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第三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2 13:31

学校简介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龙岩三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奇迈山麓,毗邻龙岩学院,是一所具有七十年历史的完全高中。学校创办于1941年8月,名为“私立溪兜初级中学”,1949年更名“私立东肖初级中学”,1953年政府接管更名“龙岩初级中学”,1955年更名“龙岩第三中学”,,1959年更名“东肖中学”,1978年被定为市重点中学,1998年4月通过省三级达标校验收,2001年10月恢复 “龙岩第三中学”称号,2012年底挂名“龙岩学院附属中学”。七十多年来,龙岩三中始终贯彻“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根植于革命老区的红土书香建设,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如李松波、邹景忠、张晨曦等专家学者;如第五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获得者张仁强先生,以及福建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著名青年舞蹈编导张云峰等优秀校友。学校占地171.4亩,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41人,其中高中24个教学班,学生993人;教职工172名,其中专任教师155人,高级教师51人,占教师总数33 %;一级教师61人,占教师总数39.4%;具有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聘的教师人数88人,占教师总数的56.8%;其中高级教师占17.4%;高中教师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为95人,占高中教师总数96 %。目前学校拥有多功能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三幢,实验楼一幢,图书楼一幢,教工公寓一幢、学生公寓三幢,室内体育馆一幢,办公楼一幢、生物地理园以及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地理、历史专用教室、计算机教室、通用技术教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所有班级安装班班通。各项教学、办公、生活设施均达到省二级达标高中标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绿草如茵,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已营造一个学习环境优美、活动场地充裕、住宿条件舒适的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突显。地处“老区、侨区、文化区”之称的东肖镇,是闽西人民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有许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后田暴动馆、邓子恢纪念馆、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纪念馆等,邓子恢、陈明、张溪兜、陈客嬷等党的优秀儿女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和革命事迹,为学校的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东肖还是著名的侨乡,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广大爱乡爱校、热心公益的侨胞乡贤的支持,许多建筑都是由华侨捐建并命名。如张仁强先生捐建办公大楼“锦河楼”、 “维地图书馆”及校大门;张秋萍先生捐建学生公寓“少舟楼”;雷铁民先生捐建学生公寓“铁民楼”;苏育华女士捐建“怀乡思亲体育馆”。海外侨胞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忠心爱国的民族精神,深深地融入了龙岩三中的校园文化。一代代三中人沐浴红色,传承历史,秉承老区精神、华侨精神和“以人为本,责任育人,创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精神及“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的校训,逐渐形成了“负重拼搏、务实创新”的三中精神,确立了“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发展促校”的内涵发展道路。近年来,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0—2012届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分别达到89.44%、93.91%、94.88%。2010—2012届高中毕业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分别为98.02%、99.35%、99.65%,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分别为86.47%、85.96%、93.4%;近三届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达46.82%、52.59%、31.7%。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绿色学校、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市文明学校、区德育先进单位、区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教学条件校园环境校园文明、环境优美是学校的工作目标之一。在上级优教举措及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校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兴建了综合大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室内体育馆等,教学基础设施齐全,拥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地理、历史专用教室、计算机房、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学校体育场地,办公生活用房以及教室、寝室、餐厅生均面积均达到省定标准,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学习条件。校园校舍。校园布局按市规划局总体规划实施,布局合理,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运动区等。校园占地面积达114261平方米,生均面积为74.1平方米;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校舍总面积达24525平方米,生均达15.9平方米;校园周边较整洁、美观,绿化逐年增加,现已达11296平方米,生均达7.3平方米,为师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普通教室、教学办公室、科技活动室、地理教室、生物园地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省定技术装备标准的规划建议要求。实验室装备。学校建有实验楼一幢(2561m),设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含危险药品室)、生物标本室、实验教师办公室等专用教室和附属用房。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按要求配齐配足。理、化、生实验室各有1间配备多媒体演示系统,有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管理,学生分组实验仪器能保证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学校理、化、生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教师。信息技术装备。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并按规定配齐相关设备,使用面积、间数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要求。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3间,总面积为288m,计算机网络教室每间面积为96m。学校有38间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14间,每间多媒体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多媒体投影机1台、视频展示台1台、电动银幕1幅、音响系统1台并接入校园网设备1套。建有1间多媒体阶梯教室,面积为240 m。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班班通、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进一步为教育教学服务。体育装备。学校体育装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装备标准》规划建议要求:学校有标准400m塑胶田径场1个(八道跑道),标准篮球场5个,排球场2个;学校建有室内体育馆一个,面积为1100m,有2间体育器材室(105m),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按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二类标准要求配齐,体育器材使用率和完好率高。通用技术、艺术、卫生装备。学校通用技术教学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有通用技术实践室2间,每间面积为96m,劳技室1间,面积为63m,并向学生充分开放。学校美术教室和器材室、音乐教室和器材室的设施设备配置,严格按《福建省普通高中艺术装备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特点及条件进行合理配置。美术室1间面积为96m,书法教室1间面积为96m,美术器材室1间面积为24m;音乐教室2间,一间面积为96m,另一间面积为63m,配备多媒体演报系统,音乐器材室1间面积为24m;卫生保健室1间,面积为47m,器械与设备按教育部《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要求,配备率达100%,器材目录清楚、保管完好,卫生室有必备的常用药物,常用药物达40种。图书馆装备。学校建有图书馆一幢,2008年通过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验收,2012年通过复查验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450m,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藏书室、借书处、采编室、艺术作品展示厅(校史展室)、清洁室、卫生间、杂物储藏间等。其中教师阅览室1间,110m;学生阅览室1间,302m,书库面积302m,能为学生开设图书情报分类及检索等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学校藏书共89165册,57.86册/生,报刊种类计123种,各类工具书有400多种,每个学科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音像资料、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料,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电子阅览室与龙岩学院图书馆联网。学生食堂宿舍。学校建有学生食堂1座,面积为1269.2㎡,现有就餐人数为486人,设座500位,生均就餐面积2.61㎡;学校按食品卫生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和《食品卫生检查制度》等制度并上墙,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堂领导管理小组,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的要求进行日常管理,食堂达到量化分级管理的B等级。学校现有寄宿生486人,学生宿舍3幢,建筑面积4480㎡,生均9.21㎡。学生宿舍基本的生活设施齐全。有专职男生活辅导员1人,女生活辅导员1人,教师兼职生管员4人,由政教处统一管理。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统一,团结协作,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学校特点,结合自己的优势,经过艰苦努力,摸索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办学思路,并在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东肖镇红色资源、侨区资源,培育德育特色。一是老区优势:东肖是革命老区,学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进行多样性的革命传统教育。如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在邓子恢纪念馆举行;清明节到东肖革命纪念碑扫墓;给老前辈送温暖;参观后田暴动馆、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纪念馆等。二是侨区优势:东肖也是侨区,学校充分利用旅外侨民归国观光、参加校庆、回乡探亲等机会,请他们回母校作报告、讲创业、讲体会,教育学生艰苦奋斗、爱乡爱校。对华侨乡亲捐赠的办公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都树碑立传,带领学生参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文化区优势:东肖同时又是龙岩市著名的文化区,龙岩学院的建设开辟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龙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开辟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身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土地文化内涵,海外华侨艰苦奋斗、爱乡爱校的精神又开辟了丰富的华侨文化内涵,通过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四是结合东肖镇打造 “生态新城、文化新区”的发展定位,收集资料,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大镇东肖镇》,从老区文化、华侨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乡土文化六个方面体现东肖镇独特的文化资源,培育校本课程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艺体工作,培育艺体教育特色。学校成立了运动队、艺术队、鼓号队、花束队,成立摄影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参加各种文体比赛,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育艺体教育特色。近三年来该校获全国美术大赛集体壹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美术郑哲玄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第九、十、十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特等奖1次、一等奖5次、二等奖10次、三等奖15次、优秀奖11次;黄娉婷等8位学生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福建省青少年书画摄影比赛中获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优秀奖4次;麻俊宇等四位学生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展中获银奖1次、铜奖1次、优秀奖2次;郑哲玄老师在第十届PHE国际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中获得优秀辅导奖;2010~2012年间该校朱建忠老师指导的高中美术特长生的美术作品共获市三等奖以上5次、区三等奖以上9次;该校学生的钢琴作品《土耳其进行曲》《彩云追月》赴京展演,其中《土耳其进行曲》在2011年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由该校郑哲玄老师编导、四位学生表演的摇滚歌曲《温柔》在第七届“校园文化”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中荣获金奖;翁月丹老师指导的话剧《迷途》在“祖国颂”区中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获中学组一等奖,陈晓芳同学参加“祖国颂”新罗区中小学元旦文艺汇演获一等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审美能力,培育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广播站、校刊《奇迈峰》等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学校认真办好校刊《奇迈峰》、“校园之声”广播站,定期出好“五四专刊”、“环保专刊”、健康教育专刊“、法制教育专刊”等专刊,成为宣传学校的窗口,成为校园文化的特色。学校还深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通过读书活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红土书香环境。2012年5月,该校获新罗区教工委“建设幸福中国”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中学甲组二等奖,该校学生在区“读书活动”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廖志佳同学2011年11月参加全省青少年学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主题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11年该校学生参加系列证文活动中,共获省一等奖1次、市级奖7次、区级奖22次。提升校园绿化水准,增强育人功能,培育绿色校园特色。学校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德育教学中,形成了鲜明的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区绿色学校。学校历届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环境教育工作制度,形成环境教育工作网络。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了渗透式教学,对选修课、必修课、活动课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作出具体安排,细化要求,并把教育的力量扩大到教研组和每一位教师,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学校充分利用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环境科研活动,利用生物地理园、东肖森林公园等教学基地,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主题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如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环境教育专题活动。通过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德育工作学校进一步优化“以德育人,全员参与,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发挥“老区”“侨区”德育渠道作用,突出“华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学校以“首见责任制”形成德育工作管理体制,构建了一个基本、二个基础、三全管理模式。一个基本:安全教育;二个基础: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三全管理: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模式。学校利用校会,升旗仪式、年段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重视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事故等工作,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突发事件的水平,学校制定各类安全预案。学校安全工作形成了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工作格局。为落实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学校认真落实“十个抓”:抓学习、抓主题、抓督导、抓干部、抓生管、抓安全、抓两操、抓奖惩、抓早读、抓班会。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重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新生入学第一节班会就认真学习《龙岩三中日常行为规范》,并由政教处进行考试验收,学校每日由值日教师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检查,并进行评比并公布,对先进班级、先进个人予以表扬。学校德育工作能结合师生思想实际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革命老区教育资源优势---后田暴动馆、邓子恢纪念馆、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纪念馆以及东肖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思想教育及主题实践活动,秉承老区优秀文化传统,把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学生入团、入队、教师入党宣誓仪式安排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碑扫墓,开展“老区文明好学生”等主题班会活动,开展“青春献祖国,永远跟党走”诗朗诵比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读书活动,开展“红色之旅”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竞赛活动。通过组织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诗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使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2008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后田暴动80周年纪念大会”和电视剧“邓子恢”的开拍仪式并于2010年组织学生观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刊《奇迈峰》等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学校学生会在团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文学社、街舞社、器乐社、文艺队、体育队等社团,并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十佳歌手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学校通过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道德教育:在班级开展“感动就在你我身边”活动;在学校开展“美德校园”活动;在家庭开展“感恩父母”活动;在社会开展“我是青年志愿者”、争做“文明三中人”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师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学校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地制宜,狠抓教学中心工作,根据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划。坚持分级管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制度,加强对初、高中教学的宏观调控,统一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管理措施,教学工作呈现统一、有序、协调的发展态势。学校非常注重“双基”传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过关,建立了教案抽查评比制,领导督查课堂制,听课、评课制。教案写作、课堂教学都以是否重视基础、面向全体为主要依据,力促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提高。为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教学的侧重点,依据“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面向全体,注重基础,努力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突出了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力度。教学常规管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学校在常规管理上始终坚持“五严格”:一是严格教学计划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开齐开足课程;二是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兴趣小组、教研、师德等九个方面进行监控和跟踪;三是严格教学研究管理,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法、学法和学生思想品德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严格学生的学习管理,力求使学生学习达到规范要求;五是严格教学质量管理,主要考核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取得的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教学常规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必须达到的规范。学校因此也根据常规制定配套方案,制定《龙岩三中教学常规评分细则》、《教案检查记录》、《作业批改登记》、《龙岩三中新教师培训计划》、《毕业班奖惩条例》等,并逐一抓好落实。学校采取多种进行形式考核,主要举措有:一是以常规管理条例为准绳,评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教学之星”;二是开放高级教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评优课,以浓厚教学风气;三是制订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四是严格考纪考风,从考试命题、监考、评卷、统分,环环落实,减少不真实成分,提供教师平等竞争的机会;五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统计、分析、公布制度。此外学校在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自习辅导、补偿训练、材料选用和试题纠错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加大了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优化了备课方式。加大了“三课”活动的调控力度,加大了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增加学生评教次数,加强对目标生、边缘生的帮辅。科研活动学校深入开展课堂管理体制改革,以“课堂三导教学”模式为主导,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环节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通过“课堂三导教学”研究,用课堂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把教学质量抓实,把校本教研做亮,把常规管理抓严,把教师队伍带好的目标。几年来学校老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项目8个,省级课题项目3个,市级、区级及校内课题项目100多个,获得了2005-2007年度龙岩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8年、2010年新罗区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教师素质全面提高,谢丽请老师获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钟晓英老师、苎莹老师获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黄子健老师的“课堂三导教学”示范课《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获得福建省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录像课特等奖。2010年12月全国课堂实效改革工作会议在新罗区召开,该校承担了高中学科的示范课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张毅枫等14位教师被评为“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优秀教师。2011年6月“课堂三导教学”改革实验通过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十二五”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培”字上求创新,深化教师培训。课堂实效改革,重在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让教师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学校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工作: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级培训;二是深入开展校本培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改革意识。在培训工作中,学校对参训教师进行摸底造册,建立数据库,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深刻体会到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尝试和新的探索。“教”字上创特色,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努力做到“五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动力。教师利用“导学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向学生具体呈现,并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准教学切入点;二是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引导、点拨学生探究新知;三是优化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对“导学、导疑、导练”三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启发互动、精讲释疑;四是优化教学形式,整合教学技术。学校实现每个班级配备“班班通”系统工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实效改革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五是优化课堂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提高当堂训练的质量,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管”字上下功夫,狠抓常规管理。为了使“课堂三导教学”更好地开展,学校强化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管理要求,强化对备课组、教研组、年段的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制定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优质课评定制度、教研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研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主动开展课题研究,主动提升专业素养,主动进行教学探讨,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相结合。做到关注学习的方式改变、关注课堂效益的提高和关注校本研修的实效。“研”字上谋活力,做亮校本教研。“课堂三导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和“主动建构,掌握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学校通过创建平台,组织活动,建章立制,做好研究工作:一是采取周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智慧编写优质高效的“导学案”,促使教师自觉参与教研活动;二是开展教研活动月,安排骨干教师开示范课,通过评课的形式,对“导学案”的编写、课堂互动、精讲内容、作业检测、掌握程度等进行分析,指出优劣,提升能力;三是进行课题成果总结,对教师的优秀论文和导学案进行汇编,供教师学习参考。校园文化一所学校影响力取决于办学历史的长短,办学质量的高低,办学规模的大小,文化底蕴的深厚,以及是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是否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了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把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与时代精神、未来理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以人本教育思想为核心,学校班子广泛发动师生参与,还特别征求了教育界部分名流,最终确立了“以人为本,责任育人,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师的需求、个性,追求学校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责任育人”追求的是“育守责立身之人”,体现了三中人立志高远,立足常规和细节,培育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有强烈责任意识公民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手段,责任育人是核心,构建幸福校园是追求的目标。学校在“以人为本,责任育人,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把“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校训作为根本、治校方针和精神宣言,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确保德育优先的地位。学校以优化、美化、绿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中正确导向、鼓舞激励、规范管理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优化育人环境,深化学校内涵,营造学校特色。 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站、校刊《奇迈峰》等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学校认真办好校刊《奇迈峰》,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文化园地,成为宣传学校的窗口;学校加强“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建设,组建了学生宣传报道组,每天对全校广播,全面报道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真人真事;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结合各月的主题活动出好专刊,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深入开展创“绿色学校”活动。创绿活动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目的,学校加强了对校园责任区、教室卫生整洁工作的检查和评比,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出版环保教育专刊、健康教育专刊黑板报等活动,全面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学校开展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会、团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文学社、街舞社、器乐社、文艺队、体育队等社团,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十佳歌手赛等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丰富课余文化生活。2011年12月该校参加龙岩市中小学文艺汇演获二等奖;2013年1月29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主办的第七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播中,该校报送的摇滚歌曲《温柔》在众多参演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学校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通过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举办了科技活动周活动,“三小”作品竞赛,开设科技知识讲座,举办科技图片展等第二课堂活动。活动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得到有效发展。该校罗志祥老师指导李倩同学于2012年11月参加“第五届龙岩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一等奖。发展前景坚持学校科学发展,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是学校的奋斗目标。龙岩三中发展的远期目标是: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突显的龙岩中心城市重点完中。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是:主动融入教育强区建设,创造条件,做优初中,做特高中,创建封闭或半封闭式寄宿制的省二级达标学校,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为此学校要在核心文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实现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当前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开拓进取,最终实现文化立校的目标。目前学校全体师生思想高度统一,勤奋敬业,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各自的岗位中积极努力。通过严管理,严要求,科学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取得成效,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初中质量要有新的提高,努力在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育科研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力争2013年前通过省二级达标高中验收,2017年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验收。东肖作为龙岩中心城市的南翼组团,规划定位为集科教、产业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开发新区,2020年规划人口约20万,龙岩三中未来10年学校办学规模将达84个班,4200位学生。因此,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龙岩三中对于促进龙岩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0月1日,龙岩三中校友、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深入学校视察并举行了规划发展工作座谈会。市领导黄晓炎、张兆民、严志铭、郭丽珍、张秀娟、罗初辉,区领导王龙、廖德槐、王信南等陪同视察。座谈会上张志南副省长明确指出,龙岩三中要定位为龙岩中心城市重点完中,要从教育综合体考虑,利用好龙岩学院的地理优势,搭建好平台,力促三中建成龙岩学院附属中学。学校规划要讲科学重特色,要针对学校生源、资源情况统筹考虑,规划设计要注重特色、注重细节、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张志南副省长的指示高屋建瓴,极具战略性和前瞻性,为龙岩三中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宏图,振奋了人心。学校风景(11张)凝心聚力谋发展书香增智绘宏图。相信有着悠久历史的龙岩三中,一定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老区精神、华侨精神和福建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人民的厚望,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质量优良,富有特色的省二级达标学校,为实现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龙岩三中而努力奋斗!学校地址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牛洲坝路56号龙岩三中18路; k2路; k9路;k36路到达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