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論傅柯
我总残留着一种印象:他意欲形单影只地身赴某地,除了少数知己,别人不能尾随。我想,我需要他的程度远超过他需要我。
── 德勒兹
一九八四年六月,傅柯猝逝于巴黎比堤萨医院,临终前,萦绕他心中无数个深切的遗愿之一,便是修复与德勒兹破碎凝宕的私谊。距此七年前,两者间微妙的友谊因故悬搁,没有冲突,也未争执,甚至双方亦未公开表明,从此便彷如丝线各悬一方,一直到傅柯病逝医院,在七○年代曾携手投入无数抗争运动的两位哲学家竟未曾再碰面。
傅柯死后两年,德勒兹出版了他的《傅柯》,在六篇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契合的文章中,德勒兹由傅柯大量的著作中翻裂出一片诡丽万分的图式,从这片图式中,我们瞥见了傅柯在知识、权力、主体化三大领域的动态统合。这个德勒兹式的傅柯,除了是向傅柯致敬外,德勒兹更不讳言,这是「一种需要」,一个最终的和解。
吉勒·德勒茲,(GillesDeleube,1925-1995)為1960年代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圍繞著一系列以『差異』為基調、充滿原創能量的龐大概念,幾乎無法以任何形式或内容來完整重述他所曾創立的思想多樣性。德勒茲最重要代表作首推1968年的《差異與重複》及1969年的《意義的邏輯》。1972年,德勒茲與激進的左派精神分析師瓜達希(FfilixGuattari,1930-1992)出版了《反伊底帕斯》,如一聲悶雷擊進了以拉康為首、聲勢如日中天的精神分析陣營。1980年,兩人再度攜手推出《千重台》,書中繁花进現,如大江翻湧、騁馳古今的原創概念層出不窮,堪稱千古绝響。德勒茲哲學所涉獵與影響的領域遍及哲學、歷史學、人類學、文學批評、精神分析、語言學、電影評論、繪畫、戲劇……。在1991年他與瓜達希出版的《何謂哲學?》中,他為哲學提出了相當簡潔...
吉勒·德勒茲,(GillesDeleube,1925-1995)為1960年代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圍繞著一系列以『差異』為基調、充滿原創能量的龐大概念,幾乎無法以任何形式或内容來完整重述他所曾創立的思想多樣性。德勒茲最重要代表作首推1968年的《差異與重複》及1969年的《意義的邏輯》。1972年,德勒茲與激進的左派精神分析師瓜達希(FfilixGuattari,1930-1992)出版了《反伊底帕斯》,如一聲悶雷擊進了以拉康為首、聲勢如日中天的精神分析陣營。1980年,兩人再度攜手推出《千重台》,書中繁花进現,如大江翻湧、騁馳古今的原創概念層出不窮,堪稱千古绝響。德勒茲哲學所涉獵與影響的領域遍及哲學、歷史學、人類學、文學批評、精神分析、語言學、電影評論、繪畫、戲劇……。在1991年他與瓜達希出版的《何謂哲學?》中,他為哲學提出了相當簡潔有力的定義:『哲學就是創造概念的學科』,似乎正是他一生思想的最佳寫照。1995年底,他於巴黎寓所跳樓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