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選舉

联合创作 · 2023-10-08 19:01

選舉前,一定要先看的一本書!

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盧梭《社會契約論》

代議制民主已身陷困境,這一點越來越顯而易見。如今,西方國家的投票率越來越低,政黨成員越來越少,政客們越來越傾向於根據選舉日期來調整策略,結果就是,西方社會患上了作者所稱的「民主疲勞綜合症」。該如何醫治這一疾病呢?凡‧雷布克在本書中給出了分析和答案。

國際作家、媒體一致好評:

「透過全民投票選出領導人,並不能產生真正的民主政府——這似乎是歷史向我們展現的結論。范雷布魯克發出切實有力的呼籲,提倡重返抽籤制,並勾勒了一整套經過深思熟慮、落實抽籤式民主的計畫。抽籤式民主勢必會遭到大眾媒體及政黨的強烈反對,難以輕易獲得採納,儘管如此,付諸實踐的時機或許到了。」——柯慈(J. M. Co...

選舉前,一定要先看的一本書!

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盧梭《社會契約論》

代議制民主已身陷困境,這一點越來越顯而易見。如今,西方國家的投票率越來越低,政黨成員越來越少,政客們越來越傾向於根據選舉日期來調整策略,結果就是,西方社會患上了作者所稱的「民主疲勞綜合症」。該如何醫治這一疾病呢?凡‧雷布克在本書中給出了分析和答案。

國際作家、媒體一致好評:

「透過全民投票選出領導人,並不能產生真正的民主政府——這似乎是歷史向我們展現的結論。范雷布魯克發出切實有力的呼籲,提倡重返抽籤制,並勾勒了一整套經過深思熟慮、落實抽籤式民主的計畫。抽籤式民主勢必會遭到大眾媒體及政黨的強烈反對,難以輕易獲得採納,儘管如此,付諸實踐的時機或許到了。」——柯慈(J. M. Coetzee)(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出色的作品打破傳統陳規,迫使我們嚴格檢視所有既有的想法及根深柢固的信念,這時機再及時不過了。范雷布魯克揭露了令人震驚的歷史事實,即法國和美國之所以選擇選舉制,恰恰是因為選舉是不民主的,他接著毫不留情地證明,選舉制非但沒有捍衛我們的自決權,實際上反而在阻礙我們的民主發展。」——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神的歷史》作者)

「極具說服力……政治領域鮮少出現新的創見,也很少有人能夠回應民主政治面臨的嚴峻挑戰……令人振奮並推動一個大有可為的實踐法……新鮮、富挑戰性、清楚明瞭。」——《泰晤士報》

「充滿說服力地說明了,我們一直以來都誤將民主與選舉混為一談。」——《觀察家報》

「范雷布魯克希望復興一種體制,其政府不僅為人民服務,而且真正由人民組成……本書對於這種以民眾同意為堅實基礎的制度,提供了相當具說服力的描述。」——《金融時報》

「當民主體制病入膏肓,本書提出一帖激進的藥方,力圖挽救民主的本質。

這個聳動的書名並未道出全貌。正如歐洲知識分子范雷布魯克在書中所主張,我們需要的不是削減民主,而是更純粹的民主。他寫道,將民主等同於選舉是大錯特錯。事實恰好相反,選舉是反民主的,選舉創造了一批脫離選民、且不被選民信任的政治貴族。是以,「由此看來,『民主疲勞症候群』的根本病因在於,我們全都成了選舉基本教義派,既瞧不起當選人,又將選舉奉若神明。」假如民主疲勞症候群就是那急速惡化的疾病,又有何治療方法?作者以歷史方法謹慎立論,提倡回歸古典時代雅典的民主原則,其公民參與的方式並非投票,而是抽籤。代表人民組成政府的執政者,其遴選方式就如現代民主國家選擇陪審團一樣,將重要的決策交付隨機抽選出的公民手中,由他們進行商議並達成共識,而非透過投票或功績制推舉人選。此提案的靈感來源中,較新近的是一名德州學者提出的「審議式民主」概念,該學者有鑑於愛荷華和新罕布夏等較不具代表性的州,卻對總統選舉擁有極大影響力,從而提議由一個規模較小、較多元化的團體組成議會進行審議,這樣的程序也許會比現在的兩極分化更有機會改變想法。面對如此激烈的變革,最感震驚的莫過於擔任守門人的政黨、媒體,以及其他既得利益者。然而,「我們為何接受遊說團體、智庫和各類利益集團得以影響政策,然而對於是否將決策權給予普通民眾,卻感到猶豫不決,他們不正是與政策最為休戚相關的嗎?」

讀者若不認同本書提出的療法,至少應會承認其診斷確實一針見血,精準敏銳。──《科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大衛‧凡‧雷布克(David Van Reybrouck)

比利時非虛構作家、劇作家、詩人。先後出版了暢銷書《瘟疫》(De Plaag,2008)、《任務與白蟻的靈魂》(Missie & Die siel van die Mier,2011)、《剛果:一部歷史》(Congo. Een geschiedenis,2011)等。其中《剛果:一部歷史》是他最成功的著作,榮獲2012年美第奇獎(le prix Médicis),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