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第三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2 14:18

简述近年来,学校在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亲、校友、海外侨胞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发扬“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勤奋进取,团结务实,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全面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绿色学校、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区德育先进单位、区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05年高考学校以上省专线386人,本科116人的优异成绩再次名列新罗区同类校第一名。回顾龙岩三中近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为“一大特色三大亮点”。校园文化一所学校影响力取决于办学历史的长短,办学质量的高低,办学规模的大小,文化底蕴的深厚,以及是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是否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龙岩三中办学60多年来,已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确立了“质量强校、特色立校、思想建校、改革兴校”的办学思路;铸就了“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形成了“团结开拓,求实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文明”的教风,“尊师好学,勤奋拼搏”的学风。学校在教师中始终强化四个意识:主人翁意识、创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全体教职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热爱三中、振兴三中、建设三中的事业中来。努力实现学校三大办学目标:一是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科研的先进学校;二是成为辐射教育教学成果的窗口学校;三是成为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特色示范学校。着力建设三大工程:一是实施教育理念工程,构建现代化封闭式管理模式;二是实施校园建设工程,创建现代化窗口学校;三是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骨干教师队伍。“三大目标、三大工程”的提出将是我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里程碑,为学校今后的发展确定了位置,指明方向。办学特色特色就是生命,创新才有活力。创新精神是民族兴旺的根本,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六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了龙岩三中办学的实力,学校不仅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打造出了办学的品牌,更可喜的是学校立足于农村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创出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办学特色。学校非常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加大投入教科研的力度,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接入电信宽带网,配备电子备课系统,在每个年级成立了两个多媒体教改实验班,大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课程整合的应用。学校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的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各年级、各学科、各阶段、各类型的课程整合活动。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形象教学,探讨不同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既缩短课堂授课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2004年学校同北大附中合作办学,成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精心选用北大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初、高三毕业班教学服务。学校认真组织了教师观摩北大附中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有重点地组织学生观看北大附中初高中复习课,鼓励教师下载或查阅教学资料,与此同时,还下载学科试卷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些网上资源和学校的需求非常吻合,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容,有课堂实况、影视资料、还有大量的文本信息可供教师参考,教师们与自身教育教学内容,包括备课思路、课堂教学手段等,两相比照,找出差距。一年来,效果极其明显:教师上好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学校还在各年段开展了“极速英语”、“敏特智能英语”等教学实验,对参加网上学习的学生,学校进行了导向培训,使他们具备网上学习所应有的素质,包括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寻求帮助的能力等。目前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研规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等课题项目已经结题,走出了加大投入,实抓培训,以教研促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之路,2004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建成含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组办公设备、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8个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的校园局域网,接入宽带网,设立了学校网站http://fjlysz. net,配备了国之源和腾图资源库。学校网络丰富的资源,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为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学校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由工会牵头组织,举办了九期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班,并进行考试和竞赛,目前大部分教师通过了NIT模块考试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陈文莹,邱建钢两位老师在参加区教职工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得第三名和第五名,获新罗区计算机应用能手称号。目前老师们用文稿演示、方正奥思、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课件400多个,上传校园网课件349个。李晓婕老师的课件《CO2的实验》在2002年全国(华东片)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国家级二等奖;罗芹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课件《长江》在2002年省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谢丽清、谢美青老师的课件获2004年省电教馆教学整合优秀奖;黄子建老师的课件《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获2004年省第二届初中地理教学创新赛二等奖。学校老师还踊跃参加了省、市、区相应的信息技术教研课题及国家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广泛应用多媒体举办公开课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习惯教育学校充分发挥红土地老区优势,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邓子恢纪念馆举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清明节到东肖革命纪念碑接受心灵洗礼,到后田暴动馆、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取得了良好教育成效。学校还深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目标的养成习惯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可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年段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学校持之以恒,狠抓养成教育,以“习惯教育月”为契机,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每周改掉一个不良习惯”“每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等活动。要求同学们树立责任意识,从卫生、守纪、礼仪等三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从五个方面抓起,一是生活行为规范,二是学习行为习惯,三是劳动行为规范,四是交往行为规范,五是社会行为规范。学校德育管理特色化是以年级管理个性化来形成的。在“习惯教育月”活动中,初一年段开展“养成习惯”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初二年段开展“学习习惯”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三年段开展“考试习惯”教育,树立良好考试的心态。在高中部以“中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为目标,高一年段进行“强化规范,自我定位教育”,高二年段进行“淡化规范,完善自我教育”,高三年段进行“超越规范,理想目标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科技创新创造活动、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健康情趣审美活动等四个方面,实现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形化,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认真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龙岩三中一日常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通过多种方式,使“讲规范、讲道德、讲文明”等理念深入人心。制定出《龙岩三中安全管理工作体系》,把安全、纪律、卫生、公寓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狠抓落实,通过政教处、年段、保卫科的齐抓共管,实现了学校秩序的进一步优化,学生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养成习惯教育活动的开展,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道新亮点。常规管理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学校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地制宜,狠抓教学中心工作,根据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划。坚持分级管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制度,加强对初、高中教学的宏观调控,统一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管理措施,教学工作呈现统一、有序、协调的发展态势。   学校非常注重“双基”传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过关,建立了教案抽查评比制,领导督查课堂制,听课、评课制。教案写作、课堂教学都以是否重视基础、面向全体为主要依据,力促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提高。为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教学的侧重点,依据“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面向全体,注重基础,努力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突出了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力度。   教学常规管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学校在常规管理上始终坚持“五严格”:一是严格教学计划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开齐开足课程;二是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兴趣小组、教研、师德等九个方面进行监控和跟踪;三是严格教学研究管理,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法、学法和学生思想品德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严格学生的学习管理,力求使学生学习达到规范要求;五是严格教学质量管理,主要考核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取得的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教学常规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必须达到的规范。学校因此也根据常规制定配套方案,制定《龙岩三中教学常规评分细则》、《教案检查记录》、《作业批改登记》、《龙岩三中新教师培训计划》、《毕业班奖惩条例》等,并逐一抓好落实。   学校采取多种进行形式考核,主要举措有:一是以常规管理条例为准绳,评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教学之星”;二是开放高级教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评优课,以浓厚教学风气;三是制订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四是严格考纪考风,从考试命题、监考、评卷、统分,环环落实,减少不真实成分,提供教师平等竞争的机会;五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统计、分析、公布制度。此外学校在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自习辅导、补偿训练、材料选用和试题纠错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加大了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优化了备课方式。加大了“三课”活动的调控力度,加大了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增加学生评教次数,加强对目标生、边缘生的帮辅。目前,随着学校封闭式管理力度的加大,学校各项工作必将更加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日趋成为学校办学的一道新亮点。科研活动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这么说,谁抢占了教科研这一制高点,谁就抓住了教育的明天。因此,学校构建了以学校教务处为主体,教科室、教研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科研管理模式,形成了处、室、组三级教科研网络,教务处发挥领导、调控、保障作用,教科室发挥指导、管理职能,科研组由骨干教师组成。自此,学校教科研工作进入了快车道,不仅有自己的机构、组织、人员,而且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浓厚科研风气:一是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科研组织健全,每期都有制定教科研计划,按计划每双周二进行教科研活动,活动有主题、有记载;二是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经验交流,请教有所长的教师上台讲经验、切磋教法,取长补短;三是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并提早布置,要求每位教师每年撰写两篇论文,并制定奖励方案,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评选,对优秀教案、学生作业进行展览;五是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月活动,活动包括示范课、公开研讨课等。   教科室成立后学校还迅速围绕高三备考工作开展了五项专题研究。一是研究“两纲”(大纲和考纲);二是研究“两课”(复习课与评讲课),总结分析了高三“两课”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了相应措施;三是研究“两题”(近年高考试题及各地信息题),捕捉高考信息;四是研究“两层”(优秀层、中间层),积极搞好培优帮差工作,重学法指导、应试技巧,应试心理辅导;五是研究“两综”(文综和理综),固守本学科,突破交叉口。为了借鉴、学习他人先进办学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福州、厦门等地取经,并请区、市教研室专家做专题讲座。为了将教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加强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收集的信息、学习心得、考察报告刊发,让全校教师学习。   为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了各种通识培训,认真指导新课程改革实验,制定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改教学活动竞赛等。目前,学校课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郑丽萍老师的论文《借助多媒体与情感教学,实现快乐学习》,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优秀论文;李捷老师的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新课程的整合》获省教育厅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福建教育》2003年第十期发表;张炳东老师的化学论文入编2004年《中华素质教育》(CN98-4359/G4)。教师的各项技能也得到的全面的提高,谢丽清老师荣获福建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委员会组织的省第四届青年教师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学校实现了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习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由教书型向教研型转变的过程。教科研成为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成为学校管理的新亮点。创新体制只有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有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团结扎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教育创新突破性的进展。学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实现省二级达标学校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今后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创新德育教育:要在提高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切实保证德育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我们必须在所有课程中渗透德育,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师生交往等一切时空中渗透德育,把育才和育人结合起来,树立学校各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一是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如德育与体育竞技、艺术教育相结合;二是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三是拓宽德育领域,变单线型为网络型;四是区分德育对象,变整合型为层次型;五是更新德育手段,变传统型为现代型;六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空泛型为诊断型。我们要注重德育研究,重视德育实验,形成扎实有效的龙岩三中德育工作特色。   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要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科研上有新突破。一是要抢抓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机遇,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课程改革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特别是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自然成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要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必须认真开展师德教育,塑造新型教师形象;深入开展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扎实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实施常规教学达标活动,提高教师岗位能力;全面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克己奉公、优质高效、具进取精神、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形象。三是要优化教师评价制度。认真执行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制、学生评价反馈制,继续探索新的更趋合理的评价制度。四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探索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   创新后勤管理:学校要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开展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学校始终追求一种对学生进行优质服务的教育。这种优质服务既决定了教育者教育教学的态度、水平和质量,而且还决定于受教育者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了追求这种优质服务,学校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克服了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对校园进行改造和建设,学校面貌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教师公寓等一应俱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假山喷泉、生物地理园,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方便化、文体设备的多样化,并在各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全体教师手机加入集团网,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学校还开通校园局域网,促进校园内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内部资源库共享,并建成学校内外两个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与国内外名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上进一步向数字化迈进。   尽管如此,学校距现代化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校舍破旧简陋,教室、公寓不足,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尚不完善,尤其缺少作为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志的综合大楼,因此综合大楼的资金筹措和建设工作将是学校近年改善办学条件的首要任务。为实现现代化办学的目标,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完善性的基建和绿化、美化工程,使学校真正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效益优良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实现省二级达标校的目标。一是要按校园布局进行规划性建设,筹措资金建设学校综合大楼,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二是要按省二级达标校的标准,进一步装备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等,使硬件设施达二级校标准。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局域网并加强管理,使校园局域网真正成为师生资源共享的教学工具。   在“十一五”期间,龙岩三中将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良好契机,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实现龙岩三中教育事业可持续的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一定要团结开拓,求实进取,积极争创省二级达标学校,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而努力奋斗。   现任校长:谢适平 书记:邓明平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学校设置占地146亩,建筑面积45800余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实验楼1 幢可容纳24个教学班。有设备齐全的电教室、微机室(共有多功能微机24台)、语音室和阶梯教 室。拥有足球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拥有图书15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各类教学设施如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会议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有可容纳近千人就餐的礼堂餐厅;有400米跑道 的标准田径场;有年产值200多万元的校办印刷厂。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50余人,中级教师 90余人。1999年时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人。校园内有 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教工宿舍小楼,与主体教学楼、学 生宿舍楼交相辉映,错落有致。 不但以其崭新的校貌点缀着大地.更以其成为“人才的摇篮”而受到人们关注。 建校以来已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万名合格新 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