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道德哲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9 07:02

内容简介

本书解答了一个经常困扰师生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哲学对实践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作者批判性地思考了时下流行的一些教育哲学观点,并就哲学是否该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是否该将“教育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新分支展开了讨论。该书强调相对主义并不见得比绝对主义更有说服力,因而倡导采取改良的功利主义立场。作者还在本书的最后部分就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做了演示。

著者

罗宾·巴罗,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曾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992—2002)。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和道德哲学,研究兴趣包括教育理论、人文学、对人类活动开展实证研究中的内在问题、高等教育的角色。巴罗教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跨越两大洲的教研生涯中先后就职于伦敦城市学校、莱斯特大学和西蒙弗雷泽大学,还兼任过西安大略大学和奥克兰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在哲学、古典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出版专著23部和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代表作有《柏拉图》《教育中的道德哲学》《柏拉图、功利主义与教育》《常识与课程》《幸福》《学校教育哲学》《激进教育》等。1996年,罗宾·巴罗荣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译者

王丹斌,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在The Journal of Asia TEFL、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

著者

罗宾·巴罗,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曾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992—2002)。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和道德哲学,研究兴趣包括教育理论、人文学、对人类活动开展实证研究中的内在问题、高等教育的角色。巴罗教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跨越两大洲的教研生涯中先后就职于伦敦城市学校、莱斯特大学和西蒙弗雷泽大学,还兼任过西安大略大学和奥克兰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在哲学、古典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出版专著23部和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代表作有《柏拉图》《教育中的道德哲学》《柏拉图、功利主义与教育》《常识与课程》《幸福》《学校教育哲学》《激进教育》等。1996年,罗宾·巴罗荣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译者

王丹斌,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在The Journal of Asia TEFL、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写了《英语诗歌常识与名作研读》(参与)、《修辞写作》等教材,负责完成“英语写作能力与二语课堂教学手段的相关性研究”等项目,承担过安布罗斯·比尔斯的小说《霍尔平·弗雷泽之死》及上海电视台多部译制片的翻译工作,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地访学,2008年获评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