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斑鸠菊

共 88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8:39

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 Sp. Pl. 3: 1634. 1804; DC., Prodr. 5: 61. 1836; C. B. Clarke, Comp. Ind. 10. 1876; Hook. f., in Fl. Brit. Ind. 3: 236. 1881;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 -Chin. 3: 478. 1924; Hara, in Fl. East. -Himal. 346. 1966. ——Conyza anthelmintica L., Sp. Pl. ed. 1207. 1763.

一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粗壮,高达60厘米,上部多分枝,具明显的槽沟,被腺状柔毛,叶膜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长1厘米的叶柄,边缘具粗或锐锯齿,侧脉8对或更多,细脉细而密,网状,两面被短柔毛,在下面脉上毛较密,有腺点。头状花序较多数,较大,径15-2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5-15毫米,常具线形的苞片,顶端稍增粗,被密短柔毛及腺点;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约3层,近等长,外层线形,稍开展,长10-12毫米,绿色,叶质,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点,中层长圆状线,顶端尖,上部常缩狭,绿色,叶质,内层长圆形,从基部向顶端渐膜质,顶端尖;总苞片在结果后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窝状突起。小花约40-50个,淡紫色,全部结实,花冠管状,长9-10毫米,管部细长,长6-7毫米,檐部狭钟状,有5个披针形裂片。瘦果近圆柱形,基部缩狭,黑色,长约4毫米,具10条纵肋,被微毛,肋间有褐色腺点;冠毛2层,淡红色,外层极短,近膜片状,宿存,内层糙毛状,短于瘦果的2倍,易脱落。花期9月至翌年2月。

分布于云南西部。据文献记载此种仅见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在我国为首次记录。生于宅旁荒地或路旁。

在印度用此植物的种子作驱虫药和治疗某些皮肤病。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