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学论集

联合创作 · 2023-09-12 11:38

本书所收录的三篇论文大部分是曼海姆在德国的最后几年中撰写的。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即曼海姆在知识社会学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著作——的续论,因为这三篇论文所涉及的也是意义的社会衍生过程。不过,本书不仅构成了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主要论题的扩展和详尽阐述,而且也构成了一个新的出发点。

本书的选题和翻译过程是这样的。

1984年我开始研究知识分子问题。1985—1986年赴美国留学,在此期间阅读了很多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著。1987年回国,花费了一年时间完成了《知识分子研究》一书(未出版)。1988年开始组织翻译“知识分子译丛”。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中论述知识分子的章节选进了我编辑的译本中。但是直到1991年,我才发现曼海姆的这部书《文化社会学论集》。我首先阅读的是该书第二部分“知识阶层:它过去和现在的角色”。读后惊...

本书所收录的三篇论文大部分是曼海姆在德国的最后几年中撰写的。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即曼海姆在知识社会学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著作——的续论,因为这三篇论文所涉及的也是意义的社会衍生过程。不过,本书不仅构成了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主要论题的扩展和详尽阐述,而且也构成了一个新的出发点。

本书的选题和翻译过程是这样的。

1984年我开始研究知识分子问题。1985—1986年赴美国留学,在此期间阅读了很多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著。1987年回国,花费了一年时间完成了《知识分子研究》一书(未出版)。1988年开始组织翻译“知识分子译丛”。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中论述知识分子的章节选进了我编辑的译本中。但是直到1991年,我才发现曼海姆的这部书《文化社会学论集》。我首先阅读的是该书第二部分“知识阶层:它过去和现在的角色”。读后惊叹:自曼海姆去世至今已四十余年,知识分子的研究几乎无出其右这部著作显然要比读书界公认的曼海姆的代表作《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更出色。读后一气呵成翻译完了“知识阶层”这一部分——这种翻译的冲动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是第一次。以后这篇长文分三期发表在两个杂志上。再以后知识产权在中国登陆,因联系版权的困难,这本书的出版被搁置。1999年时猛醒,曼海姆已经去世52年,版权问题不复存在了,便邀请艾彦、冯克利先生参加翻译。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精神社会学,知识阶层,文化的民主化。艾彦翻译第一部分以及编者说明和引论,我翻译第二部分,冯克利翻译第三部分。艾彦先生翻译过精神现象学著作,冯克利先生翻译过民主理率的著作,我曾经研究知识分子问题。每个人都算得上熟门熟路。且因三部分所覆盖的是各种独立性较强三个领域,术语共用的特征较弱,联系主要发生在深,故未作统校,三位译者文责自负。

以下向读者简介曼海姆和他的这部著作。

曼海姆1893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父亲是匈牙利犹太人,母亲是德裔犹太人。因为当时地缘政治的因素,曼海姆是在德国文化的氛围中成长的。他曾在匈牙利大学学习哲学,1912—1913年赴德国柏林大学从师社会学家齐美尔。以后在布达佩斯加入左翼思想家卢卡奇组织的社团。 1918年匈牙利爆发共产主义革命,曼海姆虽未加入共产党,但进入了共产党人组建的布达佩斯大学任教。 1919年革命失败后,逃亡德国。以后虽思想上仍倾向左翼,但远离政治。1922年发表了博士论文《认识论的结构分析》,此后日益从哲学转向社会学。1925年在海德堡大学任教。1933年因纳粹的崛起逃亡英国。曾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伦敦大学教育系教授。社会学史的研究者认为,定居英国使曼海姆告别了德国文化。在适应英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曼海姆的学术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认为他在英国的作品逊色于他在德国时代的作品。通常被视为曼海姆代表作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出版于1929年,而自30年代初期他开始写作本书。本书英译本编者说,曼海姆是将之作为首尾一贯的社会学研究著作来撰写的。在德国期间完成了初稿,纳粹的崛起使他亡命英国,在英国时曾对本书作出一些重要修改,终因新的环境中的压力而将其束之高阁。逝世后才经后人整理出版。欧内斯特·曼海姆在英译本引论中说:“本书不仅构成了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主要论题的扩展和详尽阐述,而且也构成了一个新的出发点。”这部书是曼海姆最成熟、最深刻的作品,是他在德国文化氛围中的绝响。

理解往往主观。客观全面的介绍难乎其难。因此,笔者索性摘取本书中那些最令自己感动的观点。希望它是游历曼海姆精神宫殿的一支路标。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