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琐记

联合创作 · 2023-10-02 20:32

《哈佛瑣記》是筆者個人對哈佛求學時代一些瑣細的回憶。除最末一篇----〈重返哈佛〉----是描寫去年歲末重返哈佛的經歷之外,其餘十四篇都是記載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三年之間的見聞。

不可否認的,這些回憶都十分主觀,因此不免是片面的。讀者不難在字裡間發現筆者對哈佛的偏愛,這個偏愛實源於六年哈佛生活所產生的深摯情感,而不是可以用理性來推論的。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一個奧秘的精神泉源,不斷地支持他在現實世界裡過活,尤其在俗事紛擾之際,還能回到自己心靈的世界滋養休息,以便重新出發。

哈佛的可貴之處,便是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讓每個人嘗試去表達自己,發覺真實的自我。在哈佛,每人受到鼓勵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覺,按照自己喜愛的方式去生活。除了個體層面的解放之外,哈佛還能夠承接西方智識的傳統,使置身其他的人隨時可以與古人精神相往來。

威廉‧詹姆士 (Wil...

《哈佛瑣記》是筆者個人對哈佛求學時代一些瑣細的回憶。除最末一篇----〈重返哈佛〉----是描寫去年歲末重返哈佛的經歷之外,其餘十四篇都是記載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三年之間的見聞。

不可否認的,這些回憶都十分主觀,因此不免是片面的。讀者不難在字裡間發現筆者對哈佛的偏愛,這個偏愛實源於六年哈佛生活所產生的深摯情感,而不是可以用理性來推論的。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一個奧秘的精神泉源,不斷地支持他在現實世界裡過活,尤其在俗事紛擾之際,還能回到自己心靈的世界滋養休息,以便重新出發。

哈佛的可貴之處,便是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讓每個人嘗試去表達自己,發覺真實的自我。在哈佛,每人受到鼓勵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覺,按照自己喜愛的方式去生活。除了個體層面的解放之外,哈佛還能夠承接西方智識的傳統,使置身其他的人隨時可以與古人精神相往來。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曾描述他心目中「真正的哈佛」,他說:我相信,就培植自主與孤獨的思想者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學,無出其右者。哈佛的環境不祇允許,而且鼓勵人們從自己的特立獨行之中尋得快樂。相反的,倘若有天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模成單一固定的性格,這將是哈佛的末日。

筆者毫無異議地贊成詹姆士的想法。

的確,世界上還有不少大學的歷史比哈佛更悠久,還有不少大學的校園比哈佛更美麗,還有不少大學的精神比哈佛更貴族;但對筆者而言,只有哈佛才是心靈的故鄉。

=================================

三十年前,怀着前往“西方取经”的宏愿,远渡重洋,到哈佛进修。其时名师云集,诸如哲学的罗尔斯、心理学的科尔伯格、社会学的贝尔、思想史的史华慈,百家齐鸣,交织成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身临其境,聆听人间知识的曲目,何其幸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师逐一陨落,哈佛也迈入一个“无大师的时代”。但这种自由、多元、独立的学术精神,却深植我心,且影响了日后自己治学的取向,而受用无穷。诚如詹姆斯所言,哈佛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因此,真正的哈佛人无需魂牵梦萦,而是勇往直前,开疆辟土,追寻美丽的新世界。

吴咏慧,原名黄进兴,1950年生于台湾。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受业于史华慈、余英时两位先生。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与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2008年荣任台湾中研院院士。著有《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优入圣域》、《圣贤与圣徒——历史与宗教论文集》、《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半世纪的奋斗》等。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