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洋口英华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4 13:00

学校简介学校为省级绿化红旗单位、市级文明校、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设校史室,建英华亭,立东方军政治部旧址简介碑和彭德怀及雷锋塑像。近几年,我校在“尔乃世之光”校训的激励下,按照“脚踏实地抓管理,与时俱进谋创新”的工作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治校,狠抓内部管理,强化素质教育,力促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2000年国家教育“两基”验收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得到显著改善。近几年,学校基本建设总收入236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089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2985平方米、教职工宿舍809平方米、室内体育室250平方米。改建装修学生宿舍楼847平方米,扩建装修24套教工宿舍。配套厨房、卫生间、装修校门口、改建传达室、铺设水泥球场两个。改善办学条件总收入40多万元,购置电脑45台,目前正在着手购进30台电脑和配备多媒体教室,去年开通了校校友会通校园网络,购进钢琴1架,按标准配备的阶梯教室有180个座位,按要求配置语音室、舞蹈室和美术室,参照农村二类校标准配齐理、化、生实验室器材。同时,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和各教研组等设施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71538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1平方米;山地面积446亩;图书511523册。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电教室、体育室等办学设施达农村二类校标准。高级教师85人、一级教师12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历史变迁福州英华中学,于1881年由美国传教士麦铿利在福州仓山创办,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当时战火蔓延到东南沿海一带,英华中学上课受到严重干扰。时任校长(也是首任华人校长)陈芝美博士决定将英华中学内迁。洋口在历史上是八闽四大名镇之一,是闽北重镇,三面青山环绕,一川秀水东流,当时人烟辏集、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招揽着四方商贾,农工云集。陈芝美校长经过一番比较论证后,毅然决定搬迁到洋口继续办学。1938年6月6日,作为先锋队高二(七七级)学生50余名,由几位老师带领迁到洋口上课。接着高三(五四级)也迁到洋口,学生共有129人。11月高一(天鸡级),初三(更生级)及初二(惊涛级)学生共167人分两批迁往洋口,初一(群生级)仍在福州上课。1939年4月群生级学生和在榕的部分教职工及家属,连同学校部分教学设备、图书、仪器等,先后安全迁抵洋口中。 学校一迁到洋口,陈芝美校长立即邀请各界知名人士支持学校在洋口办学。成立了英华中学董事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如福州会馆、汀州会馆、八角楼、三元殿、复龙祠等处,无偿借给学校使用。英华中学迁到洋口后,除修缮地方公产借用为校舍外,先后兴建了高智楼、林吉楼、平和楼、哲明医院、心公科学楼、文渊图书馆。哲明医院是当时洋口镇唯一的“病人之宫”。 在解决了楼房困难后,照明问题就显得突出了。洋口原有一个电厂因缺燃料不能发电而停办。晚上没有电灯,自修时间学校点了煤油汽灯,供学生复习功课。熄灯后有很多学生需要继续完成作业或是准备第二天的考试,他们每人都自备一盏煤油灯,以供“开夜车”之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后八年,是英华办学艰苦时期,发展时期,更是黄金时期。这八年,英华办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繁如星云,灿若泰斗,是英华史上最为动人的一章,彪炳宇内。据统计,八年间,毕、肄业学生达千余人,占“英华”1881-1951年的70年的学生总数2500人的40%。涌现了大批的人才:有革命志士仁人,如中共闽江工委员杨申生、傅孙焕,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中共省委闽浙赣地下军副司令曾焕乾等;有数以百计的专家、教授、学者,如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陈彪,著名中科院学部委员高由禧、曾融生、林亲基,国务院学部委科评小级高放,中国驻肯尼亚全权大使、北大教授薛谋洪,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影评委员石方禹,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罗慰慈、林友华主任医师等,美国国务院商务部经济学家陈乃润,美国化学专家李联欢和著名教授江祖贻,土木工程专家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黄仰贤、曾受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的美国普度大学教授林本铭;散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北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人的企业家中,有泰国棉花大王丁政曾,菲律宾女企业家邱以芝,台湾企业界知名人士陈炎生、黄萃源等。 英华中学内迁洋口的八年期间,除招收福州地区的学生以外,还广为招收顺昌洋口的本地学生入学。数年间,共有60余名本地学生从英华中学毕业,其中也不乏许多优秀人才。英华师生在潜心教学读书之余把自己置身于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浪潮之中。1938年底至1939的初,洋口有地下党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在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当时英华师生参加这一组织的的八人,组织“民众歌咏团”,演唱抗日歌曲,还组织“晨呼队”,早晨在街上唱歌、喊口号、张贴墙报和漫画等,以此唤醒民众,增强抗日爱国意识。1939年春,以高三(“力学级”)学生许世华为书记,在洋口成立了“中共英华特别支部”,开展斗争。1940年许世华调武夷干部学校学习,马绍永接任英华特支书记。1942年夏天,马绍永回福州时被捕到永安审讯,后被关进崇安集中营,洋口特支就孙道华担任。1940年夏马绍永曾组织了一个“秘密读书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起民众共同投入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行动中去。许多英华学子走上革命道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定员生命的英华中学共产党人就有24位,他们的英勇献身的业绩令人肃然起敬! 英华治学严谨,讲求教学质量。陈芝美校长提出的“第一流学校”、“第一流教师”、“第一流学生”的三大中号,在他主政20年中努力付诸实施,并结出累累硕果,显示出了爱国教育家的伟大气魄。英华十分重视德育培养,如从1938年起,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都要取了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班名,象“七七”级名,就是教育学生不忘国难,抗日救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十分重视给学生贯输爱国家、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直、诚实、助人为乐的美德和勤奋求学、艰苦朴素的精神。治学严谨体现在教学管理中,英华有一套严格规定:新生入学,要进行“入学训练”,由校长、教师分别介绍校史、传统、校风,然后每个学生要订立学约,经学生家长签名,还要一个殷实商店担保,如违反其中一条,应退学;考试成绩二门主科不及格者留级,一科不及格者为“积欠”,一科补考不及格或两科“积欠”者均要留级。此外,学位还规定累计二大过和一小过者应退学。这种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校规与培养学生良好首先品质的精神是相一致辞的。 英华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包括举办各类讲座、各种文艺演出和各项体育比赛等,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增强体质无疑都起到很大作用。团结友爱的“家庭化”精神经久不衰,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后,许多学生与家庭失去联系,断绝了经济来源。面对这种困难局面,陈校长以洪亮的声音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布:“在这里,学校就是你们的家庭,我既是你们的校长,又是你们的家长;只要我在饭吃,你们也有饭吃。”于是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出现了:陈校长主动降薪,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还主动不拿薪水,与全校师生同甘苦,共患难;发动学生开荒种植蔬菜瓜果和砍柴,派人到泰宁购买大米,自制教学用品,做到开源节流;设立互助会,为贫寒子弟减免学费;建立学生储蓄所;学生宿舍设校监,与学生同住,聘请女员工,为学生缝补衣袜;建立哲明医院,使师生疾病得到及时治疗。英华家庭化精神经久不衰,如今校友们尽管散居在五湖四海,不管时间多长,对母校都怀有深深的怀念之情。校友间团结友爱,亲如手足,英华家庭化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1945年抗战胜利后,英华中学又迁回福州。英华中学在洋口的八年,他们坚持民主进步,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讲求教学质量和团结友爱的“家庭化”精神,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和革命志士,其办学业绩早已蜚声海内外。1993年6月6日,由县政协牵头,福州英华英语学校与洋口中学签约结为姐妹校。“尔乃世之光”的校训,又镌刻在旧址石碑上,熠熠生辉。1996年2月28日,县政府(96)号文同意洋口中学再定名为洋口英华中学。 愿这两朵教育园地里的鲜花,将开放行更加鲜艳,为祖国四化建设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校训尔乃世之光校歌欹欤休哉,唯我英华,肇造自鹤龄。欹欤休哉,唯我英华,雄踞闽江滨。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济济萃群英,蔚成学府兮,负盛名。 欹欤休哉,可爱哉我英华, 欹欤休哉,可喜哉我英华!百年树人,十年树木,创福我邦家,嫏嬛福地兮,我英华!欹欤休哉,唯我英华,教泽遍闽疆。欹欤休哉,唯我英华,令闻播四方。学参中外,理究天人,才具皆栋梁,丞我髦士兮,邦之光。 欹欤休哉,可爱哉我英华, 欹欤休哉,可喜哉我英华!百年树人,十年树木,创福我邦家,嫏嬛福地兮,我英华!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