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巴黎公社生与死

联合创作 · 2023-10-03 19:15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能忘记

那一定是对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向往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灾难性失败之后,饥寒交迫而又对政治感到幻灭的巴黎人民拿起武器,以争取社会公正的名义奋起反抗他们的政府。1871年春,自称公社社员的人们宣布他们自由了。在光荣的八个星期里,巴黎公社孕育出19世纪的一些伟大的梦想——公社以极为开明进步的形象亮相,开启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包括对妇女联盟的认可、呼吁小学义务教育、为女孩办学等等。然而,他们的乌托邦在那一年的5月22日走到了混乱而血腥的尽头,十三万凡尔赛政府军自没有设防的西城墙涌入,在巴黎的火海中对公社社员进行了大规模处决。

在《大屠杀》一书中,历史学家约翰?梅里曼记述了那永远改变了欧洲政治面貌的64天。他向我们介绍了一连串难以比拟的人物——从“死鱼眼”拿破仑三世到将“肥大身躯”塞进衣柜以躲避追捕的画家库尔贝,从每烧一栋房子便可获...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能忘记

那一定是对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向往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灾难性失败之后,饥寒交迫而又对政治感到幻灭的巴黎人民拿起武器,以争取社会公正的名义奋起反抗他们的政府。1871年春,自称公社社员的人们宣布他们自由了。在光荣的八个星期里,巴黎公社孕育出19世纪的一些伟大的梦想——公社以极为开明进步的形象亮相,开启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包括对妇女联盟的认可、呼吁小学义务教育、为女孩办学等等。然而,他们的乌托邦在那一年的5月22日走到了混乱而血腥的尽头,十三万凡尔赛政府军自没有设防的西城墙涌入,在巴黎的火海中对公社社员进行了大规模处决。

在《大屠杀》一书中,历史学家约翰?梅里曼记述了那永远改变了欧洲政治面貌的64天。他向我们介绍了一连串难以比拟的人物——从“死鱼眼”拿破仑三世到将“肥大身躯”塞进衣柜以躲避追捕的画家库尔贝,从每烧一栋房子便可获得十法郎的女纵火犯到藏在屠夫的冻肉块里逃离巴黎却被士兵一刀刺死的无辜者,书中形形色色的生死故事,带给我们对自由生命无止境的感叹。

关于作者:

约翰•梅里曼(John Merriman)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查尔斯•西摩讲席教授、欧洲现代史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权威学者。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奠定其学术地位并已成为美国高校通行教材的《现代欧洲史》(History of Modern Europe)(先后有1996、2004、2009年三版),*著述包括《警察故事:建构法国国家》(Police Stories: Building the French State, 1815-1851

)、《炸药俱乐部:世纪末巴黎的一场爆炸如何点燃现代恐怖时代》(The Dynamite Club: How a Bombing in Fin-de-Siecle Paris Ignited the Age of Modern Terror)。梅里曼还在耶鲁大学成功开设了两门广为人知的公开课程,分别是“1871...

关于作者:

约翰•梅里曼(John Merriman)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查尔斯•西摩讲席教授、欧洲现代史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权威学者。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奠定其学术地位并已成为美国高校通行教材的《现代欧洲史》(History of Modern Europe)(先后有1996、2004、2009年三版),*著述包括《警察故事:建构法国国家》(Police Stories: Building the French State, 1815-1851

)、《炸药俱乐部:世纪末巴黎的一场爆炸如何点燃现代恐怖时代》(The Dynamite Club: How a Bombing in Fin-de-Siecle Paris Ignited the Age of Modern Terror)。梅里曼还在耶鲁大学成功开设了两门广为人知的公开课程,分别是“1871年以来的法国”和“欧洲文明史:1648-1945”,曾于2000年获得耶鲁大学教学奖。

关于译者:

刘怀昭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硕士,台湾第二十七届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得主,曾任职北京三联《生活周刊》及香港《明报》(纽约)等媒体的编辑、专栏撰稿人。其中译作《起火的世界》、《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先后收入田雷主编的"雅理译丛",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