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简牍初论

联合创作 · 2023-09-25 22:38

2015年7月在南昌西漢廢帝劉賀墓出土了5200餘枚竹簡和170餘版木牘。這批簡牘出土後即被媒體報道並受到學界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經初步判斷,竹簡基本屬於古代書籍;木牘內容除書牘外,尚見有奏牘與詔書;另有孔子衣鏡與木楬計109枚。所出西漢簡本《詩》《春秋》《論語》及《禮記》類、《孝經》類等儒家文獻,是出土典籍類文獻的一次重大發現,墓中所出《詩》《論語》亦有較明確之師承來源,對於研究儒家學說及其經典文本的傳佈、演變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歷代學者爭論不絕的一些疑難問題由此可望得到新的啓示,同時也爲瞭解漢代社會上層的教育、文學、修養以及思想信仰等提供了新的信息。以往出土簡帛中有關西漢時期王、侯一級官方文書與私家文書均較爲罕見,這批簡牘中涉及昌邑王、海昏侯的有關文獻,特別是其家內舉行祭祀典禮的資料,爲研究西漢諸王與列侯制度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海昏簡牘初論》將爲...

2015年7月在南昌西漢廢帝劉賀墓出土了5200餘枚竹簡和170餘版木牘。這批簡牘出土後即被媒體報道並受到學界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經初步判斷,竹簡基本屬於古代書籍;木牘內容除書牘外,尚見有奏牘與詔書;另有孔子衣鏡與木楬計109枚。所出西漢簡本《詩》《春秋》《論語》及《禮記》類、《孝經》類等儒家文獻,是出土典籍類文獻的一次重大發現,墓中所出《詩》《論語》亦有較明確之師承來源,對於研究儒家學說及其經典文本的傳佈、演變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歷代學者爭論不絕的一些疑難問題由此可望得到新的啓示,同時也爲瞭解漢代社會上層的教育、文學、修養以及思想信仰等提供了新的信息。以往出土簡帛中有關西漢時期王、侯一級官方文書與私家文書均較爲罕見,這批簡牘中涉及昌邑王、海昏侯的有關文獻,特別是其家內舉行祭祀典禮的資料,爲研究西漢諸王與列侯制度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海昏簡牘初論》將爲學界提供這批重要資料的初步整理及研究成果,書中的多數竹簡、木牘及孔子衣鏡等材料均爲首次發佈。

朱鳳瀚,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所長,代表作有《商周家族形態研究》《中國青銅器綜論》等。

柯中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