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8 14:01

介绍扬州中学素以办学立意高峻、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著称于世。校友中有江泽民同志,原中共中央政治 局委员、著名理论家胡乔木,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等40多位院士,更有大批专家、学者、各级干部及各行各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百年办学过程中,扬州中学始终坚持“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优良校风,“进德修业,教书育人”的教风和“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学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广揽人才,礼聘名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养深厚、教导有方、安于久任的教师队伍。全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人,特级教师、江苏省市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市学科带头人等30多名。扬中学校办学特色是追求“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并力求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体现这一特色。课程设置体现能力本位和文理并重的思想,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保证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近几年高考高分考生人数、重点大学达线率和本科达线率均居全省前列,各类全国、省学科竞赛成绩骄人。扬州中学校园面积1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设施齐全,为学生的读书成长和活动实践提供了一流的条件。扬州中学将以江泽民同志两次为母校题词“怀念前贤,激励后昆,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和“弘扬优良传统,致力基础教育,再创世纪辉煌”为指针,坚持继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与锐意改革创新相结合,发挥品牌优势,强化办学特色,努力把扬州中学办成一所“管理科学、文化精深、教育优质、科研领先”的自主创新型省五星级高中。悠久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历史始于清末的仪董学堂。1902年仪董学堂创立。这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经费出自盐务, 总办由两淮盐运使担任,首任总办为程仪洛(字雨亭)。运署内有仪董轩,为纪念西汉哲学家江都相董仲舒而建,学堂亦因此得名。不久,运使易人,学堂改名两淮中学堂。继仪董之后,扬州复有尊古学堂、扬州府中学堂的兴办。尊古学堂后改为两淮师范堂。1912年春,两淮中学堂与扬州府中学堂合并为淮扬合一中学。翌年按《江苏教育行政五年规划书》统一规定,改称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与此同时,两淮师范学堂也改称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五师自任诚(字孟闲)接任校长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校地由左卫街梅花书院旧址迁至大汪边,拓校基百余亩。名师有著名画家吕凤子,《广陵潮》的作者,通俗小说家李涵秋等。八中校址在羊巷,李荃(字更生)接任校长后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易单轨为双轨,增加招生名额;实行能力编级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李城驻军交涉,1924年校址旧府署。先后在八中任教的有李校长跪请其母而卒就教席的董伯度,有担任教学主任且兼教国文的朱自清,有后来成为著名英汉词典编辑的厉志云和海牙国际法庭法官的徐谟等。1927年,八中和五师合并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周厚枢(字星北)担任校长。嗣后因实行大学区制,校名先后称第四中山大学区立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区立扬州中学、中央大学区立扬州中学,大学区制度废止后恢复原名。今校分高中部、初中部和乡村师范科,以五师原址大汪边为高中部,八中原址为初中部,高邮界首原五师分校为乡师科。高中部除设立普通科和师范科外,又陆续添设土木工程科,机电工程科;且与上海同济大学合办德文班,学生毕业后直升同济。又创建女子生活部,招收高小毕业、年事稍长的女生,施以家事及女子职业教育。一度并有附属学校四所,还附设高初中预备班和德风中学。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教学质量上乘,教师学养深厚。其中有名师张煦候、汪桂荣、鲍勤士、徐公美、汪二丘、黄泰、王伯源、朱白吾、吴遐伯、方剑岑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扬城沦陷,师生星散四方。周校长偕部分师生分别在泰州上海复校。泰州部分又一剖为二,其一迁往上海租界,习称“泰校”;其一辗转苏北乡间,习称“苏北分校”原先在上海的,习称“沪校”。留扬的部分师先入羊巷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后一度改名为苏北公立扬州中学)。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复员,先在羊巷复课,后迁回大汪边原址,但旧府署原址此后一直未能收回。新中国建立以后,扬州中学经过了整顿改选,上级党组织派党员干部来校,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校名初称苏皖边区二分区扬州中学、苏北扬州行政区立扬州中学、苏北扬州中学,1953年称江苏扬州中学。科目除普通科外,先后设工商合作科、水利工程科、数理专修科、土木工程科、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1951年扬州中学(校址羊巷)并入;工商科划出。翌年,职业专科全部划出。解放后第一任校长黄应韶,1955年张卓如接任校长。“文革”前的十七年,继承的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成为一所实验性和示范性的普通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继承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管理,在开拓中前进。近几年来,学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级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了基础实施建设,校园面貌变化较大,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取得明显提高。扬州中学建校近百年来,毕业生数以万计,他们当中有江泽民,原中顾委常委胡乔木,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毕季龙、谢启美,更多的校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专家教授、技骨干和素质劳动者。扬州中学还培养出了黄鸣龙、周志宏、李方训、朱物华、柳大纲、武衡等四十多位两院院士。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扬州中学将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并将对国家振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百年华诞2006年10月29日上午,江苏省扬州中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在扬中隆重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母校百年校庆的题词是:弘扬优良传统,致力基础教育,再创世纪辉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扬州中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传统的融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和杰出人才,为江苏身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季允石的题词是:抒写栋梁谱,再攀新高峰。扬州中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扬中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树人报国为宗旨,始终坚持和弘扬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始终勇立国内基础教育的潮头。学校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一批出类拔萃的国家栋梁和时代英才,为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为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学校、省模范学校和国家级示范高中。进入新的世纪,学校进行了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校园建设和改造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环境明显改善,教学条件迈上了一个崭新台阶。百年的风雨兼程,百年的孜孜追求,百年的求实创新,铸就了扬州中学的百年辉煌。扬州中学是镶嵌在扬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扬州城市的骄傲,是扬州人民的自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树人,基础为要。中学教育事关青少年思考未来人生、抱负志向的确立,事关全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关中华民族的强盛和伟大复兴。扬州中学,将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为扬中百年校庆题词精神,“树人为本,服务社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为扬州、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广大教师牢记崇高使命,发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杰出校友江苏省扬州中学,前身是仪董学堂,创办于1902年,嗣后,虽数易其名,屡迀其址,历经沧桑,而弦歌不辍,素 以办学立意高峻、名师荟萃、校风优良、人才辈出著称于世,广大校友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度过了他们值得留恋的美好时光。他们当中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有黄鸣龙、周志宏、李方训、朱物华、柳大纲、武衡等三十位中科院院士,有原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谢启美,有大批专家、学者、教授、各级干部、各行各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扬州中学其他著名校友:王葆仁、胡乔木、吴征铠、吴征镒、朱亚杰、武衡、谢义炳、黄纬禄、童宪章、高鸿、许国志、汤定元、杨立铭、陶诗言、张效祥、吴良镛、黄宏嘉、徐皆苏、李德平、盛金章、尹文英、童志鹏、鲍亦兴、戴元本、高攸纲、王元、周世宁、宁津生等。校园文化运动会:扬州中学一年一度秋季田径运动会在学校大操场隆重举行。开幕式在庄严的升国旗、奏国 歌仪式中拉开。校级领导和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扬州中学形成了“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育兼重”的优良传统。用自己健康健美的英姿为扬中学子的形象注入更多的活力,为青春扬中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运动会每一年都会有优秀同学打破校运会记录。历时一天半的校运会是扬州中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不畏困难,充分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每一届运动会必将进一步推动扬州中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增强师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学生社团:扬州中学每年有200多名师生,加入学生社团。扬州中学朱校长指出,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也是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更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希望扬中的同学们能够利用这样的机会,提高综合素质,扩大求知领域,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而每一届的学生社团即都成为扬州中学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丰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树人堂下》:2008年9月12日,由1943届校友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的《树人堂下》一书首发式在绿树成荫、松 柏环绕的树人堂隆重举行。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65届校友吴瑞林,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玉海,香港经济导报社总经理杨霭仪女士,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校友会会长李久翔等参加首发式。三位在扬的入书校友代表,原扬州市文联主席丁家桐、盆景大师赵庆泉、禽病专家黄建芳,以及《树人堂下》编委会全体成员也在主席台上就座。《树人堂下》一书宣传了扬中,也宣传了扬州,必将成为联系海内外扬中校友与古城扬州的一座桥梁。他希望扬州中学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当前教育形势,全面规划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在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扬州中学校党员同志顶着酷暑乘车前往皖南泾县参观皖南事变纪念馆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党员同志们在当年新 四军战士遇难的山谷深处静思冥想,仿佛又看到当年的硝烟弥散,又看到他们坚毅勇敢、拼死突围的英勇身影。同志们站在周恩来同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前,感慨良多,当年救国需要万众一心,需要和谐团结的政治环境。扬中人深刻认识到如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讲求和谐、倡导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扬中人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实践行为中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每一年扬州中学都会举行“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仪式”。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个活动,学校向向学生代表颁发了“青春纪念卡”,成人仪式上全体同学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以我壮志豪情,努力赢得成功;以我火红青春,盛开理想之花;创造崭新未来,建设锦绣中华。全体同学还将观看高三同学自己撰写脚本电视专题片,每一届的高三同学共同参与拍摄、 制作,反映自扬州中学高三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态的实录,也是扬州中学校园电视演播中心独立完成的一部电视专题片,因其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而引起了广大同学的情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扬州中学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每一年都有各种校园活动,如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篮球赛和女子体操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在课余之时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每一年也都会有国际间和地区间好友学校之间的互访活动,互相交流学习,文化,教育。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