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文學批評(詩話、詞話)、當代文學、文化理論、香港流行歌詞研究、比較文學批評、後殖民主義、全球化與中國/香港文化論述、(後)殖民香港法律文化研究。著有《後東方主義》、 《當代西方批評 論述的中國圖像》、《他性機器?後殖民香港文化論集》、《香港流行歌詞研究》、《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 隊組合研究》、《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香港文學@文化研究》(與張美君合編)、《本土神話:全球化年代的論述生產》、《音樂敢言之二:香港「原創歌運動」研究》、《香港的當勞化 徘徊獅子山下尋找信望愛》Donaldization of Hong Kong;論文散見《清華學報》、《中外文學》、《當代》、《思與言》、《中山人文學報》、《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